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金鋪鎮的結果 展開

金鋪鎮

河南省汝南縣下轄鎮

金鋪鎮,隸屬於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地處汝南縣北部,東鄰留盆鎮,南接三門閘街道,西與張樓鄉隔北汝河為鄰,北與上蔡縣接壤,距汝南縣城12千米,區域總面積71.36平方千米。 

明代,始設遞鋪,村名金鄉鋪,簡稱金鋪;1997年12月,撤銷金鋪鄉,設立金鋪鎮。截至2018年末,金鋪鎮戶籍人口為59808人。截至2020年6月,金鋪鎮下轄2個社區、1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金鋪社區金鋪街1—1號。 

截至2018年末,金鋪鎮有工業企業11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3個。

歷史沿革


明代,始設遞鋪,村名金鄉鋪,簡稱金鋪。
清朝時,為汝陽縣44店之一,名金鄉店。
1949年,建金鋪鄉。
1952年,改為金鋪鎮;同年改為四區。
1956年2月,設金鋪中心鄉;同年12月,改為小王橋區。
1957年,復金鋪鄉。
1958年8月,成立金鋪公社。
1961年9月,為金鋪區。
1962年7月,改為金鋪公社。
1983年12月,由金鋪公社改為金鋪鄉。
1997年12月,撤銷金鋪鄉,設立金鋪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金鋪鎮下轄金鋪1個社區,王霍寨、耿庄、老金、前張、劉花門、小高庄、金趙、姚寨、潘灣、陳庄、康莊、李庄、俄庄、徐庄、大吳、宋寨、小邱17個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金鋪鎮下轄2個社區、16個行政村:金鋪社區、前張社區、姚寨村、潘灣村、劉花門村、金趙村、老金庄村、耿庄村、小邱村、小高庄村、大吳庄村、王霍寨村、陳庄村、康莊村、李庄村、宋寨村、俄庄村、徐庄村, 鎮人民政府駐金鋪社區金鋪街1—1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411727106001122金鋪居民委員會
411727106002121前張居民委員會
411727106201122姚寨村民委員會
411727106202220潘灣村民委員會
411727106204220劉花門村民委員會
411727106205220金趙村民委員會
411727106206220老金庄村民委員會
411727106207220耿庄村民委員會
411727106208220小邱村民委員會
411727106209220小高庄村民委員會
411727106210220大吳庄村民委員會
411727106211220王霍寨村民委員會
411727106212220陳庄村民委員會
411727106213220康莊村民委員會
411727106214220李庄村民委員會
411727106215220宋寨村民委員會
411727106216220俄庄村民委員會
411727106217220徐庄村民委員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金鋪鎮地處汝南縣北部。 
金鋪鎮
金鋪鎮

地形地貌

金鋪鎮地處平原區,東部坡窪較多。 

氣候

金鋪鎮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多變,夏熱冬冷,秋季降溫較快,雨熱同季,乾濕冷暖適中,光熱水資源豐富,雨水集中,易旱、易澇;多年平均氣溫14.9℃,1月平均氣溫0.9℃,極端最低氣溫-9.7℃;7月平均氣溫27.8℃,極端最高氣溫37.6℃。 

水文

金鋪鎮有北汝河、南馬腸河穿境而過,金鋪與張樓交界處為南馬腸河發源地,境內河道全長10.5千米,流域面積22.8平方千米。 

自然災害

金鋪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乾旱、洪澇、大風等;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1975年8月,上游水庫大壩相繼決口泄洪,給金鋪鎮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1993年6月24日,出現冰雹天氣,受災嚴重,造成部分農作物絕收。旱災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94年夏季,造成境內中西部人畜飲水困難,農作物絕收面積達9400畝。 

自然資源


2011年,金鋪鎮有耕地6.9萬畝,人均1.3畝,其中水澆地4.2萬畝。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金鋪鎮總人口有4116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678人,城鎮化率23.5%;另有流動人口389人。總人口中,男性20575人,佔50%;女性20593人,佔50%;14歲以下10411人,佔25.3%;15—64歲26733人,佔64.9%;65歲以上4024人,佔9.8%;以漢族為主,達41132人,佔99.9%;有回、苗、壯、侗、土家等少數民族36人,佔0.1%。2011年,金鋪鎮人口出生率10.5‰,人口死亡率5.8‰,人口自然增長率4.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77人。 
截至2017年末,金鋪鎮常住人口為54643人。 
截至2018年末,金鋪鎮戶籍人口為59808人。 

經濟


2011年,金鋪鎮財政總收入927萬元,比2010年增長1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79萬元,比2010年增長53%;人均財政收入18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979元。 
截至2018年末,金鋪鎮有工業企業11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3個。 

