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開縣

廣東省肇慶市下轄縣

封開縣,隸屬廣東省肇慶市,位於廣東省西北部,是“西江走廊”經濟區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珠三角”與大西南的交匯點。介於北緯23°13'—23°59',東經111°21'—112°02'之間,總面積2723.93平方公里。封開屬山地丘陵區,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受到季候風影響,氣候溫暖,冬短夏長,無霜期長。截至2020年,封開縣轄1個街道 15個鎮。2019年末戶籍人口52.6萬人。縣人民政府駐江口街道。

封開縣曾是嶺南與中原地區經濟、文化交流之要地,也是嶺南土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秦漢時期,封川屬廣信縣地,開建屬封陽縣地。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兩縣均以縣建制隸屬肇慶府。清朝廢除兩縣建制,民國時期,恢復兩縣建制。1961年,封川、開建兩縣合併置封開縣建制,隸屬肇慶。封開縣素有“兩廣門戶”之稱,是珠三角地區通往大西南的“咽喉之地”,水陸交通便利,廣佛肇高速S8、國道321線、省道266線以及西江黃金水道貫穿境內。封開縣有廣東封開國家地質公園,龍山名勝風景區,大斑石景區,廣東封開黑石頂省級自然保護區等自然旅遊景點。

2018年,封開縣地區生產總值163.71億元,增長5.3%;人均生產總值39373元,增長4.7%。

2020年8月,“2020中國最具詩意百佳縣市”榜單出爐,封開縣排名第13位。

地理環境


封開縣境內位於北緯23°13'~23°59',東 經111°21'~112°02'之間,北回歸線經過封開縣,有北回歸線上的綠洲之稱,總面積為2723.43平方公里,地形呈東北—西南斜長形分佈。山巒起伏連綿,屬典型的丘陵地帶;地勢大體為東西兩側高,東部多高山峻岭,最高的七星岩頂海拔高度達1274.4米,西部則多延綿起伏的丘陵,北端開口、南端閉塞、形成凹字槽狀地貌。縣內河流縱橫交錯,西江、賀江貫通全縣,水陸交通十分方便。

地質構造

封開縣屬中國江南古陸華南板塊的一部分,古生代寒武系地層大面積出露。東南部受燕山運動晚期的影響,花崗岩入侵,形成大片的花崗岩及花崗閃長岩、細粒花崗岩出露區。新生代第四紀,受喜馬拉雅山的造山運動的影響,形成現今的地貌形態。
經燕山運動及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等多次構造運動的影響,在封開縣境內形成兩條主要的斷層帶:
第一條:從大洲鎮的泗科至都平、南豐鎮的小洞、江貝等地,斷層線的走向約NE45%斷層帶長約40千米,為寒武系八村群上亞群中的層內斷層,斷層破碎帶不明顯。
第二條:從江川鎮的江山穿越西江至封川、白垢、漁澇、蓮都方向的大斷層,走向為NE45°—70°,長約60千米,為寒武系八村群上亞群的層內斷層,局部穿越燕山五期花崗岩地帶,斷層破碎帶深度及寬度都比較大,賦存深層地下水,其中有名的麒麟山礦泉水,即由該斷層帶中開採。
由於受新構造運動的影響。泥盆系下泥盆統的砂頁岩在漁澇鎮的光明、廟邊等地有多處扭曲性褶皺帶,同一地區的岩層產狀變化很大,有些甚至成為小穹窿狀或小背斜狀。在七星鎮內的花崗岩層中,到處可見小型的層內斷層存在,斷層面有斷層擦及石英脈富集等現象,並可見斷層破碎帶、斷層角礫岩、斷層泥的存在。所有這些,都是受局部構造運動的影響而形成,分佈面積雖廣,但斷層線的長度不大,斷層的連續性不強,影響的深度及範圍較小。

地貌特徵

封開縣境屬山地丘陵區,地勢東西兩側高,中部和南部較低。東部多為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峰。西部多300—700米低山丘陵。西江從西南部穿過縣境,賀江斜貫中部於江口街道注入西江。多為河谷沖積平原。
封開縣境內地貌,有坡度陡峭的山地,也有坡度平緩的丘陵(包括北境葫蘆形盆地,屬低山丘陵區)。北部的長安、金裝、南豐,屬低山丘陵區;西部賀江沿岸的渡頭、大玉口、都平、大洲、白垢和封川部分鄉村,屬高中丘區;中部的漁澇、蓮都,屬高丘低山山區;南部的杏花、羅董屬丘陵區;西江沿岸的平鳳、江川、長崗,以及封川的新進、勝利,江口街道曙光,屬低山丘陵區。地勢呈東西兩側高,中間凹,南北低。其主要特徵為:丘陵廣布,山區偏東,高丘偏西,呈帶狀分佈。
封開縣境山地,為南嶺西南山系,屬雲開山脈的東延部分。從縣東北向南伸展,主要山嶺分佈於東境及東北境。海拔800米以上的15座山峰均集中於東部邊境。

氣候變化

封開縣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內,全年氣候溫暖,光照充足,水資源豐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為1480.0毫米,降雨量分佈大致呈南部略少,北部稍多;年降雨量的分佈極不均勻,乾濕季節明顯,大體上夏半年多、冬半年少,降雨量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占年總雨量的77%,是一年中的雨季;進入第四季度降雨量銳減,僅佔全年總雨量的8.5%,第一季度比第四季度降雨量稍有增加,佔全年總雨量的13.8%。最多年雨量為1997年達2134.0毫米,最少年雨量為1977年僅937.8毫米。
封開縣氣候溫暖,夏長冬短,年平均氣溫20.9℃,其中最暖的1998年、年平均氣溫為21.9℃,最冷年的1976年、年平均氣溫僅為20.1℃。一年中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氣溫為11.6℃,最暖的七月份平均氣溫為28.4℃;全年無霜期長達320天,有霜期僅為45天。封開縣極端最高氣溫高達39.4℃、出現在1989年7月17日;極端最低氣溫為-3.4℃、出現在1963年1月15日。
封開縣的年光照資源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754.5小時。年內各個月間的光照差異甚大,最小的2月份只有67.9小時,最多的7月份達217.9小時。

水文條件

封開縣內河流縱橫交錯,約佔陸地面積13.2萬畝,總長度523.3千米。大部分從東北流向西南。
西江:屬珠江水系。正源南盤江,流經黔、桂,從縣西部梧州流入境內長37.5千米,向東流經郁南、德慶、肇慶、三水等地匯入珠江;常年可航船,水位差異大,一般冬天枯水期8—10米(最低是1902年1.9米),洪水期18—20米,持大洪水在20米以上。
賀江:屬西江支流。源出廣西富川縣石龍,南流入縣境,經渡頭、南豐、大玉口、都平、白垢、大洲等地,至縣城江口街道注入西江。流經縣內長104千米,佔全江總長338千米的30.7%。流域面積2086.2平方千米。佔全江流域面積11536平方千米的18.1%,江面寬約200米,水深4—10米,縣境內常年可航機動船,河流比降0.58‰,縣內落差50米。
東安河:賀江支流之一。源於廣西賀縣石排頂,從北向南流經沙頭、石橋、梨埠、木雙后,流入封開縣境,經大洲鎮的大和、岐嶺、泗科、上律、東坡、東畔等地,於大洲圩注入賀江。河流經縣境20千米,佔全河總長128千米的15.8%。流域面積162平方千米,佔全江流域總面積2745平方千米的6%。廣西蒼梧木雙常有船隻來往江口,清至民國時期,糧食、生鹽之類的生活用品均從江口運抵木雙。河流比降0.45‰,縣內落差9米。
漁澇河:古代稱廣信河,源於杏花老鴉逕(大平頂),從杏花鎮到漁澇鎮彙集黃崗河后經河口注入賀江。河面寬闊,20世紀50年代可從河口通木帆船經漁澇至河兒口,但因泥沙淤積水淺。20世紀60年代以後,木帆船已無法航行。河長60千米,流域面積626平方千米,河流比降4.21‰,總落差262米。
谷圩河:屬西江一級支流,於西江東岸。源出羅董寨鎮江村芙蓉天堂山,主流長度35千米,流域面積124平方千米,河流比降3.28‰,總落差114米。
蟠龍河:屬西江一級支流,於西江西岸。源於郁南縣桂圩雞心頂山,在縣境河長30千米,流域面積213平方千米,河流比降2.73‰,總落差82米。
綠水河:屬西江一級支流,於西江東岸。源出縣境內杏花三禮九學村,河流總長30千米,上游流入德慶縣境迂迴封開再經德慶注入西江。縣境區流域面積80.9平方千米,佔總流域面積167平方千米的48%。
金裝河:屬賀江支流。發源於懷集縣大帽頂,流經金裝、南豐金塘村匯長安河,於蓮岐注入賀江境內河長43千米,境區內流域面積203平方千米,佔總流域面積400平方千米的50.7%,總落差85米。
貫 河:又稱蓮都河,屬賀江支流。源於蓮都清水黃茅頂,流經蓮都鎮長羅、四村、芬守、冷水、大塘口,在都平鎮官河口流入賀江。河長47千米,流域面積261平方千米,河流比降4.56%,總落差214米。解放前曾航木帆船,1954年以後已不通航。
此外,還有長安河是金裝河的最大支流,發源於長安鎮新地譚雙,在金裝兩合口處匯入金裝河,河長24千米,流域面積153平方千米。
封開縣境屬西江流域範圍,西江從西南通過縣境,賀江從北部南豐連岐注入境內,呈北東向南貫穿全境,蜿轉曲折,至縣城江口匯入西江。境內的次一級宛溪流發育,地表徑流均流向賀江。

