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紅皮柳的結果 展開

紅皮柳

楊柳目楊柳科植物

紅皮柳,學名Salix sinopurpurea C. Wang et Ch. Y. Yang,是杞柳的一種,杞柳的主要品種有大白皮,紅皮柳和青皮柳等。紅皮柳:枝條鮮紫紅色,節間短,葉柄紅色,髓心小,質量次於大白皮。別名:柳條、綿柳、簸箕柳、笆斗。葉對生或斜對生,披針形,長5-10厘米,寬1-1.2厘米;萌條葉長至11厘米,寬2-3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腺鋸齒,上面淡綠色,下面蒼白色,中脈淡黃色,側脈呈鈍角開展,幼時有短絨毛,脈上尤密,成葉兩面無毛;葉柄長3-10毫米,上面有絨毛;托葉卵狀披針形或斜卵形,幾等於葉柄長,邊緣有凹缺腺齒,下面蒼白色。

概述


紅皮柳
紅皮柳
能用於編織的柳樹以灌木居多,他們大多生長在低濕地帶的灘地、河岸等處。和陽簸箕所採用的柳條生長在低濕地帶,屬灌木類,通高在2-4米,葉片細長。當地人稱為簸箕柳,再別無他名。這種能編簸箕的柳樹學名杞柳,又俗稱笆斗柳、紅皮柳。杞柳是柳樹的一個種類,主要分佈在黃河、淮河及長江中下游地區。因浙江一帶常用它來編笆斗,俗稱“笆斗柳”;在我國北方大多數地區用它編簸箕,又名“簸箕柳”。因其幼嫩時呈紅色,故又稱紅皮柳。

植物特點


楊柳科,紅皮柳,又名:蒲柳(《爾雅》),蒲楊(崔豹《古今注》),水楊(《水經注》),青楊、萑苻(《綱目》)。灌木,高達4米。小枝黃綠色或帶紫色,無毛。葉互生或近對生;倒披針形,罕有長橢圓狀倒卵形,長5~10厘米,寬0.8~1.5厘米,先端尖或漸尖,基部楔形,細鋸齒,近基部全緣,下面微有白粉,幼葉微被毛;葉柄長4~8毫米。葇荑花序常彎曲,雄花序長1.5~2.5厘米,雄蕊2,花絲全部連合,花藥淡紅色,腺體1,生於腹面;雌花序長約2厘米,子房卵形,無柄或近無柄。密被毛,有花柱,柱頭2裂;苞片倒卵形,中部以上暗紫黑色,有長毛。果序長2~3厘米,有毛;蒴果2裂。花期3~5月。果熟期4~6月。

分佈地區


分佈東北及黃河流域。淮河流域等地。

栽植


紅皮柳
紅皮柳
杞柳喜在上層深厚的沙壤上中生長,所以應選擇沙壤土、河灘地以及近水的溝渠邊坡等肥沃的地方種植。杞柳在濟陽縣主要是插條種植。此方法簡便易行,成活率高。見效快。插條種植按季節又分為春季和雨季兩種。春季種植,指冬季將條子窖藏起來,春季解凍后扦插種植,雨季插條種植即雨季用鮮條插條種植。主要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宜在大雨過後連陰天,選擇木質化程度好的條子扦插種植,濟陽縣多採用這種方法。其缺點是條子利用率低,成本較高。但由於雨季土壤和空氣濕度大,易成活,如管理得好,成活率可達80%以上。杞柳的栽植方式主要有兩種:條糧間作和邊坡種植。一是條糧間作,即在農田裡每隔20~30米(即帶間距)種一杞柳帶,杞柳帶中按穴種植,每穴插條3~4根為好。二是邊坡栽植,主要是在靠近水源的河道、溝渠、堤岸道路旁邊坡上進行栽植,這些地方土層深厚肥沃,適宜杞柳生長,一般條子可長達2.5~3米以上,一墩產條5
紅皮柳
紅皮柳
~10千克。杞柳春季或雨季栽植,均選用一年生,莖粗1厘米左右的條子為宜,芽子要飽滿,條子要健壯、無病蟲害。扦插前,將條子剪成20~25厘米長的枝段,剪口不能劈裂,上口剪成平口,下邊剪成馬耳形,剪口下第一個芽子距剪口不要太近,以利扦插和提高成活率。雨季栽植,選用木質化好的條子,將枝條上的葉片櫓去,注意不要傷害芽,然後按要求將枝條剪成段,隨剪隨進行扦插。扦插時要使第一個芽微露出地面,插后要隨即踏實保墒。氣適宜,插后一般3~5天即能發芽。如遇大雨要及時排澇,以防爛條,影響成活。

