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學徒制

認知學徒制

認知學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是由美國認知心理學家柯林斯和布朗等於1989年提出的一種教學模式或學習環境,它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模式和學習環境,能促進學習者高級思維技能的獲得和知識的遷移。

概念含義


所謂認知學徒制是指將傳統學徒制方法中的核心技術與學校教育相結合,以培養學生的認知技能,即專家實踐所需的思維、問題求解和處理複雜任務的能力。在這種模式中,學習者通過參與專家實踐共同體的活動和社會交互,進行某一領域的學習。
認知學徒制克服了傳統學徒制中專家思維不可視和學校教育中知識的教學脫離其動用情境的缺點,從而將學徒制的優點和學校教育結合起來,將學習者浸潤在專家實踐的真實環境中,以培養學生的高級思維和問題解決和處理複雜任務的能力。

概念特徵


1.認知學徒制關注的不是概念和事實知識的獲得,而是重視專家在獲取知識或將知識運用於解決複雜現實生活任務、問題時所關涉的推理過程與認知、元認知策略
2.將原本隱蔽的內在認知過程顯性化——這一過程是專家完成問題求解和現實任務的關鍵。亦即表現思維過程,使之可視化(包括教師和學生的思維過程)。通過這種方法,學生可以在老師和其他學生的幫助下進行觀察、重複演練和實踐。
3.將學校課程中的抽象任務,內容置於對學生有意義的情景之中。主張學習必須從實際工作環境的社會情景中產生。這種學習是發生在自然情景的社會互動之中,學習者充分了解學習的目的與應用,理解工作的相關性,並參與專家行為。在將概念與事實知識作為工具運用的過程中,構建豐富的反映概念、事實與問題情景之間的關聯網路。
4.在變化的、多樣化的情景中,鼓勵學生反思並清晰表達不同任務之間的共同原理,從而使學生能獨立地將所學知識和技能,遷移! 應用到新穎的問題情景中。
5.允許學習者在完成複雜的任務過程中,參與不同的認知活動,通過討論、角色扮演、互換及小組問題求解等方法將複雜的認知過程外顯化,以促進自我修正和自我監控等元認知技能的發展。

概念構成


Collins等人(1989,1991)描述了認知學徒制模式包括四個基本構元:內容、方法、序列和社會性。他們認為,將這四個基本構成元素組合在一起,即可為創設有效支持認知學徒制的學習環境提供有價值的思維框架。
其中內容包括學科領域知識、啟髮式策略、控制策略、學習策略;
方法包括建模、指導、搭建腳手架、拆除腳手架、清晰表達、反思、探究;
序列包括知識技能的複雜性遞增、多樣性遞增、全局技能先於局部技能的策略;
社會性包括情景學習、社會性交互、專家實踐文化、內部動機激發、合作和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