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作楫
王作楫
王作楫,1939年3月27日出生於北京。祖父王紹棠曾在清代光緒年間在太醫院從醫,祖母何曉帆在北京女子師範任訓育主任。
王作楫
解放后就讀於府學衚衕小學,北京五中,二十一中,蘭州石油學校,后在人民大學,二輕黨校學習。1956年6月跟隨“北京通”金受申老師學習京味民俗文化。幾十年來走遍京城大街衚衕,京郊大小村落進行民間田野調查。在五行八作,三教九流中常年摸爬滾打,尋求民俗文化的根源所在。曾與隋少甫先生合作著有“京都香會話春秋”,並參與賀歲書“中國年”的編著和中國第一本區縣民俗志的搶救工程。
近年來多次參加各種文化學術研討會和專家論證會。發表了多篇論文和文章。又和多家電視台合作拍播過幾十部專題片及專訪。
在北京人民廣播電台連續作了四十二場現場直播,宣講老北京的民俗文化。還在圖書館、博物館、各區縣等處進行多次民俗講座。
現任北京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民俗委員會副主任、朝陽區民協顧問、門頭溝區民保顧問,中國商業聯合會百集“中華老字號”顧問等。
民俗即民間風俗,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在歷史和社會發展進程中為滿足群體生活的需要所創造和傳承的生活文化。“民”主要指民間,與“官”或官方相對;“俗”即風俗,指在一定的社會群體中約定俗成、代代相傳的風尚、禮節和習慣。民間眾人是民族文化的基本形式,民俗傳承體現了一個國家或民族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風貌。中國民俗的形成與發展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它從不同的方面展示了中國民俗的形成、發展、演變的歷史進程,描繪了一幅五彩繽紛的民俗風情畫卷。源自民間田野的民俗專家講述:中國老百姓“五行八作”90餘種形形色色行業祖師爺的信仰與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