用途


紅皮柳
紅皮柳
用途:重要的護岸樹、風景林。莖可作編筐材料。
繩子
我們常見的竹編或草編器具都是用一種材料編織而成。柳條簸箕則是由柳條和繩子兩種材料編織而成,並且在編織過程中主要依靠繩的穿梭形成整齊、美觀的紋理效果。編織簸箕對繩有兩大要求:一是韌性好,二是結實耐用。因此過去和陽人都去韓城買麻繩,這種麻繩比一般的麻繩要粗。到八十年代初期,尼龍繩取代了麻繩並一直沿用至今。尼龍繩如今在坊鎮街上就有很多賣的,1斤繩子5元左右。
編織簸箕的工具只有幾種,現在我們就逐個介紹一下:
褲鐮
和當地農用褲鐮的名字相同但器形不一樣,主要用來切割柳條。抽皮后的白條子太長,需在使用前進行裁割。將條子理整齊放在長凳子上,左手握橫柄,右手握斜柄,雙手配合用力切斷柳條。刀刃長22厘米,刀背長33厘米,斜手柄長12.5厘米,刀厚3.8厘米,刀寬6.8厘米。
尺子
一般的木棒都可用做編織簸箕的尺子,只需在木棒兩端削一個突起,使用時將雙股尼龍繩掛在尺子上兩頭,該繩為簸箕的中基線,簸箕編完后將此繩從尺子上割斷。編織過程中尺子起著脊樑作用。尺子的長度必須超過簸箕展
紅皮柳
紅皮柳
平時的寬度。史大嬸家的尺子長度為:72.6厘米。
劈柳器
劈柳是指用劈柳器或手縱向將柳條劈開的過程。劈柳器是劈柳的專用工具,俗稱案子、梳子、和陽村民把它叫分線骺骺,此物圓錐形,硬質木料製成,三開劈柳器有三道劈口,由頂端的中心點分別向三個方向呈120度夾角凹槽,在劈柳時,起分劈作用,劈口的中心交匯處稱為中鋒,在劈柳時起穩定中心作用。劈柳的方法將去了皮的白柳條先截去梢部,左手拿柳,右手緊握劈柳器,中鋒對準柳條稍端的髓,從右上方朝左下方順紋推劈,左手從右下方作反向頂推相配合,對劈柳器施平衡力量,劈開的柳條才大小均勻。
線刀
線刀用鐵製成其造形稍複雜一些。使用時,將線刀放在分劈后的白柳條上,用力向前推,柳條的芯子和木質部分就被刮掉,剩下的白柳條皮可用來纏簸箕沿子。刀刃長5.5厘米,刀寬3.5厘米。
板珠 簸箕的口沿是一個寬約4厘米的柳木板叫“舌頭”。編織簸箕時,舌頭上要穿孔拉繩,這種打眼工具就叫板珠。該工具也系村民圓圈部分為手柄,工作區域主要在前端的針狀部分。板珠總長:12厘米,針端長:1.2厘米。
鉤子 編織簸箕的鉤子鐵制其形狀和毛衣鉤針相似,主要用在編“舌頭”上的“人字扣”,當繩走到“舌頭”背面,用鉤子將繩鉤到“舌頭”正面形成一個環狀,再將繩子從環穿過就形成一個“人字扣”。此物系農民自製,總長10.5厘米。
軲轆
用於纏繩的短木頭,編織過程中一手撥動柳條,一手握住軲轆緊拉繩子,雙手協作編織。軲轆的形狀不一,將短木頭稍作加工即可使用。軲轆長:9.5厘米。
削茬刀 系村民自製工具,此物的最大特點是刀形向一側偏,刀刃鋒利,使用時左手拿簸箕,右手握刀柄,內彎的刀刃更便於用力。削茬刀主要用在簸箕的大形編好后,削光沿邊參差不齊的柳條。此削茬刀刀刃長:7.5厘米,刀最寬處:2.7厘米,最窄處:1.3厘米。
槽針 這是纏沿子時使用的工具。簸箕大形編完后柳條非常結實,排列緊密纏沿子的白柳條皮很難穿過,槽針的作用就是用鋒利的針頭
將柳條刺穿,柳條皮從槽針的凹槽中穿過,再拔出槽針。針長:5.5厘米,凹槽寬:1厘米。
白條製作
杞柳條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晴朗天氣進行收割。要掌握隨割條隨剝皮。剝皮前要準備用木棍做成的夾子,先把枝條下頭剝開一點皮,放在夾子里,然後由粗頭向細頭抽拉,得白條。剝后及時曬乾,曬乾后的枝條按粗細分級成捆,貯藏。貯藏期間嚴防煙熏、受潮,以免枝條發霉變色
柳條采割
柳條采割期為一年一次,在暑天和白露之間。這時期的柳條基本成熟,其體內有充盈的水分,外皮鬆弛,容易抽剝且抽剝后的柳條芯子很白。如果過了白露,柳條的水分就大幅下降,柳條皮萎縮,緊貼在木質部上,不但不利於抽剝且抽撥后芯子發黃,影響美觀和質量。
柳條儲藏
在和陽村訪問幾天中,未能看到柳條的抽剝,甚為遺憾。大多數村民家都已儲藏了許多抽剝過的柳條。其實抽剝過的白柳條怎樣貯藏保管很有講究。如果處理不善會使柳條的色澤和質量受到影響。故有“早剝不過午”之說。即早晨抽剝的白條子中午前要翻曬,不要在傍晚抽剝柳皮。剛抽剝的白柳條含水量很高,摸起來滑滑膩膩的,此
紅皮柳
紅皮柳
時要儘快翻曬,2-3天後即達到烘乾的要求。貯藏白柳條的環境要乾燥通風,千萬不能堆積,一定要蓬散架空。在農村不可能有良好的專業貯藏室,只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地方。農村的房屋都帶有小院子,窮富人家的屋都有院門。院門過道長約3.5米,寬約2米。過道頂上的橫木便是柳條架放的最佳地方,即避雨又通風乾燥。
柳條抽剝
抽剝柳條要在晴天進行,隨時抽剝隨時翻曬。太陽下柳條體內的水分蒸發快,色澤好看。抽剝柳條有幾種方法:⒈木夾抽剝,需兩人配合進行,一人握木夾,另一人拉柳;⒉鐵棍抽剝,將一根鐵棍捆在樹上,柳條夾在鐵棍和樹之間,用手拉條即可把皮抽掉。這種方法簡單隻需一人。抽剝柳條時要用力適當,看似簡單的活兒也有講究,手熟了的人抽出的柳條才幹凈且不起毛。

參考資料


http://www.xbchina.com/gzdq/sgy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