農業

金鋪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金鋪鎮生產糧食6萬噸。金鋪鎮主要經濟作物以蔬菜為主。2011年,金鋪鎮蔬菜種植面積10245畝,產量26000噸;主要品種有大蔥、生薑、土豆、西紅柿、黃瓜等。金鋪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截至2011年末,金鋪鎮生豬飼養量5.8萬頭,年末存欄2.8萬頭;家禽飼養量12.8萬羽,其中蛋雞養殖9.6萬羽,上市家禽8.9萬羽;水果種植有梨樹。金鋪鎮漁業以養殖草魚、鰱魚為主。2011年,金鋪鎮名優特農產品有粉條、鹵豬蹄等,綠色環保農產品有小西紅柿、生薑、大蔥等。 

工業

2011年,金鋪鎮工業總產值為5.4億元;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家,職工117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3億元。 

商貿

截至2011年末,金鋪鎮有商業網點226個,職工768人;有金鋪、小邱、金趙三個有城鄉集貿市場。2011年,金鋪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1億元。 

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金鋪鎮金融機構2家,各類存款餘額為1.8億元,比2010年增長128.6%;各項貸款餘額6220萬元,比2010年增長140%。 

郵電業

2011年,金鋪鎮郵政業務收入為150萬元;電信業務收入為700萬元。 

社會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金鋪鎮有幼兒園6所,在園幼兒1996人,專任教師50人;小學10所,在校生4799人,專任教師19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170人,專任教師9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金鋪鎮教育經費達19萬元,比2010年增長46%;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2%,比2010年提高了0.2個百分點。 

文化事業

2002年12月,金鋪鎮開通金鋪鎮有線廣播站。截至2011年末,金鋪鎮有線電視用戶數為8000戶,入戶率82%。截至2011年末,金鋪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8個,有文化藝術團體4個,各類藝術表演團體2個,演職人員80人,年演出40場次,觀眾達3.2萬人次;文化專業戶2個;有各類圖書室36個,建築面積2700平方米,藏書24萬冊。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金鋪鎮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9個,有金鋪鎮衛生院1家,村衛生所18個;公立衛生機構床位36張,固定資產總值761萬元;專業衛生人員76人,其中執業醫師36人,註冊護士31人。2011年,金鋪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7萬人次,住院手術707台次,出院病人1097人次。2011年,金鋪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7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6萬人,參合率95.4%。 

社會保障

2011年,金鋪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56戶,人數56人;城市醫療救助4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6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46戶,人數1567人;農村醫療救助253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045人次,共支出80.3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80人,分散供養125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0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49.3萬元。2011年,金鋪鎮新增就業人員250人。2011年,金鋪鎮完成企業養老保險60人,征繳保險費12萬元,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78人,職工基本醫療保險570人,工傷保險180人,征繳保險費2.2萬元,所屬事業單位失業保險費15804元。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金鋪鎮有郵政網點1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1.5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1500筆,全年征訂報紙3200份、期刊1700冊;有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18個;有固定電話用戶4500戶,比2010年增加800戶;行動電話用戶6500戶,比2010年增加600戶;寬頻接入用戶2200戶,比2010年增加360戶。 

基礎設施

● 集鎮建設
1997年、1998年,金鋪鎮先後投資2000多萬元修建仿古式商貿樓房1000多間,整修了東西街道,對南北街道兩側的空地進行了磚鋪硬化,建造了污水排放系統,修建綠化帶30多個,栽植花草40多萬株,架設防雨路燈50多個。
● 給排水
截至2011年末,金鋪鎮有自來水廠1座,有深水井6眼,年供水3萬立方米;主要道路兩側建設排水設施6000米。 
● 供電
截至2011年末,金鋪鎮擁有35千伏安變電站1座。 
● 園林綠化
截至2011年末,金鋪鎮有花壇8個,綠化率26.3%,綠地面積3公頃。 

交通


金鋪鎮有219省道穿境而過; 省道開龔公路縱貫南北,縣道張留公路橫跨東西。

文化


● 地名由來
金鋪鎮因鎮人民政府駐金鋪社區而得名。 金鋪原名張庄村,東漢時,汝南張庄人張邵為太學生,與山東金鄉範式同學,二人友誼甚篤。卒業臨別時,範式約明年某年某日去汝登堂拜見張劭母親。第二年,約定的日子到來時,張劭讓母親做好飯菜等範式,張母以為金鄉太遠,範式未必能到,張劭則認為範式很守信義,一定能到。張母就殺雞做黍(小米飯),等待範式到來。到中午,範式果然到了,二人在門外土台上盡歡而別。張母及鄉人無不稱範式為信士。以後,每次範式來汝,張劭即於土台上置雞黍來招待他。幾年後,張劭患重病,卧床不起,臨終前以不得見範式而憾。出殯時,棺重移不動。已做功曹的範式,夢見好友病故,素馬單車前來弔唁,由他執紼,棺柩才埋入土中。後人築雞黍台,在張宅建二賢祠,改為張庄為金鄉鋪,以示紀念,簡稱金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