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瀉

慢性腹瀉

慢性腹瀉是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的腹瀉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複發性腹瀉。慢性腹瀉常見於胃腸道疾病,全身性疾病,肝、膽疾病等。慢性腹瀉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便稀、不成形,可伴有黏液、膿血等。慢性腹瀉的治療方法有一般治療、藥物治療。慢性腹瀉病程較長,若治療不及時,可引起全身癥狀,如營養不良等。慢性腹瀉經過積極治療,可明顯改善癥狀,但易反覆發作。

就診科室


● 消化內科或內科

病因


● 慢性腹瀉常見於胃腸道疾病,全身性疾病,肝、膽疾病等。

癥狀


● 慢性腹瀉的主要表現如下:
● 大便次數增多。
● 便稀、不成形。
● 黏液便。
● 膿血便。

檢查


● 懷疑患有慢性腹瀉時,需要做實驗室檢查(如血常規、血生化、尿常規、大便常規等)、內鏡檢查、影像學檢查(如X線、CT等)等進行診斷。
● 實驗室檢查(如血常規、血生化、尿常規、大便常規等)
● ● 檢查患者有無感染、血尿、致病菌等。
● 內鏡檢查
● ● 檢查患者消化道有無出血、炎症、潰瘍等情況。
● 影像學檢查(如X線、CT等)
● ● 檢查患者有無其他疾病。

診斷


● 醫生診斷慢性腹瀉,主要依靠病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內鏡檢查、影像學檢查。
● 病史:有相關胃腸道疾病,全身性疾病,肝、膽疾病等。
● 臨床表現:大便次數增多,便稀、不成形,可伴黏液、膿血等。
● 實驗室檢查:白細胞計數升高,提示有感染;嚴重者可見電解質紊亂;大便隱血試驗可呈陽性。
● 內鏡檢查:可見消化道黏膜充血、水腫、顆粒樣改變和脆性增加,觸及易出血。
● 影像學檢查:可見消化道炎症存在。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疾病也會出現排便次數增加、便稀、不成形等癥狀,容易與慢性腹瀉混淆,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實驗室檢查、內鏡檢查、影像學檢查等排除其他疾病,作出診斷。

治療


● 慢性腹瀉的治療方法有一般治療、藥物治療。

一般治療

● 注意腹部保暖,避免腸胃著涼。
● 注意肛門護理,若肛門發紅可塗少量軟膏類護膚品。
● 保持居住環境乾淨整潔。

藥物治療

● 腹瀉嚴重者可視病因給予止瀉藥物。
● 感染所致者針對性抗感染治療。
● 腹痛者可給予解痙止痛藥。

危害


● 慢性腹瀉不僅影響患者正常生活,還可能引起嚴重的併發症。
● 慢性腹瀉會出現大便次數增多、便稀等癥狀,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
● 慢性腹瀉若不及時治療,可引起全身癥狀,如營養不良等。

預后


● 慢性腹瀉的預后與原發病相關,經過積極治療后,一般預后較好。

預防


● 飲食要規律、冷熱均衡。
● 避免長期節食、暴飲暴食。
● 注意飲食衛生,不吃過期的、腐壞的食物。
● 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 注意餐具的衛生,生食和熟食應該用不同的刀具和砧板,儲存在冰箱時應該分開擺放。
● 餐前、便后要洗手,注意個人衛生。
● 積極治療原發病,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腸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