歷史沿革


封開縣是解放後由封川、開建兩縣合併而成。歷史上郡縣廢置無常,史籍記載亦不盡相同,為方便起見,其建置沿革仍以兩縣分別記述。
古代封開是嶺南最早的首府,是粵語的發源地,在秦漢時期就是溝通嶺北嶺南的交通要道,是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最早的交匯點,是漢代海陸絲綢之路最重要的對接點。
先秦時期,肇慶屬南越。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定嶺南,建南海郡、桂林郡及象郡。今肇慶部分地域屬桂林郡、南海郡。秦置四會縣,轄區包括現在的四會、廣寧、懷集等市縣的全部或部分,隸南海郡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后,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佔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南海郡轄境是東南瀕南海,西到今廣西賀州,北連南嶺,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的一部分,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屬南海郡。
秦末,南海郡尉任囂病危,委任龍川縣令趙佗代職。任囂死後,趙佗即起兵隔絕五嶺通中原的道路。秦亡之際,趙佗武力攻並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當時,廣東除今連州及樂昌北境屬長沙郡管轄外,都屬南越國地盤。趙佗及其後的南越國,都與漢朝一樣實行郡縣制。
漢武帝平定南越后,漢朝將南越地劃分為南海、蒼梧、郁林、和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9個郡。為了便於監督各郡官吏,漢朝又設立13個常駐監察機構,稱為“十三部”,其中設在蒼梧郡廣信縣(今封開)的交趾部,專門負責糾核嶺南九郡。
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十月,南越滅,遂定南越地蒼梧郡及廣信、封陽等縣。封川屬廣信縣,開建屬封陽縣。
東漢末,交趾部改為交州,除監察權外,還擁有軍政大權,成為郡上一級政府,地方行政制度也就從郡縣二級變為州、郡、縣三級。今廣東省境包括交州轄下的整個南海郡(粵中、粵東),還包括蒼梧郡、和浦郡、荊州貴陽郡和揚州豫章郡的一部。
晉元熙二年(420年),分廣信縣地置封興縣。
唐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封川縣、開建縣隸封州;富林縣、銅陵縣隸勤州。
唐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封川縣、開建縣隸封州。
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封川縣、開建縣隸封州。
梁天監年間(502----519年),分廣信縣地置梁信郡及梁信縣;普通四年(523年),兼置成州,梁信縣未郡治。
隋開皇十年(590年),廢梁信郡,改成州為封州。
元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改肇慶府為肇慶路,置總管府,隸廣西道(二十九年改隸廣東道)。封川縣、開建縣隸封州。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復稱肇慶府,隸廣東布政使司。
清初沿明制。肇慶府為廣肇羅道治所,隸廣東省。
1949年11月6日,開建縣解放。同年11月23日,封川縣全境解放。
元朝時候,屬於湖廣行省境內,一直到1951年,划給廣東代管。
1951年3月底,封川、開建合署辦公。地點在封川縣城。
1953年1月底,恢復原兩縣建制。
1958年5月,封川、開建兩縣再度合署辦公,縣治地江口。
1958年11月1日,兩縣再度分開。開建縣與懷集縣合併為懷建縣(1959年1月改稱懷集),縣治地懷城;封川縣與德慶縣合併為德封縣,縣治地初在江口,1959年遷德城。
1961年4月,封川從德封縣分出,開建從懷集縣分出,設置封開縣制,之地江口。
2000年,封開縣轄18個鎮。總人口385692人,各鎮人口:江口鎮 55965江川鎮9446 白垢鎮 11557大洲鎮13701 漁澇鎮 16711 七星鎮 4443 連都鎮 22498杏花鎮23896 羅董鎮18836 長崗鎮 20794平鳳鎮15146 南豐鎮 58603 渡頭鎮 16091大玉口鎮11845都平鎮10027金裝鎮32310長安鎮28702 河兒口鎮 15121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封開縣轄18個鎮(江口 南豐 長安 金裝 白垢 蓮都 漁澇 七星 杏花 羅董 長崗 平鳳 大洲 都平 渡頭江川大玉口 河兒口),193個村委會、21個居委會。
2000年,封開縣轄18個鎮:江口鎮、封川鎮、長崗鎮、平鳳鎮、江川鎮、大洲鎮、白垢鎮、羅董鎮、杏花鎮、漁澇鎮、七星鎮、蓮都鎮、都平鎮、大玉口鎮、渡頭鎮、南豐鎮、金裝鎮、長安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封開縣總人口385692人,其中:江口鎮55965人,江川鎮9446人,白垢鎮11557人,大洲鎮13701人,漁澇鎮16711人,七星鎮4443人,連都鎮22498人,杏花鎮23896人,羅董鎮18836人,長崗鎮20794人,平鳳鎮15146人,南豐鎮58603人,渡頭鎮16091人,大玉口鎮11845人,都平鎮10027人,金裝鎮32310人,長安鎮28702人,河兒口鎮15121人。
2002年,封開縣轄江口、南豐、長安、金裝、白垢、蓮都、漁澇、七星、杏花、羅董、長崗、平鳳、大洲、都平、渡頭、江川、大玉口、河兒口18個鎮,共有193個村委會、21個居委會。
2005年,封開縣轄江口、南豐、長安、金裝、白垢、蓮都、漁澇、杏花、羅董、長崗、平鳳、大洲、都平、江川、大玉口、河兒口16個鎮。
2009年末,封開縣面積2723平方千米,轄16個鎮,21個居委會、178個行政村。縣政府駐江口鎮河南開發區。

