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籃記
明代明文林閣刊本
《魚籃記》是明代傳奇作品。全稱《觀世音魚籃記》,又名《碧波潭》、《追魚記》等,明文林閣刊本,全劇32出作者不詳。祁彪佳《遠山堂曲品》“雜調”收有《牡丹記》,題鄭國軒撰。祁彪佳評述其內容:“金牡丹為魚妖所混,幾不可辨,此境地之最惡者。”可見它的故事與《魚籃記》相近。
簡介一
魚籃記
明代傳說中的包公已被神化。《魚籃記》中的包公藉助於神靈的力量戰勝邪惡,帶有濃厚的民間傳說神話色彩,也有封建迷信的特點,但主旨在於宣揚“積善之人加官進顯,作惡之人中途遭憲”,即有抑惡揚善之意,更宣揚了因果報應的真理。
簡介二
傳奇故事。明代佚名氏編,亦稱《鯉魚精》、《觀音魚籃》、《觀音魚籃記》。故事是寫鯉魚精不甘水底寂寞的生活,化成美女,頂替金牡丹與書生張真結婚,而真的金牡丹卻獨守空房。為此,金牡丹家人便向開封府尹包公告狀,包公將此案轉給城隍爺處理。城隍爺識破真偽,乃請玉帝派天兵捉拿鯉魚精。鯉魚精在危難之際念觀音名號,得到觀音諒解,收為門徒,遁入空門,成為魚籃觀音。
此劇后被很多劇種移植上演,又名《碧波潭》、《碧波仙子》等。越劇《追魚》已攝製成影片。
1993年電視劇《包青天》第31單元 《魚美人》
2000年電視劇《天地傳說之魚美人》
2013年電視劇《追魚傳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安娥將此劇改編為湘劇追魚,刪去因果報應的內容,把鯉魚精塑造為一個為了追求美好愛情而甘願捨棄天堂生活、忍受人間痛苦的多情女子的形象,使她和嫌貧愛富的金牡丹形成強烈的對比,並將原有的“衣錦還鄉、生旦團圓”的俗套改為“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