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小時數

衡量電力是否過剩的重要指標

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是一定時期內一個地區平均發電設備容量在滿負荷運行條件下的運行小時數,即發電量與平均裝機容量之比,反映了該地區發電設備利用率,也是反映該地區電力供需形勢的主要指標之一。

定義


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指發電機組在1年內平均的滿負荷運行時間;在每年的8760h中,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所佔的比重,又稱“設備利用率”。電力行業是投資密集型的產業,扣除設備檢修等必要的停機時間,發電小時數越高,設備所創造的經濟價值越高。因此,發電小時數對投資者的經濟效益影響巨大。

我國現狀


我國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年變化圖
我國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年變化圖
1978-2009年,全國平均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總體處於4393~5460h,平均值在5030h左右。其中,1996年以前我國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波動較小;近15年來,我國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變化出現了大起大落的現象,最大落差達1067h,平均波動率達7.8%。隨著“十五”後半段發電裝機容量快速增長累積效應的顯現,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從“十五”末期的較高數值逐年下降到當前的較低水平。2009年已下降到4537h,比處於低谷的1999年僅高出144h。
分地區來看,各區域電網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的變化規律同全國基本類似,也存在一定的波動性,均出現較大幅度下降。
雖然我國近年來的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較低,但多年平均值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較高,我國全部發電設備利用小時高於世界平均水平544h,火電設備利用小時偏高1026h;同美國、俄羅斯等國家的平均值相比也較高,我國全部發電設備利用小時高於六個典型國家平均值。

特點

我國發電小時數大起大落的趨勢日益明顯。不論加速階段還是減速階段,速度變化的最大值明顯放大。在第1個周期,加速的最大值為2.3%,減速的最大值為-2.7%;在第2個周期,前者為3.3%,後者為-5.5%;而1999年開始還未結束的第3個周期,加速的最大值為7.9%,而減速值已經達到一6.8%。
隨著發電小時數的波動,其增速值同樣周期變化,而且速度變化的極值全部先於發電小時數的極值而出現。即最大減速值出現之後才出現發電小時數的最低值,換言之,發電小時數觸底返升之前其下降速度已經放緩;反之,發電小時數的最高值一般出現於增速最大值之後,過頂回落之前其加速值已經開始下降。

未來趨勢

我國發電小時數還將繼續下降,對於發電資產效益的不利影響將會加劇。雖然2005年開始我國發電小時數已經連續4年下降,但依然處於逐年加快的下降通道之中,並沒有放緩下跌的速度。
我國發電小時數的周期波動將越來越劇烈,變化幅度擴大,變化速度加快,發電企業的經營風險將越來越大。2008年,我國發電小時數下降速度(一6.8%)已經為1979年以來之最;隨著發電小時數的進一步下降,到第3個周期觸底時可能比本輪最高值下降20%左右。
長期看,我國發電小時數的平均值有繼續降低的趨勢。1978--2008年的發電小時數平均值只有5049h,第2個周期的均值比第1個周期的均值降低了252h;隨著發電小時數的進一步下降,第3個周期的均值將下降到4900h以下。

影響因素


影響

我國GDP、發電量增速與發電小時數三者之間存在一致的波動周期。當經濟增長提速時,發電量也加速增長,同時發電小時數也開始提高;反之,當經濟增長放緩時,發電量的增速也會下滑,與此同時發電小時數也開始下降。數據顯示,我國GDP、發電量增速與發電小時數三者在周期波動中,到達極值特別是底部的時間幾乎是同步的。
我國GDP、發電量增速與發電小時數的波動特性不同,三者上升或下降的斜率與極值特點不同。發電量增速與發電小時數相比,類似之處在於峰谷差都在加大,差別則在於發電量增速的峰谷極值雙向擴大,發電小時數峰值穩定而低谷值下降顯著。GDP增速與發電小時數相比,發電小時數波動幅值趨於加大,GDP增速的波動狀況則趨於平緩、峰谷極值逐漸回落。

發電裝機增速

利用小時數
利用小時數
1980---1988年大致對應發電小時數的第1個周期,我國處於長期缺電的階段,政府通過賣用電權等措施想方設法推動電力裝機發展,發電裝機增速幾乎是單邊上揚態勢,從年增速4.52%逐漸增長到12.24%。
1988--1998年大致對應發電小時數的第2個周期,國家通過徵收電力建設基金等方式吸引多元投資主體辦電,將發電裝機增速穩定控制在7.48%。10.07%(平均值9.4%),即使1993年前後GDP與發電量增速都從頂部陸續出現下滑,發電裝機增速依然波動很小而沒有出現明顯周期性趨勢,造成了發電小時數從1994年的5233h降到1999年的4393h。
1998--2008年大致對應發電小時數的第3個周期,雖然發電建設項目依然受到各級政府控制,但我國在發電領域進行了市場化改革,多元投資者的自主決策也開始對裝機發展進程產生影響。在這個階段,我國發電裝機增速經歷了一個比較複雜的反覆過程,發電小時數也經歷了大起大落的情形。

電網負荷特性

電網負荷特性是一個綜合影響的結果,工農、城鄉結構等社會因素,緯度、氣候等因素影響形成的季節、晝夜等自然因素,都會影響負荷率等電網負荷特性,進而影響發電小時數。2007年平均用電負荷率排前8位省份,除去情況特殊的青海、海南省,平均發電小時數5644h,較全國平均水平高633h。
對於新的投資者來說,發電小時數相對較高的省份無疑是較好的投資地區。但發電項目多為運行20年以上的大型投資項目,對於更多已經建成投產的發電企業來說,則存在著通過電網調劑潮流,提高裝機發電能力利用率的巨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