自然資源


封開縣風光
封開縣風光
封開自然資源豐富,尤以“石頭、木頭、水頭”最為突出。森林覆蓋率達72.7%,年產松脂2萬多噸,為中國縣級之冠;境內水資源豐富,河流年徑流量1456.1億立方米,封開縣可供開發的水力資源16萬千瓦,年發電量5億千瓦時,是中國第一批100個實現農村電氣化縣之一,封開縣水電裝機容量達14.33萬千瓦,總裝機容量240萬千瓦的黨山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正在進行前期準備工作。農副產品種類繁多,尤以廣東名雞“杏花雞”、“中華名果”封開油栗等最負盛名。
封開縣境內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有33種,主要有金、銀、鐵、錳、銅(鉬)、水晶、石膏礦、花崗岩、石灰石等。其中花崗岩30億立方米,大理石15億立方米,石灰石300億立方米,銅(鉬)礦探明儲量價值超5000億元。礦產開採行業前景廣闊。
封開縣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縣,總面積405.8萬畝(不含省市屬林場,下同),其中林業用地311.8萬畝,有林面積297.3萬畝,綠化率95.3%,森林活立木總蓄積904萬立方米,居廣東省前列。其中喬木林面積291萬畝,蓄積890萬立方米。在喬木林面積中,杉木6.65萬畝,蓄積33萬立方米;馬尾松112.3萬畝,蓄積364萬立方米;濕地松1.95萬畝,蓄積9.33萬立方米;國外松1.46萬畝,蓄積0.02萬立方米;桉樹26.64萬畝,蓄積46.88萬立方米;黎蒴23.3萬畝,蓄積44.93萬立方米;荷木0.81萬畝,蓄積2.7萬立方米;它軟闊葉樹48.7萬畝,蓄積122萬立方米;它硬闊葉樹6.89萬畝,蓄積47.85萬立方米;針葉混交林7.04萬畝,蓄積30.2萬立方米;針闊混交林33.8萬畝,蓄積123.75萬立方米;闊葉混交林14.1萬畝,蓄積64.9萬立方米;經濟林7.25萬畝,蓄積0.48萬立方米。 1986--2001年,封開縣先後榮獲“全國綠化先進單位”、“全國造林綠化先進單位”、“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全國山區綜合開發示範縣”和“中國松脂之鄉”榮譽稱號。2005月12月,被廣東省省政府授予“廣東省林業生態縣”榮譽稱號。
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
封開縣境內山清水秀,風光旖旎,龍山、斑石、千層峰、十里 畫廊、黑石頂、賀江等景區馳名中外,是中國唯一以縣命名的“國家地質公園”。封開縣有虎鼻山、塔山、都平、大沖水庫、七星河水庫、麒麟山、白垢7個森林公園,面積312652畝。
封開縣建立省級生態公益林77.15萬畝;建立自然保護區2個,面積110825畝。黑石頂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9302畝,有植物2000多種,野生動物200多種,昆蟲類900多種。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大桫欏、黑桫欏、封開蒲葵、封開蓮座蕨、封開三寶木、黑石頂楊梅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雲豹、蟒蛇、巨蜥、穿山甲、白鷳等。
七星頂市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61523畝,有維管束植物1300多種,野生動物700多種,有國家重點保護珍稀瀕危植物穗花杉、竹葉松、福建柏、金毛狗、桫欏、黑桫欏、觀音座蓮、紫背天葵等,以及珍稀瀕危動物蟒蛇、穿山甲、小靈貓、白鷳、雀鷹、松雀鷹等。
封開縣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縣。2011-2015年,全縣營造生態景觀林帶35.67千米,面積52450畝;完成人工造林27.3萬畝,其中森林碳匯造林10.1萬畝;2009年-2015年,完成155條自然村的“萬村綠”工程,種植降香黃檀、桂花等珍貴樹種10萬多株。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個、市級自然保護區1個,面積11萬多畝,準備將2個保護區整合,申報升格為國家級保護區;建立賀江濕地公園1個,面積420畝;森林公園16個,面積34.75萬畝。截至2015年,全縣林業用地311.1萬畝,有林面積達299.2萬畝,林地綠化率達97.16%,森林覆蓋率達75.54%,森林活立木總蓄積達1296萬立方米。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封開縣轄16個鎮,分別為江口鎮、南豐鎮、長安鎮、金裝鎮、白垢鎮、蓮都鎮、漁澇鎮、杏花鎮、羅董鎮、長崗鎮、平鳳鎮、大洲鎮、都平鎮、江川鎮、大玉口鎮、河兒口鎮。
交通
封開縣素有“兩廣門戶”之稱,是珠三角地區通往大西南的“咽喉之地”,水陸交通便利,國道321線和省道266線以及西江黃金水道貫穿境內,2010年6月封開西江大橋與廣梧高速連接線通車后,封開將融入珠三角2小時經濟生活圈。

常住人口

2010年封開縣常住人口為398304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38571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2592人,增長3.26%。年平均增長率為0.32%。
2021年5月25日,肇慶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發布,封開縣常住人口數為374848人。

家庭戶人口

封開縣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 114026戶,家庭戶人口為393849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4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92人減少0.47人。

性別構成

封開縣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200539人,佔50.35%;女性人口為197765人,佔49.65%。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5.33下降為101.40。
政治
職 務姓 名
縣委副書記
縣 長
黃學武
縣委常委
常務副縣長
葉軍尤
縣政府副縣長童海森
縣政府副縣長歐 衡
縣政府副縣長伍於廣
縣政府副縣長陳卓恩
縣政府副縣長蔡雪麗
縣政府副縣長陳 曦
經濟
改革開放以來,封開縣擴大對外開放,大力發展農業商品基地,培育和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公經營。封開縣已創辦各類“三高”農業基地550多個,面積達到30萬畝,其中規模較大的有麻竹基地15萬畝,長崗鎮的23000多畝封開油栗基地,漁澇鎮的16000多畝的麒麟李基地,漁澇、河兒口鎮的12000多畝黃煙基地,白垢鎮的7000多畝柑桔基地,羅董鎮的7000多畝水柿基地等;長崗油栗、杏花雞分別註冊了“奇香皇”和“金鳳凰”牌商標;全縣已建成杏花雞繁育中心、畜牧良種場、封開“奇香皇”果業有限公司、東榮食品有限公司、麒麟山水果經營公司、南豐鎮果蔬公司、蓮都山羊養殖公司等市、縣、鎮三級農業龍頭企業14家,農業產業化程度不斷提高,全面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2002年封開縣農業總產值21.95億元(現行價),農業商品率達到80%,農民人均純收入3961元。
2018年,封開縣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63.71億元,增長5.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8.47億元,增長2.8%,華潤水泥全年實現產值36.4億元,增長30.04%,實現稅收5.05億元,其中縣級庫1.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2.72億元,增長10.1%。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24.27元,增長6.3%。
2019年,封開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150.57億元,同比增長4.6%。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52.71億元、52.01億元、45.84億元,分別增長5.8%、2.6%、5.5%。
2019年,封開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73.45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第一產業投資增長63.5%;第二產業投資下降15%;第三產業投資增長8.2%。
第一產業
2017年,封開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7.03億元,比上年增長5.8%。其中農、林、牧、漁業和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分別為41.34億元、11.38億元、9.79億元、3.98億元和0.54萬元。全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44萬公頃,減少0.12%;年產量20.7萬噸,增長1.17%。其中水稻播種面積2.81萬公頃,增長2.13%,總產量18.33萬噸,增長4.5%;蔬菜瓜類種植面積1.04萬公頃,減少1.21%,年產量34.49萬噸,增長15.5%;油料作物0.57萬公頃,減少0.23%,年產量1.83萬噸,增長0.55%;甘蔗0.064萬公頃,增長37.1%,年產量4.89萬噸,增長40.1%;煙葉0.13萬公頃,減上8.2%,年產量0.35萬噸,同比減10.3%。水果收穫面積1.59萬公頃,年產量39.29萬噸,增長7.9%。生豬存欄量17.17萬頭,出欄量約20萬頭,分別增長0.6%、增長3.8%;雞存欄量約190萬隻,出欄量約635萬隻,分別增長1.6%、增長2.3%;牛存欄量3.7萬頭,出欄量0.7萬頭,分別減少13.9%、減少47.2%;羊存欄量1.6萬頭,出欄量1.02萬頭,分別減少2.5%、減少13.6%。漁業總產量3.89萬噸,比2016年同期增長9%;規劃林業生態紅線,木材產量24.21萬立方米,松脂2.71萬噸。
第二產業
2017年,封開縣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8.30億元,比上年增長4.1%。工業用電量10.22萬千瓦時,減少2.96%。完成工業投資20.22億元,同比增長57.5%,完成目標任務的134.8%。完成年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2家企業。華潤水泥(封開)有限公司建成6條日產5000噸新型干法熟料生產線,8套水泥粉磨系統,形成熟料年產1000萬噸,水泥900萬噸,碼頭吞吐量1700萬噸的生產規模和卸裝能力。新型建材增加值、木材加工(含傢具)增加值、林產化工增加值分別完成15.4億元、10.46億元和5.83億元。投入10.03億元用於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啟動園區規劃建設用地3237畝,完成市下達的任務。新開發及盤活工業用地面積1615.3畝,完成全年任務的107.69%。新建通用標準廠房面積動工數34.96萬平方米,建成並通過驗收10.5683萬平方米,完成市下達標任務的105.86%。
2018年全年完成工業投資15.2億元,增長54.3%。7家企業開展工業技改,完成投資1.4億元,增長1.2%。扶持發展民營經濟,民間投資完成35.9億元,增長21.6%。“四下”轉“四上”企業6家,“個轉企”9家。
2019年,封開縣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6.04億元、增加值22.7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4%和1.9%。
第三產業
房地產、旅遊業
2018年,封開縣房地產業完成投資2.69億元,增長260.5%,增速全市排名第一;全年實現商品房銷售面積9.3萬平方米,增長56.8%。成立縣旅遊發展委員會,舉辦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等系列活動,全年共接待遊客233.18萬人次。
社會消費品零售
2018年,封開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54億元,同比增長9.3%。其中,縣城消費24.28億元,增長9.5%,縣以下消費增長9.0%。
2019年,封開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41億元,同比增長9.4%。其中,縣城消費26.1億元,同比增長9.7%,縣以下消費12.31億元,同比增長8.8%。
外貿進出口
2018年1-11月份,封開縣外貿進出口總額4.19億元,完成進度125.4%;實際利用外資0.10億元,完成進度11.0%。
2019年1-11月份,封開縣外貿進出口總額2.45億元,完成進度96.2%;實際利用外資尚未到位。
公共財政
2018年,封開縣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98億元,同比增長15.8%。稅收收入3.70億元,同比增長40.8%,佔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4.37%。
2019年,封開縣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31億元,同比增長6.61%。稅收收入3.65億元,同比減少1.32%,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68.84%。
金融信貸
截至2018年12月末,封開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36.63億元,比年初增長7.0%。其中,儲蓄存款105.17億元,比年初增長9.8%;金融機構貸款餘額63.70億元,比年初增長11.3%。
截至2019年12月末,封開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45.2億元,比年初增長6.27%。其中,儲蓄存款113.61億元,比年初增長8.03%;金融機構貸款餘額78.92億元,比年初增長23.88%。

