鳳凰竹

鳳凰竹

鳳凰竹學名鳳尾竹(Bambusa multiplex (Lour.) Raeusch. ex Schult. 'Fernleaf' R. A. Young),為孝順竹的一個變種,禾本科簕竹屬植物。高3-6米,竿中空,小枝稍下彎,具9-13葉,葉片長3.3-6.5厘米,寬4-7毫米,葉片線形,先端漸尖具粗糙細尖頭,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假小穗單生或以數枝簇生於花枝各節,並在基部托有鞘狀苞片,線形至線狀披針形,小穗含小花(3)5-13朵,中間小花為兩性,花絲長8-10毫米,花藥紫色,子房卵球形,成熟穎果未見。鳳尾竹為常綠叢生灌木,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耐寒性稍差,不耐強光曝晒,怕漬水,宜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壤土,多種植以作綠籬或供觀賞。

鳳凰竹


鳳凰竹
鳳凰竹
【別名】鳳尾竹、觀音竹。
【學名】 Bambusa glaucescens var. Rivirerum
【科屬】禾本科(Granmineae Poaceae),竹亞科(Bambusoideae)莿竹屬(Bambusa)。
【形態】常綠灌木狀,稈高2~3米,徑5~25毫米,叢生,直立,節具多數分枝,小枝通常有葉5~10片,葉線狀披針形,葉長2.5~1.5厘米,筍期9~11月。
【習性】原產我國華南及西南。喜陽光,也較耐蔭,喜溫暖濕潤的氣候。要求疏鬆和富含腐殖質的土壤,在酸性土中生長良好,不耐鹽鹼,較耐旱,怕水澇。
徠【繁殖】分株繁殖。早春於新葉長出前脫盆,將叢生性的老株地下莖剪開,同時撕開纏繞在一起的鬚根后,隨即上盆栽培。
【栽培】盆栽要選口面大的淺盆,否則地下莖無處橫伸,株叢往往過於稠密。盆土為中性和微酸性的腐殖質土。每年夏季追施2~3次液肥。早春進行翻盆換土,4~5年生的老株應分盆另栽。北方夏季乾燥天氣要向葉面噴水,盆土應間干間濕。室內陳設需半個月輪換1次,並注意加強通風。

用途


大盆供廳堂陳設,小型株可製成盆景放置案頭。
附:同屬觀葉植物孝順竹(Bambusa glauescens)為鳳凰竹原種,葉長4~14厘米。也常作盆栽觀賞,栽培方法與鳳凰竹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