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街鄉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轄鄉

小新街鄉位於元陽東部,距縣城南沙84公里,東與逢春嶺鄉相鄰,南靠金平縣營盤鄉,西與上新城鄉接壤,北與箇舊市蠻耗鎮隔江相望。國土面積148.6平方公里,地勢南高而寬,北低而窄,呈扇形狀;東西寬13.25千米,南北長17.5千米;最高海拔2781米,最低海拔為170米,相對高差達2611米,平均氣溫16.2℃,年降雨量1500至2300毫米之間,年日照時間400—1700小時。小新街鄉境內山高谷深,溝壑縱橫,屬深切割中山地貌類型,無一平川,全為山地。常住人口24286人(2020年)。

地理環境


位於縣境東部,距縣城84公里。
小新街鄉圖片
小新街鄉圖片

人口民族


小新街鄉圖片
小新街鄉圖片
年末總人口23323人,其中農業人口佔98.5%,少數民族人口佔74.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32‰。全鄉共轄9個村委會,世居哈尼、彝、漢、苗、瑤、傣等六種土著民族;2007年末,全鄉總戶數4761戶,總人口24691人,其中男性12937人,女性11754人;農業人口24192人,非農業人口499人;少數民族人口18200人,佔總人口73.7%,人口自然增長率6.05‰,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60人。年末有耕地面積29947畝,其中水田11008畝,農民人均耕地0.48畝,糧食產量8585噸,比上年增長0.6%,農民人均口糧348公斤,比上年增加2公斤。經濟林果主要以杉樹、桃核、甘蔗、木薯、花生為主,經濟作物播種面積7919畝,果園面積62畝。年末生豬存欄13497頭,增長4.1%,牛存欄5049頭,生豬出欄6286頭,比上年下降10.6%,牛出欄419頭,比上年下降9.5%,實現肉類總產603.45噸,比上年下降10%。全鄉實現地方財政收入46.71萬元,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25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39元,比上年增加57元。有鄉鎮企業146個,從業人員487人,總收入864萬元。有中學1所,在校生967人,小學校(點)7個,在校生2449人。文化站1個,衛生院1所。
2021年,元陽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小新街鄉常住人口24286人。

經濟


農業

全鄉耕地面積25125畝,其中水田12075畝,旱地13050畝,農民人均耕地面積1.2畝,糧食總播種面積36726畝,糧食總產量8752噸;農民人均有糧348公斤,農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等;經濟作物總播種面積5549畝,經濟作物主要有草果、甘蔗等;境內分佈有石膏、水晶、鐵礦等礦藏。2007年財政收入5.7萬元,財政支出164.97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348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19元。是一個集邊疆、山區、民族、貧困四位一體的農業鄉。

經濟發展

解放前,人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極為艱苦。解放后,特別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鄉各級幹部群眾在黨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積極投身到建設家園的輝煌事業中,使小新街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2年底,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達2082萬元,糧食總產達8342.7噸,人均純收入638元,農民人均有糧336千克;實現地方財政收入59.9萬元。
積極推進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使全鄉的農業有了長促發展。2002年實現糧食總產8342.7噸,是1984年4527.6噸的1.8倍。甘蔗、畜牧業、.草果等成為人民群眾的主要經濟來源。
小新街鄉大力調整經濟結構,到2002年,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以公有製為基礎的經濟所有制形式正向國有、集體、個體私營等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高。
特色產業是:板蘭根、草果、印楝、生豬。
小新街鄉圖片
小新街鄉圖片

社會


發展戰略

新的黨政班子團結幹事,求實創新,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三圍、四帶、六培植”的發展戰略,繼續推進經濟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大做強“糧食、甘蔗、畜牧、草果、印楝”五大產業,實施好“一村、一站、一林、一路”五個一工程(即一個新農村、一個小型水電站、一片經濟林、建設小——蠻公路、建好一棟辦公樓),努力實現“生態立鄉,產業興鄉,糧食強鄉,法制穩鄉”四大目標。進一步加快小集鎮建設步伐,狠抓經濟產業培植,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突破口,使全鄉經濟社會實現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三農問題

一直以來,小新街鄉把切實解決“三農”問題作為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來抓,特別是如何增加農民收入是
小新街鄉圖片
小新街鄉圖片
擺在鄉黨政班子面前,因地制宜提出了“在上半山發展林下萬畝草果等經濟作物;中半山大力發展畜牧業、板栗、脫毒紅薯等產業;下半山種植印楝、甘蔗、膏桐等熱區經濟作物”的產業培植髮展思路。全鄉草果面積達到20130畝,年總產值達600萬元以上,戶均收入3900多元。板栗面積達1300畝,預計兩年後總產值在320萬元以上。戶均收入可達9100元。甘蔗種植面積達4600畝,年總產量達18400噸,膏桐種植面積達7565畝,印楝種植面積達12000畝,成活率均達90%以上,長勢喜人。雜交紅穀米是小新街正在發展的一項重點產業,種植面積達600畝,三年後規劃種植5000畝以上,三年後,年總產值可達到467.8萬元。