交通運輸


廣佛肇高速S8、國道321線、省道266線在縣內通過,在長崗鎮建有跨西江的公路大橋,在江口街道建有跨賀江的公路大橋。其中廣佛肇高速在封開境內有谷圩、封開東、封開西三個出口。西江黃金水道在封開縣南部穿過,沿岸建有華潤水泥廠碼頭、江口碼頭等多個碼頭。 2020年12月28日,懷陽高速開通,廣州往封開將節省40分鐘。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7年,封開縣工業規上企業研發經費支出佔GDP比重1.2%;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11%;規上工業企業設立研發機構比例為63%。完成高新技術企業存量4家;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平台1家;完成工業技術改造投資額2.24億元,實施技術改造規上工業企業7家;新增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才35人,分別引進博士1人、碩士15人。地方財政科技投入額度0.08億元,申請發明專利25件,獲得授權發明專利4件,專利擁存量16件。全年組織開展23場次科普知識宣傳到農村、到社區、進校園活動;舉辦3期主題為“減少災害風險,建設安全肇慶”的防震減災科普宣導培訓講座;舉辦一期“高新技術申報認定暨知識產權培訓班”。

教育事業

2017年,封開縣教育經費總投入6.11億元,學前教育毛入園率98.68%,小學入學率100%,初中毛入學率102.78%,高中毛入學率96.75%,全縣特殊教育招生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全覆蓋。全縣完全小學以上實現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漁澇、杏花、河兒口和金裝4鎮申報廣東省教育強鎮複評工作全部完成。在全市內率先成立便民助學資助中心。創建省級安全文明校園2個,市級安全文明校園33個,覆蓋率80.5%;加大縣城區學校布局調整,新增學位200個。招聘研究生學歷教師12人,組織在職教師培訓約10000人次。高考成績創歷史新高,考上重點本科人數225人,同比增加71人,增幅全市第一;中考高分層考生明顯增加,600分以上考生106人,增加33人。

文化事業

封開是廣東省最早建設博物館的縣之一。縣博物館配套設施齊全,安全防衛設施完善。館藏文物達8480多件,其中國家1級文物4件,二級文物75件,三級文物465件,文物具有典型性和連貫性,是廣東重要的考古科研基地。
封開縣文化館功能齊全、設備配套,是全縣文化建設和管理的示範點,是群眾文化活動的中心。
封開縣圖書館座落在縣城美麗的江濱公園內,現有館舍面積1750平方米,藏書12.9萬冊,年購書3000多冊,訂報刊220多種。1998年被文化部評為國家二級圖書館。2007年又通過了國家二級圖書館複評。
封開縣體育館位於新城區,設有3050個固定座位,體育中心的游泳場和業餘體校綜合訓練館相繼建成,為城區群眾開展文體活動提供了又一場所。
封開縣業餘文藝團體不斷增多,隊伍不斷發展壯大。縣城文藝愛好者自發成立了“常青曲藝社”、“聲韻曲藝社”、“朝陽舞蹈隊”、“歡樂舞蹈隊”、“山茶花民間藝術團”等10多支業餘文藝團體,成員400多人;各鎮村成立文藝小團體有50多支,成員1200多人。這些業餘文藝團體長年活躍在全縣各文體廣場和廣大農村,豐富了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
封開縣各鎮文化站經常利用重大節假日組織開展主題鮮明的文化活動。如全國民間藝術之鄉大洲鎮的“五馬巡城舞”、“麒麟白馬舞”、“春牛舞”、“採茶劇團”、“醒獅隊”等民間文化藝術小團體,每逢節日就穿街過巷巡迴演出;春節籃球賽、春節醒獅比賽等群眾性文化活動已成為各鎮每年必辦的文化體育盛事;江口、南豐、長崗、漁澇、河兒口、蓮都等鎮在每年春節舉辦了大型煙花匯演,為群眾營造了歡樂祥和的節日文化氣氛。
封開縣非常重視挖掘和保護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民俗文化藝術,成立了封開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安排專項經費。大洲鎮先後榮獲“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之鄉”和“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光榮稱號,其“五馬巡城舞”和“麒麟白馬舞”經挖掘改編,多次參加省、市舉辦的民間藝術節展演,獲得了多項獎勵。

體育事業

2017年,封開縣舉辦第二十三屆小學生運動會以及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幹部職工綜合運動會。組隊參加廣東省第二屆百縣(區)足球賽肇慶市預選賽獲得二等獎。舉辦為期三個月的封開縣第三屆“健城監理”杯足球賽。舉行2017年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全民健身日暨廣東省第十五屆運動會(第八屆殘運會)倒計時一周年啟動儀式。童鋼獲得2017年全國青少年拳擊錦標賽冠軍。封開縣輸送的運動員參加2017年省青少年各項錦標賽榮獲佳績:其中獲得第一名13個,第二名11個,第三名19個,獲得市體育局賀信嘉獎。組隊參加2017年市青少年錦標賽,封開縣獲得武術散打項目團體總分第一名,舉重、武術、羽毛球項目團體總分第二名,女子籃球第三名。推進第十五屆省運會比賽場館改造和建設,對封開縣體育館進行改造升級,新建672平方米的鋼架結構的綜合訓練館。在江口燈光球場增設一個國民體質測試站,免費為群眾進行體質測試。配合縣新農村示範村建設,為全縣16個鎮共16個示範村配備籃球架、健身路徑、乒乓球台、兒童組合滑梯等體育健身器材。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封開縣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43個,縣直醫療衛生單位7個,鎮衛生院16所,村衛生站269個,民營醫療機構12個。有衛生技術人員1630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440人;註冊護士687人;全科醫生37人;公共衛生人員170人;床位965張。縣第二人民醫院新院項目於9月15日動工。完成48個公建規範化村衛生站建設。投入2095萬元為縣人民醫院購置設備60種。為16個鎮衛生院配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家庭醫生便攜診斷設備。兒童免疫規劃疫苗常規免疫接種率95%,其中卡介苗接種率99.45%,脊髓灰質炎疫苗99.55%,麻疹接種率為99.36%,百白破99.38%,乙肝98.79%,乙腦接種率99.36%,流腦99.32%,甲肝接種率為99.30%。參加無償獻血人數1650人,獻血總量33萬毫升。派出衛生監督執法人員917人次,監督檢查各類生產經營單位1557戶次,查處無證經營公共場所單位4戶,取締“無證牙醫診所”3間、街頭游醫1點次,查封違法藥物器械1箱,立案處罰醫療機構4宗,累計處置金額0.6萬元。

