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骨

鹿骨

鹿骨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的乾燥骨骼。鹿骨味咸,藥性溫。歸肝、腎經。鹿骨的成分為膠原蛋白、糖、氨基酸、礦物元素等。其中,膠原蛋白是主要發揮作用的成分。

簡介


● 正名:鹿骨
● 英文名:Lugu

功效與作用


● 鹿骨具有補虛勞、強筋骨的功效。
● 現代研究表明,鹿骨有保護胃黏膜等作用。
● 鹿骨可以用來治療精髓不足、久病體弱、貧血、筋骨冷痹、風濕四肢疼痛、腎虛腰痛、行步艱難等。

用藥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 如果您有鹿骨過敏史,那麼禁止使用鹿骨。
●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藥物,請務必告訴醫生。
● 孕婦及哺乳期女性使用鹿骨前請務必諮詢醫生。
● 兒童及年老體弱者使用鹿骨前請諮詢醫生。

如何使用鹿骨


● 鹿骨可煎湯內服,或煅燒研末存性研末服用,用藥要遵醫囑,不要自行增加或減少藥量。
● 煎湯內服時,每日常規用量為15~30克;研末內服,每次使用劑量為5~10克。
● 鹿骨膠常需要用溫開水或黃酒化開服用,常規服用劑量為每次3~9克,每日1~2次。
● 外用時,取適量鹿骨燒灰后研末,用油調製后外敷患處,可治療瘰癧。
● 鹿骨可泡酒使用。
● ● 鹿骨酒(內服):將鹿骨和枸杞浸泡在白酒中飲用,可壯陽、補虛羸、強筋骨,主要用於治療筋骨冷痹、虛弱贏瘦、行走無力、四肢疼痛等。
● ● 鹿筋壯骨酒:和鹿筋、玉竹、當歸等中藥配伍泡酒,能舒筋活血、祛風除濕,可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木等。

用藥期間我應該避免什麼


● 油膩、辛辣、腥膻的食物可能會影響藥效,如有需求,請在食用前諮詢專業醫生。
● 如果鹿骨出現變質跡象,請不要繼續服用。

藥物毒性與不良反應


● 目前,未發現有資料顯示鹿骨有毒性作用,也未見有按規定劑量服用鹿骨後會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報道。但如果有長期服用的需求,請先諮詢專業醫生,制定合理用藥方案。
● 鹿骨藥性溫,久服或過量服用,出現以下癥狀時,要停止服用。
● ● 易怒
● ● 口乾咽干
● ● 小便短赤
● ● 大便乾燥

溫馨提示

● 宜從小劑量開始服用鹿骨,然後緩慢增加藥量,不適宜突然大劑量使用,以免出現頭暈目赤、傷陰動血。

我該如何選購鹿骨


● 鹿骨主要來源於馬鹿和梅花鹿。
● ● 馬鹿主要分佈在新疆尉梨、伊寧、察布查爾、沙雅,黑龍江林口、佳木斯,內蒙古呼倫貝爾、赤峰,青海海北等地。
● ● 梅花鹿是我國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不可私自獵殺。主要分佈在吉林敦化、蛟河、龍井、輝南、柳河、通化、靖宇、永吉、雙遼,遼寧西豐、清源、鐵嶺、北鎮等地區。
● 鹿骨及加工品具有如下特徵:
● ● 鹿骨塊:通常表面為淡黃白色,為不規則塊狀,斷面為灰白色,不平坦,中空,靠骨壁一面為蜂窩狀。鹿骨塊氣味輕微。
● ● 鹿骨膠:為長方形塊狀,棕褐色,表面有光澤。質地堅硬而脆,碎片在光照下表現為半透明的褐色。鹿骨膠氣味輕微,味微甘。
● 鹿骨應存放於陰涼乾燥的地方,注意防鼠、防蟲、防霉變。

溫馨提示

● 最好從正規藥店或醫療機構購買使用。

含鹿骨的中成藥有哪些


● 加味天麻膠囊:能祛風濕、強筋骨、活血止痛、舒筋通絡,可用於治療中風經絡所致的風濕痹痛、手足麻木、腰腿酸痛、肢體拘攣等。
● 鹿骨膠:能補虛、強筋骨,主要用於治療精髓不足、久病體弱、筋骨冷痹、風濕四肢疼痛、腎虛腰痛、行步艱難、貧血等。
● 鹿骨雪蓮酒:能強筋壯骨、溫腎益精、祛風滲濕、養血活血,可用於治療腎陽虛衰、四肢麻木、筋骨攣痛、少腹冷痛、腰膝酸軟、月經不調、小便餘瀝。
● 痹痛酊:能消腫止痛、祛風通絡,可用於治療急、慢性風濕性關節炎。

鹿骨和龍骨功效一樣嗎


● 鹿骨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的乾燥骨骼,龍骨為古代哺乳動物如三趾馬、牛類、鹿類、犀類、象類等的骨骼化石或象類門齒的化石。二者功效不同。
● ● 鹿骨具有補虛勞、強筋骨的功效,可以用來治療精髓不足、久病體弱、貧血、筋骨冷痹、風濕四肢疼痛、腎虛腰痛、行步艱難等。
● ● 龍骨有鎮心安神、收斂固澀、生肌斂瘡的功效,可以用來治療心悸、失眠多夢、健忘、驚癇、癲狂、自汗盜汗、遺精、崩漏、陰囊潮濕和瘙癢、濕疹、潰瘍久不收口等。

其他注意事項


● 請記住:
● ●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 ●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 ●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

參考文獻


● [1]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飲片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2]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成方製劑卷(上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3]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下冊。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 [4] 羅興洪,趙霞,蔡寶昌。古今藥酒大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