人口衛生

2007年末,小新街鄉總人口達24691人,農業人口24192人,非農業人口499人。居住著哈尼族、彝族、瑤族、苗族、傣族和漢族六個主要民族,其中以哈尼族人口最多,佔到總人口的41%以上,全鄉人口出生率13.2‰,死亡率0.71‰,人口自然增長率6.05‰。2007年,共舉辦計生宣傳員培訓、鄉村醫生培訓10期150人次;認真實施農業人口獨生子女“獎優免補”政策,2007年全鄉有156戶農業人口獨生子女家庭領取了《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發放養老金5.215萬元。參加新型醫療合作19770人,參合率80.5%,享受低保8797人,村民醫療依靠鄉村兩級醫療機構和診所。通過開展城鄉環境衛生整治和千村衛生公廁建設,不斷推進的新農村建設,農村的生產生活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小新街鄉人口衛生工作堅持以“農村為重點,預防為主,中西並重,依靠科技與教育,動員全民參與,為人民健康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工作方針,以醫療體制改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試點為契機,繼續完善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認真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雲南省農業人口獨生子女獎勵條例》、《雲南省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規定》等相關政策,全面搞好醫療衛生防疫、婦幼衛生、初級衛生保健、鄉村醫療一體化管理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工作。

新農村建設

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小新街一直致力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偉大實踐中,以黨中央提出的“生產發展、村容整潔、生活寬裕、鄉風文明、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針為指導,積極開展新農村建設。在2007年的新農村建設工作中,投入資金18萬元新建人飲工程兩座,自籌集資金3萬元,水泥25噸,鋪設衛生路兩條,衛生公廁5個,極大地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環境,新農村建設取得一定的實效。
為開展好新農村建設工作,小新街成立了新農村建設辦公室,制定了新農村工作流程和制度,同時把新農村建設寫進政府規劃當中,並把新農村建設和正在開展的其它工作結合起來,年中還特別邀請了州縣有關單位領導到小新街進行新農村建設現場座談會,對小新街新農村建設提出寶貴建議,加快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精神文明建設

在抓好物質文明的同時,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九五”以來,以村建、“三個代表”學習等活動為契機,在廣大農村積極開展文明單位、文明村寨、文明戶評比活動。到2002年,評出各級文明單位3個,各級文明村3個,“十星級文明戶”564戶。藉助“四五”普法等契機,積極開展民主法制教育活動,全鄉各族幹部群眾的法制意識和法制觀念得到明顯提高。

社會保障

小新街社會保障工作以人為本,注重體現社會主義優越性,不斷加強和完善各種社會保障措施制度,加強基層司法調解,開展法制宣傳,積極開展職業技術培訓和勞務輸出。2007年,一次性有組織輸出農村剩餘勞動力176人,在輸出的同時,為保障輸出人員權益,為每個務工人員作了詳細登記,並進行短期培訓。
全鄉參合率達80.5%。2007年,全鄉共減免15513人次,金額合計625512.93元,減免金額為208925元,村級衛生所門診13220人次338062.57元,減免118657.14元。基本達到小病不出村的目標,有效緩解了我鄉人民群眾病貴、看病難的問題和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
認真做好農村低保、農村房屋保險、救災救濟、婚姻登記、基層組織建設,災區民房恢復重建、五保供養、農村特困人口生活救助等工作。,發放救濟糧5.2噸,救助74戶327人;發放低保金1797520元,發放救濟被子80床、捐贈衣物97袋,受助1454戶8797人;對五保戶、孤兒等定期救助29戶29人7920元。確保了救助對象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保證了農村社會的穩定。

社會事業

全鄉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到2002年,建有中小學校點21個,在校生3046人,入學率99.18%,鞏固率為98.52%,“掃盲”工作通過縣人民政府驗收,“普六”成果進一步得到鞏固,為“普九”打下了堅實基礎。有衛生院1所,在職醫生12人,病床20張,村級衛生室9個,鄉村醫生9人,基本實現了“人人享有初級醫療衛生保健”的目標。廣播、電視、通訊發展迅速,全鄉共裝有電話392部,行動電話1000部,村級電視覆蓋率達100%。

基礎設施建設

截止2007年底,全鄉基本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鄉9個村委會通公路,通路程達76公里,
小新街鄉圖片
小新街鄉圖片
通自然村率42%,道路硬化率52%,其中,絕大部分自然村村內主幹道已硬化,81個自然村基本解決飲水困難,所有自然村全部通電,擁有電視機和電話的農戶越來越多,分別佔到全鄉總戶數的30%和10%以上。元坪公路從小新街鄉政府所在地經過,每天清晨都有開往蒙自、箇舊、南沙、大坪各地中巴車,小新街集貿市場功能齊全,商貿食宿方便,街天集貿市場超過上萬人趕集交易。全鄉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3000畝,有效灌溉率為90%以上。通過多年努力,結合整村推進項目和扶貧開發工作,全鄉81個村民小組已通自來水75個,93%的人民群眾已喝上清潔衛生水;組織廣大幹部群眾投工投勞15357人次,興修水利工程,確保全鄉492條大小水溝,暢通無阻,為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和農業增產增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07年小新街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巨大進展,自然村衛生路面、公廁建設取得新進展,投資38萬元的中心客運站建設項目正在建設當中,大拉卡希望小學已籌建,鄉基層法庭、鄉機關辦公大樓先後完工並投入使用。此外,通過招商引資,投資3600萬元的芒鐵河二級水電站建設,已完成了項目前期準備工作並開工建設,建成后將極大改變周邊地區用電緊張問題。
基礎設施滯后至今仍是制約鄉鎮社會經濟持續發展、阻礙社會事務進步的“瓶勁”。小新街將充分利用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新農村建設的大好機遇,按照“加強規劃,調整布局,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提高質量,注重效益”的原則要求,精心組織,積極主動地搞好與州、縣相關部門的銜接彙報,千方百計多爭取州、縣對我鄉的支持,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結合扶貧開發和整村推進項目,積極引進外源,力爭小新街到石岩寨的農村公路通達建設工程順利完成,加快蠻鐵河電站建設,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不斷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