社會保障

2017年,封開縣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41113人,基金徵收13864萬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159360人,基金徵收10789萬元。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394239人,基金徵收6972萬元。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394239人,基金徵收26441萬元。失業保險參保25591人,基金徵收413萬元。工傷保險參保30246人,基金徵收417萬元。生育保險參保26361人,基金徵收362萬元。籌集醫療保險金2.36億元,為參保人員報銷醫藥費用1.67億元,參保受益28.27萬人次。2017年,城鄉醫保政府人均補助標準提高至450元。新增城鎮就業4657人,完成轉移勞動力技能培訓5825人;幫助1006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幫助193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37%。
農業
封開縣種植業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產品競爭力增強為目標,大力推進生產布局調整,加快發展優勢農產品基地,全面推廣應用良種良法,全縣種植業發展勢頭迅猛。2000年以來,縣農業部門從省科研院所引進水稻、蔬菜、水果等良種30多個,推廣應用面積達100多萬畝。種植業良種覆蓋率達到83%,水稻良種覆蓋率達到97%,種植業主要作物全面應用規範化高產栽培技術。全縣共調減糧食及低值作物5.33萬畝,改種蔬菜1.72萬畝、黃煙0.5萬畝、西瓜0.6萬畝、水果2.36萬畝。改種后單位產值大幅提高,全縣通過結構調整增收達4000多萬元。封開縣糧食與經濟作物種植比例從1999年的57:43轉變為如今的50:50。
封開縣大力推進杏花雞、蓮都山羊、瘦肉型豬三大名優品牌發展。2000年成立了杏花雞繁育中心,抓好杏花雞的繁育、提純複壯和養殖推廣,並成功註冊了“金鳳凰”牌杏花雞商標。2003年,建立健全層級責任制,加大示範辦點力度,全面啟動“百局扶百村、千干幫千戶、村村養萬雞”的活動,制訂了杏花雞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杏花雞飼養量260萬隻,預計全年達到550萬隻,比2002年擴大250萬隻。蓮都山羊是該縣十大名優農產品之一,以產於蓮都鎮石山、且肉質鮮美沒有腥騷味而揚名,封開縣飼養量4萬頭左右。以江口鎮畜牧良種場為依託,創辦瘦肉型種豬基地,省農科院種豬技術中心以技術入股形式參與合作,2003年瘦肉型仔豬出欄量將達到15000頭。封開縣成立“杏花雞養殖技術研究所”,加強杏花雞的養殖技術研究和推廣工作,全面抓好畜牧業的技術培訓與技術指導。封開縣畜牧業良種覆蓋率達到75%,杏花雞飼養量佔全縣三鳥飼養量46%。
從抓好招商引資,發展訂單農業入手,突出發展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封開縣種植業“三高”農業基地總面積已達30多萬畝。形成了以低水地區為主的西瓜、城郊型蔬菜生產帶,以中水地區為主的黃煙、花生生產帶,以高水地區為主的優質糧、外銷蔬菜生產帶,以油栗、麒麟李、糖桔為主的優質水果生產帶和覆蓋封開縣的麻竹生產帶。一鄉一品、一鎮一業特色遂步凸現。上規模、上水平、有特色的基地主要有:封開油栗基地2.3萬畝,漁澇麒麟李基地1.5萬畝,“十月紅”柑桔基地3.3萬畝,漁澇曬黃煙基地3.8萬畝,優質糧基地33.6萬畝,麻竹筍基地15萬畝。封開縣大力打造特色農業品牌,促進全縣畜牧業生產快速健康發展。2002年封開縣畜牧業產值達到22326萬元,占農業總產值17.1%。耕牛飼養量10.61萬頭、生豬飼養量48.1萬頭、三鳥飼養量1102.9萬隻,分別比1999年增長6.36%、24.5%和74.2%。
水產業
封開縣毗鄰廣西梧州、賀縣,縣內有西江、賀江。兩江水產資源十分豐富,盛產特稀魚類廣東魴、青竹魚、黃顙魚、桂花魚等50多種。西江河段表皮塘更是“廣東魴”的天然產卵場,每年到此產卵的魴魚達5萬公斤。兩江年捕撈量達900噸。封開縣有漁業總水域面積10萬多畝,其中西、賀江宜魚水域6.5萬畝。現已開發養魚面積3萬多畝,年產魚量1600噸,建成國有漁場8家;精養基地7000多畝;江河網箱養魚達6700平方米;水產苗種場60多個,標準型卵化場1個,年產魚苗7000萬尾,年產魚種4000萬尾,供給能力為80%。
封開縣為加快漁業發展,促進賀江開發,制訂了多項優惠政策,各級投入漁業方面資金達500多萬元,在幾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整治改造低產魚塘3500畝;建立三高漁業基地5個,面積1000畝;推廣養殖名優魚類廣東魴、青竹魚、脆肉鯇、塘虱及一些蝦類等;實行池塘養殖賀江優質魚面積2000畝;完善種苗生產配套設施,大力發展廣東魴人工繁殖,年產廣東魴純種苗達100萬尾,使封開縣成為廣東魴原種繁殖基地;抓好水產科技培訓及推廣;強化漁業執法隊伍建設,不斷實現漁業管理規範化。水產業已成為封開縣農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工業
封開縣生產高密度纖維板,需消耗大量的木材化工原料和動力能源等,因而高密纖維板加工業與林業、化工、電力、運輸等相關行業密切關聯,具有較強的輻射帶動作用,該項目的速成投產,預計每年可新增工業產值5億元以上,利稅8827萬元,成為當地的主導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在解決勞動力方面為當地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對促進地方工業、經濟的發展,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008年封開縣國內生產總值50.12億元,增長1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13億元,增長20.6%;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18億元,首次突破2億元,增長20.3%;財政綜合增長率為29.88%,在廣東省67個縣市中排名第8位,比2007年上升了59位。2009年,1-8月財政綜合增長率連續8個月居廣東省之首。
文化

文物古迹

封開留下了無數古遺址和古建築。黃岩洞古人類遺址和塘角嘴遺址是著名的考古基地,始建於唐代的大梁宮和明代的泰新橋,是古建築的代表。具有300多年歷史的羅董鎮楊池古村,被譽為“嶺南第一村”。
1、封川古城牆: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江口鎮封川居委會封川街道。始建年代不詳,《封川縣誌》載明正統十四年(1450年)黃蕭養亂,典史陳順因舊址修築。古城背靠北山,東、南、西南臨東山河、西江。北有濠塹,東、西、南三面原有護城河。城廓呈長方形,周長約784米,高9.28米,厚7.04米。城牆為青磚砌築,城磚製作特殊,長34㎝,寬16.5㎝,厚6厘米,側面陽印“封川城磚”或“封川軍造”等字樣。城牆上原修築有城門樓、串樓、角樓、敵樓、望樓、戰窗、串屋、更鋪等200餘間。此外,城牆內原設有縣署、教諭署、城守署、典史署、武廟、城隍廟、萬壽宮、常平倉、監獄等建築。封川古城牆原有東、南、西三個城門,現保存最完整的是南城門。城門之上原嵌有“古封州”石匾(今已佚)。封川古城牆歷史悠久,從唐代開始封川古城一直作為當地政府駐地。到解放初,封川縣人民政府仍設於該城。封川古城牆直到現在仍保存著基本完好的磚城城廓和石砌城門。它為我們研究歷代的築城工藝及官署布局等都提供了寶貴的實物依據。 1985年4月12日,封開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11月18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純仁李公祠: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江口鎮封川村委會三村一隊。坐東向西。清同治癸酉年(1873年)建。兩進合院式布局,磚木結構,硬山頂。通面闊11.6米,總進深23.5米。明間右側山牆內部繪壁畫“富貴花開滿堂長春不老”,落款有“同治癸酉”字樣。後座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正脊為龍舟脊。兩側山牆為鑊耳式封火山牆。純仁李公祠是我縣西江岸邊保存較完整的祠堂建築之一,對於研究嶺南古建築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3、封川舊街: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江口鎮封川村五村,據《封川縣誌》記載,該街道建於明代。街道全長191.3米。南北走向。整條街道由七列石條鋪砌而成。原來街道兩邊都是由前店后居俗稱竹筒屋的民居組成。由於建設西江河堤,古街的原始環境遭受到較大的破壞,靠近西江河堤一側的舊建築絕大部分已經被拆除。靠近古城一側尚有部分尚存,共29間。靠西江邊一側尚有15間,殘11間。封川舊街為研究封川縣的歷史提供了一定的實物依據。
4、封川石街: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江口鎮封川村委會三村、四村。據《封川縣誌》記載,該街道建於明代。大致呈南北走向。現存部分總長約2000米。由數百塊長1.67米、寬0.54米、厚0.2米的大塊石條和近百塊長1.76米、寬0.54米、厚0.2米的小石條砌成。封川石街為研究封川縣的歷史提供了一定的實物依據。
5、井底村古井: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江口鎮封川村委會三村村。始建年代不詳,按其形制應屬明代。系由整塊紅砂岩石鑿成上圓下方的井圈,井圈通高0.37米。井口圓形,外徑0.7米,內徑0.5米。井口沿高出井台地面0.1米。井壁磚砌。井台呈梯形,面積約13平方米。井水深約5米,水質清冽,仍可飲用。井底村古井對於研究明代古井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6、攀桂坊古街道: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江口鎮封川村委五村,又名橫街。據《封川縣誌》記載,該古街道建於明代。全長246.5米,寬66.75米。街道路面由青磚鋪就,兩側分佈著清至現代民居8座,大部分房屋已破損。攀桂坊古街道路面青磚基本完好。是封川古城外圍保存下來的唯一一條磚砌古街。抗日戰爭時期,曾被日本侵略者飛機轟炸,損壞清代建築數間。殘牆斷壁至今可辨。該街道為研究明代古街提供了實物依據。
7、蘇家鑊耳樓: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江口鎮豐沙村委會上沙村。始建年代不詳,按其形制應屬清代。坐東北向西南。為兩層磚木結構,面闊三間進深一間,鑊耳式封火山牆。通面闊10.83米,通進深10.83米。佔地面積117.2平方米。正脊為龍舟脊。蘇家鑊耳樓是縣城江口鎮典型的晚清民居建築,為研究這一時期的古建提供了直觀的標本資料,具有一定的歷史、科學價值。
大梁宮:位於封開縣漁澇鎮扶學村。始建年代不詳,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重建。大梁宮為磚木建築,單檐歇山頂,屋面平緩,屋檐有升起,面寬、進深各五間,通面寬15.48米、通進深14.8米。穿斗與抬梁混合式木構架,採用月梁、叉手等早期做法。五架梁為抬梁式,七架梁及椽栿為穿斗式。檐柱出一丁頭承挑檐檁,各梁節點置如意斗栱承托,平樑上設叉手,下金檁等構件設有托腳,木樑均砍殺為月梁形制,木柱兩端略有收殺。柱礎為覆蓮式樣。正檁下的柎檁枋上有“大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歲次丁酉季冬十二月十二日乙卯吉日”字樣。
1979年封開縣革命委員會公布為封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泰新橋
泰新橋:位於封開縣平鳳鎮平崗村。據民國年間《封川縣誌》載:“嘉靖十二年(1533年)邑人陳時用等募緣修建,長十餘丈,闊一丈,上覆以亭”。清嘉慶年間重修。現橋屋樑底仍有重建時的題記。
橋為樑柱式廊橋。橋長10.89米、寬3.4米。橋上有涵蓋全橋的橋屋。橋屋面寬三間,進深三間,歇山頂。抬梁式梁架。四椽栿上置駝峰,駝峰上隱刻櫨斗承托平梁,櫨斗縱橫向上出栱。平梁正中置駝峰,駝峰亦隱刻櫨斗承一斗三升斗栱,上承三角形梁枕木和脊榑及順脊串,題記寫在脊串下。脊榑截面為圓形,順脊串砍作腰鼓形,其兩端雕刻花紋。梁架間以駝峰斗栱承托,駝峰上刻如意紋。明間兩側駝峰則雕刻鯉躍龍門、雙獅戲球、丹鳳朝陽、麒麟獻瑞等飾金彩繪木雕。橋屋次間梁架比明間梁架增高,從而使屋架向兩端生起,屋檐也形成向兩端生起的圓滑曲線。屋脊飾灰塑卷草吻,脊身看麵灰塑浮雕卷草花紋。
橋墩為方形花崗岩石柱,每墩用4根石柱排成一列,共四列,每列相對於橋廊的各縫梁架。柱頂有楣梁,柱間以穿枋連接。各柱列中穿枋與楣梁之間置蜀柱承接。石柱腳以較平整的石塊墊承,不施斧鑿。柱上架梁,樑上鋪以橋板。橋為穿斗與抬梁混合構架,建築精巧,造型古樸。橋下部分保留了中國唐宋時期木結構樑柱或橋樑的古制,十分珍貴。
1989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黃岩洞遺址
黃岩洞遺址:位於封開縣漁澇鎮河兒口獅子岩西南山麓,洞口向西南,相對高程15米。年代屬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時期,或稱中石器時代。發現於1961年,此後至1990年間曾多次進行發掘。洞內有3處文化堆積:第一處在洞口右側,堆積膠結鬆軟,含炭屑、灰燼、燒土、燒骨、現生種動物骨骼及大量螺蚌殼,出土2具人類顱骨化石,一個為成年男性,保存眶骨以上部分,但左半部受壓已變形和殘缺,另一個為小孩,僅存碎塊,均屬晚期智人,具有蒙古南亞人種特徵。碳十四測定螺蚌殼的年代為距今11930年±200年。第二處在上層廊道右側,堆積膠結略鬆軟,含螺蚌殼、炭屑,發現一件石英石片石器。第三處在下層洞廳,堆積膠結稍硬,含螺蚌殼、炭屑、灰燼,出土石製品近千件,其中有大量打制石器和少量磨刃石器、穿孔石器,碳十四測定螺蚌殼的年齡為距今10950年±300年。黃岩洞遺址的石器均為礫石石器,其中以陡刃石器最具特色。此外,在下層西支洞的膠結堆積中出土豐富的動物化石,包括有6目30個種屬,其成分與封開垌中岩動物群、馬壩人動物群相近,鈾系法測定年齡為距今13.6萬年。黃岩洞遺址是研究華南地區舊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過渡時期的重要資料。1991年在遺址旁邊建成遺址陳列館。
1979年12月廣東省革命委員會公布為封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方言

地方特產


封開油栗

因其源於皮薄油亮、脆甜口香而得名,是封開一個著名的優良乾果特產,具有“名、優、稀”的特色,而且營養價值豐富,具有補腎、健脾、活血等保健作用,被人們稱為“腎之寶”。可生食、熟食,也可與肉類一起炒、燜、蒸、燉食。油栗皮薄,栗褐色或紅褐色,光澤明亮,極少絨毛,平均單粒重15克左右;肉色蛋黃,糯性中等,果味香甜,含澱粉、原糖、蔗糖、粗蛋白等物質。果實多在九月下旬成熟,少量早熟品種在八月下旬成熟。
杏花雞
杏花雞,是廣東省三大名雞之一,產於封開縣杏花鎮。其外貌特徵為“三黃”(羽黃、咀黃、腳黃)、“三短”(頸短、身短、腳短)、“兩細”(頭細、肢細);其體形特徵為體形細小、體質結實、結構勻稱;其體質特徵為骨細皮薄、肌纖細嫩,以皮脆肉滑、味道鮮美著稱;其營養成份(因為品種、養殖環境、養殖飼料好的原故)高於其他品種的雞。通過白切、豉油、鹽局、手撕、燒、燜、炒、蒸、燉、煲等烹飪方法製作成各式美味佳肴,也可做全雞宴,其中“白切雞”最能反映出杏花雞的特有鮮滑美味。

蓮都山羊

蓮都山羊,是放養於當地石灰岩石山上,專吃樹葉的僅次於野生的山羊。該山羊肉屬溫補型(補而不燥)食物,有滋陰補腎、旺血養顏之功效。是一種很有野味且香味濃郁的美味保健食品。可通過紅燒、燜煮、炒、燉、煲等烹飪方法製作成各式美味佳肴,也可用火鍋邊燒邊吃。

羅董牛肉乾

羅董牛肉乾,是用封開羅董鎮特有的肥美黃牛肉,經過多種工序秘制而成,品質極佳,營養豐富。可通過紅燒、燜煮、炒、蒸等烹飪方法製作。
封開蓮都龍潭藕
封開蓮都龍潭藕,是生於蓮都龍潭的野生蓮藕,具有枝葉發達,花卉呈粉紅色且比普通蓮藕大、美,藕莖細小、節長,質地細滑多粉,清脆爽口,入口酥化,味道鮮美。可通過燜煮、炒、煲等烹飪方法製作。

封開大紅菇

封開大紅菇,是一種珍貴的野生食用菌。產於封開大洲鎮、都平鎮。具有促進人體血紅蛋白的合成,提高機體免疫機能及安神定驚、潤膚養顏之功效。可通過炒、燜、燉、煲等烹飪方法製作。

封開猴頭菇

封開猴頭菇,是一種名貴的食用、藥用真菌。產於封開各鄉鎮。該菇營養豐富,含有十六種氨基酸、胡蘿蔔素、核黃素、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成份。有助消化、利五藏、調節平衡機體、改善睡眠、活躍細胞代謝、降低機體耗氧量、增強心肌收縮力和抗癌之功效。對胃腸疾病、神經衰弱等癥狀有顯著療效。通過燜、炒、燉、煲等方式製作。

封開七星靈芝

封開七星靈芝,是一種珍貴的野生食用、藥用真菌,是菌中之皇,可解百毒。同時,具有安神鎮驚、補脾益氣、止咳平喘、美容保養顏之功效。對神經衰弱、脾胃虛弱、十二指腸潰瘍、支氣管炎、慢性肝炎、冠心病、高血壓等癥狀有顯著療效。與肉類或骨類、佐料一起燉、煲湯食均可,也可製成粉沖茶飲。
單樅茶
星泉單樅茶基地位於河兒口鎮進民村上埌,境內土地肥沃,周邊20千米內無工礦企業,無任何污染源,有優良的自然環境,氣候條件特別適宜種植茶葉。星泉單樅茶引進潮州鳳凰山單樅茶,引進品種有銀華香、杏仁香、蜜蘭香、大烏葉、柚花香等品種。單樅茶成品茶素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四絕字之稱。沖泡時,芬香四溢,甘醇爽口,有獨特的天然味,富含人體需要的多種微量元素。醫學稱適量飲用,提神益思,延年益壽,幫助消化,有益心身健康。

五色番薯

五色番薯:有五種顏色的番薯,合稱五色番薯。番薯具有減肥、抗癌、有益心臟、預防肺氣腫、抗糖、通便的作用。為經濟實惠的綠色食品。

板栗南瓜

板栗南瓜:板栗南瓜是小瓜型早熟南瓜新品種,果實呈扁球形,果皮有縱向花紋,肉厚、呈橙黃色。該品種風味獨特,肉質緻密,口感細膩,味如板栗,適合於炒、炸、蒸等各種烹調方法。南瓜具有解毒、保護胃粘膜、幫助消化、防治糖尿病、降低血糖、消除致癌物質、促進生長發育、防治妊娠水腫和高血壓,常食南瓜有益身體健康。

長崗油栗

長崗油栗:產自長崗鎮馬歐村,至今已有500年的栽種歷史,由於品質優,價值高,在廣東省內外享負盛名,曾多年獲得名優產品稱號。長崗油栗肉色蛋黃,具糯性,生食脆甜,熟食芳香,具有“無毛,色佳,味香,保健”四大特點,耐貯藏,富含澱粉,糖,蛋白質,等人體所需的各種礦物質和維生素。

小圩腐竹

小圩腐竹:腐竹又稱腐皮,是很受歡迎的一種傳統食品,具有濃郁的豆香味,同時還有著其他豆製品所不具備的獨特口感。腐竹色澤黃白,油光透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多種營養成分。長崗小圩腐竹採用山泉水煮開,純手工拈制,不添加任何添加劑防腐劑,清水浸泡發開后豆香濃郁,可葷、素燒、炒、涼拌、湯食等,食之清香爽口,葷、素食別有風味。
方言
封開縣境內的方言有粵語、客家話,還有標話。
封開縣境的漢語方言主要是粵語(即“白話”)。講客家話的人數不多(大約數千人),較為集中在南部的幾個鄉鎮(如江川、平鳳、七星、漁澇等部分鄉村),他們大都遷來時間不長,與梅縣客家話差別不大,完全可以通話。白話是這一地區主要通行的方言,其內部差異較大,這與該地區的歷史建置有關。封開歷史上曾為兩個縣的轄區,南部地區為封川縣轄地,治所在今封川鎮;北部地區是開建縣領地,治所在今南豐鎮。現封開境內的兩種主要的粵方言即分別分佈於這兩個地區,南部地區以羅董話為代表(原縣城封川鎮的白話受接近廣州音的江口音的影響,已失去了許多特色。故以較有特色的羅董話為代表方言),其分佈區域與原封川縣所轄的範圍基本一致;北部地區以原開建縣城南豐鎮為代表方言,分佈範圍與原開建縣的轄區也是一致的。
封開北部的南豐話與廣西的信都話很接近,甚至能互講,兩者起源於同一語種。兩漢至唐前,今南豐地區(舊稱開建縣)與廣西賀州的信都同屬封陽縣,到了唐初才分出開建縣並歸封州管轄,由此可推斷南豐話也是起源於兩漢時期。現今講南豐話及信都話的人口總數很多,光講南豐話的約二十萬,講信都話的大概也有一、二十萬,總加起來有三、四十萬,人多有利於語種的穩定,不易於被“洋化”或“土化”。至於南豐話、羅董話、信都話、封川話哪一種更為原汁原味,人口數量最多的南豐話應為首選。
馬王堆出土的古地圖所標記的“封中”應位於古封陽附近,沿賀江而下,封陽更靠近中原,人口漢化程度更高;羅董漢代屬廣信,屬郡治縣範圍,羅董話帶有古漢語之濁塞音,但講羅董話的人數相對較少,從羅董鎮保留較多南越語地名上看,古時為少數民族的集散地,羅董話則有被嚴重“土化”的可能;封川話在江口縣城一帶,受近代廣州話的影響較大,已失古味;信都話受壯語影響較大,說什麼完了以後都加個“賣-”字。從南豐話與廣州話的差異對比可以看出,宋代以後南雄珠璣巷南下人口對廣府文化的二次漢化或入遷人口的接受粵化的份量,可以說,宋代以後更強的是入遷人口接受廣府文化的粵化,廣州話偏離南豐話不是太遠,漢時總郡治還在廣信時,粵語已基本定型。

風景名勝


廣東封開黑石頂省級自然保護區
位於北緯23°31′,東經111°52′,封開縣境東南部,距縣城74千米。總面積6.27萬畝,其中屬保護對象的珍稀闊葉林有3.85萬畝。保護區地處雲開山系黃崗山脈,海拔高度150-900米,主峰黑石頂928米。區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溪流蜿蜒,瀑布飛瀉。森林茂密,屬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類型,熱帶和溫帶的物種兼而有之,是天然闊葉林和針葉林混合的原始次生林,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洲”。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在19.6℃。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740毫米,相對濕度80%;冬季見霜,偶有冰凍。保護區於1979年建立,1995年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廣東封開國家地質公園
位於縣境內賀江以東部分區域,佔地143.2平方千米,由花崗岩、石灰岩、沙頁岩三種不同地質地貌構成,擁巨石、奇峰、幽洞、林海、秀水等地質奇觀,和古人類及動物化石遺址、金礦開採遺址等人文景觀。主要景點有天下第一石、千層峰林、龍山溶岩、蓮都畫廊、賀江曲流。 
龍山風景名勝區
位於杏花、河兒口、蓮都、白垢四鎮境內,佔地面積25.34平方千米,由龍山溶岩、大斑石、千層峰、蓮都畫廊、賀江兩岸等五景點組成。 
龍山溶岩景區
位於河兒口鎮龍山風景名勝區內,距縣城江口街道56千米,省道S266線在景區門前經過,佔地面積129.3公頃。由白石岩洞、雙龍洞、龍泉洞、龍湖、綠色生態酒店等要素組成,形成瑤池仙境、江南秀色、海底龍宮等著名景緻。 
大斑石景區
位於杏花鎮廣信河畔,距龍山溶岩景區8千米,佔地面積180.2公頃。其采日月之精華,聚天地之靈氣,一石成山,五彩斑讕,雄偉壯觀,集古、美、奇、絕於一體。民間傳說,它是天上的神龍下的蛋,左右的白馬山、麒麟山是它的守護神;又一傳說,大斑石是女媧鍊石補天時,留下的色彩斑讕的五色石,故曰大斑石。 
千層峰景區
位於河兒口鎮內,距龍山中心景區3.8千米,佔地面積280.2公頃,屬砂頁岩峰林地貌。集“黃山之奇,華山之險,廬山之秀,峨嵋之幽”於一體,以奇峰、秀水、林海、花艷著稱。每當暮春三月,漫山遍野各色杜鵑花點綴最美。 
蓮都畫廊景區
位於蓮都鎮內,距龍山溶岩景區8千米,毗鄰懷集燕岩風景區,佔地面積14.68平方千米,是龍山風景名勝區轄下最大的風景區,屬喀斯特地貌。有延綿數十里的青翠群峰、美麗的田園風光、民風淳樸古的老鄉村、古樹竹林遮蓋的溪流、神奇的龍潭和各色溶洞,構成“千峰環野立,一水繞山流”,如詩如畫的風景。 
賀江風景區
位於賀江下游的白垢鎮,距龍山溶岩景區23千米,佔地面積476.8公頃,以一江兩岸的秀麗景色為主,配套有水上樂園和休閑度假村。賀江以其河道蜿蜒,江水清澈,兩岸林茂竹秀著稱。 
黃岩洞陳列館
位於河兒口鎮獅子山腳,距龍山溶岩景區1千米,佔地面積20000平方米,主要由陳列館和黃岩洞古人類文化遺址組成。黃岩洞古人類文化遺址,展示了封開乃至華南地區的歷史文化面貌,是省文物保護單位。陳列館,是封開縣一個比較齊全的出土文物陳列館,又是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粵西工作站,館內有在垌中岩出土的距今14萬8千年(比曲江“馬壩人”還早2萬年)的古人類牙齒化石,以及在封開境內其它地方出土的舊石器時代晚期至近代的化石、石器、陶器、鐵器和青銅器等文物數千件。 
廣信塔
位於西江與賀江交匯處,塔高55.8米,外九層內十三層,氣勢恢弘,堪稱“嶺南第一塔”和“西江第一樓”。 
楊池古村
位於羅董鎮,距縣城28千米。始建於明未,已有380多年歷史,有60多座保存完好的古屋,清一色磚石木結構,是典型的明清嶺南建築風格,有“嶺南第一村”之譽。歷代出了60多名科舉文人(進士2名)、12名七品或縣處級以上官員。解放后,先後有35人考入高校,是廣東特有的“文化之鄉”。 
封開縣北回歸線標誌塔
建成於1984年6月21日。整座標誌塔坐北向南,塔高15米。塔身從8.4米、15米處用不鏽鋼板焊接而成,四邊棱分別向外飄出兩塊羽翼,從不同角度觀看,都顯示出“北”字形象,是“北回歸線”的含意。 
旅遊

天下第一石

天下第一奇石
天下第一奇石
封開一直被譽為“南國大花園”。這裡有奇山,有秀水,更有著面積達6萬畝,鬱鬱蔥蔥的原始森林。封開大斑石景區位於封開縣杏花鎮的古廣信河畔。有“天下第一石”之美譽的斑石高191.3米(相當於63層的廣東國際貿易大廈的高度),一石成山。1982年,廣東省省長劉田夫來此視察時,親筆題下了“天下第一石”這個稱號。據考證,斑石形成於2億多年前的中生代,雖歷經億萬年的雨淋日晒,仍是完整無縫,外表層無風化。與這塊古老的巨石相比,原號稱“世界第一石”的澳洲艾爾斯“紅石”早已遍布縫隙洞穴。
大斑石不僅可以登,更可以攀。華南最大的戶外攀岩項目就在這裡。大斑石上共安裝了11條攀岩線道。其中2條表演線道,高191米,其餘9條為60多米、80多米、100多米不等,可以供專業和非專業的攀岩運動愛好者自由選擇。
蓮都鎮的客斯特地貌,景型多樣,從平地凸起的乳峰群,羅列如簇,綿延數里,與桂林灕江的群山相似。溶洞有螺髻岩、高岩、萬富岩、葵木岩等,洞內石筍、石鐘乳、石花形態萬千,色彩斑斕。還有貫河從山下流過,以及龍潭噴泉、華蘭池等景點,形成“千峰環野立,一水繞山流”。
千層峰
封開千層峰
封開千層峰
千層峰景區位於封開縣漁澇鎮東南八公里的黃崗河畔,屬省級風景名勝區之一。山峰傍河屹立,峰高二百多米,是由一疊一疊的沉積沙頁岩所構成,層層疊疊,故稱千層峰。千層峰在地質地貌學上稱為沙岩峰林地貌,與湖南湘西張家界的地貌是一樣的,形成於距今三億八千萬年前的泥盤紀,還是中國最古老的造山運動——嘉理東造山運動所造成的山峰,是廣東兩個嘉理東造山運動的標準地之一,對地質地貌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
珠江電影製片廠曾在這裡拍攝《還劍奇情》《神州精魂》這兩部影片,最香港翡翠台又在該景區拍攝多集電視劇《西遊記》。千層峰景區的開發與建設不但得到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還得到省、市很多領導的關注,國家旅遊局計統司李任主司長,省旅遊局呂偉雄局長,廣東省、廣州市、肇慶市各級黨政領導都來過景區考察,並對景區的開發與建設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封開力爭在三、五年內把省級的風景名勝區建設成為國家級的風景區。
雙龍洞
雙龍洞位於漁澇鎮龍山山麓,為古生代石炭紀石灰岩溶洞。洞穴穿山而過,洞中有泉,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洞相連,窄處僅能容人,寬處廣而成廳;總長200多米,略分9個洞室,寬3~12米,高5~15米。石筍、石柱、石獅、石龍、石佛、石歐、石葡萄等等,造型美妙,琳琅滿目,構成多姿多彩的景觀30多處。洞下龍宮中兩條石龍浮遊吟嘯於碧水之中,似欲騰飛而起,洞即由此而得名。白石岩與雙龍洞隔山相對,洞口離地面30多米,氣勢不凡。洞穴總面積2000多平方米,高20~30多米。景觀70多處,即有豪放明快之作,又有透剔玲瓏之品,主要有“昭君出塞”、“江南春色”、“廣寒宮”、“凌雲寶塔”、“仙女思凡”、“八仙賀壽”、 “元宵燈會“水漫金山寺”、“瑤池仙境”等。原廣東省政協主席吳南生為該洞題寫了洞名。
泰新橋
泰新橋位於平鳳鎮平崗管理區新村。始建於明代,據《封川縣誌》載:明嘉靖十二年(1534年)邑人陳時用等募緣修建,長十餘丈、闊一丈,上覆以亭。清嘉慶年間(1812年)重建。現橋屋樑底仍有重建時的題記:“大清嘉慶十六年歲次辛未十一月十七日王辰日癸卯時東西社眾緣信等重建”。該橋為樑柱式廊橋。泰新橋建築精巧,造型古樸。橋下部分保持了中國唐宋時期木結構樑柱或橋樑的古制,堪稱南粵古橋中之奇葩。1985年被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9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冬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封開縣人民政府和平鳳鎮府、新村村民四方集資,依舊貌將該橋重修。
黑石頂
封開黑石頂
封開黑石頂
黑石頂自然保護區位於封開縣東南部七星鎮內,東起巡檢坪,西至良傘頂,北頂鹽水田,南抵蛤坑,總面積6.27萬畝(比鼎湖山林區大11倍),是天然闊葉林和針葉混交林,屬原始次生林。該區內的野生動物有200多種。較主要的有雲豹、蟒蛇、巨蜥、山獵、黃猿、草鹿、雉雞、杜鵑,其中屬國家保護的有蘇門羚羊、大靈貓、小靈貓、白鷴(廣東省省鳥)、穿山甲等。昆蟲種類繁多,共924種。還發現僅有的“封開匙同蝽”、“黑翅蝗蟲”等13個新種。黑石頂自然保護區是專性熱帶植物分佈的北部極限,又是專性亞熱帶植物分佈的南部極限,同時又是華南植物區系與西南植物區系交匯的場所。
人物
封開歷史文化悠久,是嶺南文化發祥地之一。漢武帝時在此設置廣信縣,作為統轄嶺南地區的首府。嶺南地區第一個科舉狀元莫宣卿就誕生在這裡。特殊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文化沉澱,使封開成為中原文化向嶺南傳播的最早受惠地,孕育了被譽為“嶺海儒宗”的漢代大經學家陳欽、陳元父子,“中華傳佛第一人”牟子,南漢開國皇帝劉岩,等一批歷史文化名人,對嶺南發展史產生重要影響。
陳欽(?~公元15年),西漢經學家,字子佚,廣信縣人,專門研究《春秋左傳》,陳欽曾為王莽學習左傳的老師。
陳元(生卒年不詳),東漢經學家,字長孫,陳欽之子,廣信縣人。著《左氏異同》、《司徒椽陳元集》(均佚)。
牟子(170年~?),東漢末三國初人,著有《理惑論》(37篇),糅合儒、道各家學說,是中國第一部佛學專著。
士燮(137-226年),字彥威,廣信縣(今封開縣)人。著書《春秋經注》、《公羊傳注》(今已散失)。
莫宣卿(834年-?),字仲節,號片玉。是始隋唐以科舉取士以來年齡最小的狀元。
劉謙,又名劉知謙,字德光,河南上蔡人。初任廣州牙將,職位雖然卑微,但器貌殊常,素有才識。
劉隱,劉謙長子。曾任行軍司馬,主管軍政軍需。
蘇章,生卒年不詳,封開人。封水千年奇巧戰例的天才指揮家。
曹覲於北宋皇祐年間(皇祐,公元1049-1054年),任封州太守。
侯應遴(158 0 ─1647 ),字佐熙,號夷庚。今封開縣南豐鎮侯村人。四十一年(1613年)任梧州府容縣知縣,主政6載,廉以持已,仁以恤民。
李炳輝(1891--1911年),字祖奎,號路得士。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排名第二。

榮譽介紹


2020年8月,“2020中國最具詩意百佳縣市”榜單出爐,封開縣排名第1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