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四川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組建於1999年8月10日,系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由原四川進出口商品檢驗局、原成都動植物檢疫局和原成都衛生檢疫局合併組建而成,為國家質檢總局正廳級直屬局,實行垂直領導。辦公地點在成都市一環路南四段28號。

四川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是主管四川省出入境衛生檢疫、動植物檢疫、商品檢驗、鑒定、認證和監督管理的行政執法機構。

科室設置


四川檢驗檢疫局內設18個處室:辦公室、法制與綜合業務處、稽查處、衛生檢疫處、動物檢驗檢疫處、植物檢驗檢疫處、食品檢驗監督處、機電檢驗處、輕紡檢驗處、化礦檢驗處、檢務處、科技處、認證監管處、人事處、財務處、政工處 (機關黨委辦公室)、監察審計室、離退休幹部處。並根據工作需要分別設立了南充檢驗檢疫局、內江檢驗檢疫局、達州檢驗檢疫局、綿陽檢驗檢疫局、攀枝花檢驗檢疫局、樂山檢驗檢疫局、瀘州檢驗檢疫局、廣元檢驗檢疫局8個分支局,成都機場辦事處、成都陸運口岸辦事處、宜賓辦事處、成都出口加工區辦事處4個辦事處,以及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四川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四川評審中心、機關服務中心4個直屬事業單位,形成了全方位的出入境檢驗檢疫監督管理體系。

主要職責


(一)貫徹執行出入境衛生檢疫、動植物檢疫和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的實施細則、辦法及工作規程,負責所轄區域的出入境檢驗檢疫、鑒定、認證和監督管理等行政執法工作。
(二)負責實施出入境衛生檢疫、傳染病監測和衛生監督,負責口岸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工作,負責出入境人員的預防接種和傳染病監測體檢的管理工作。
(三)負責實施出入境動植物及其產品和其他檢疫物的檢驗檢疫與監督管理,負責動植物疫情監測、調查等工作,辦理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授權的動植物檢疫審批,實施動植物疫情的緊急預防措施。
(四)負責實施進出口商品(含食品)的法定檢驗和監督管理,負責實施一般包裝和出口危險品貨物包裝檢驗,負責進出口商品鑒定管理工作,負責實施外商投資財產鑒定,辦理進出口商品復驗工作。
(五)負責實施對進出口食品、動植物及其產品等的生產(養殖、種植)、加工和存放等單位的衛生、檢疫註冊,負責實施進口安全質量許可和出口質量許可工作,負責實施進出口產品、體系認證和實驗室認可、人員註冊等工作,並監督管理。
(六)負責實施國家實行進口許可制度的民用商品的入境驗證,負責出口、轉口商品的有關出境驗證。
(七)負責實施出入境交通運載工具和集裝箱及容器的衛生監督、檢疫監督和有關的適載檢驗、鑒定,負責出入境交通運載工具、集裝箱、包裝物及鋪墊材料和貨物的衛生除害處理的管理工作。
(八)負責執行國家、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簽署的有關檢疫、檢驗的國際協議、協定和議定書等,負責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和檢疫協議的實施工作。
(九)負責簽發出入境檢驗檢疫證單和標識、封識,並進行監督管理。負責出口商品普惠制原產地證和一般原產地證的簽證工作。
(十)負責所轄區域的出入境檢驗檢疫業務統計,調查和收集國外傳染病疫情、動植物疫情和國際貿易商品質量狀況,提供有關信息。
(十一)負責對所轄區域內各類涉外檢驗檢疫、鑒定和認證機構(包括中外合資、合作機構)以及衛生除害處理機構的監督管理。
(十二)負責出入境檢驗檢疫科技、標準化和信息化工作,負責有關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
(十三)負責人事管理、教育培訓、外事、財務、基建、物資管理、紀檢監察、審計、精神文明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
(十四)承辦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交辦的其他工作。

發展目標


“十一五”期間,四川檢驗檢疫事業發展的總體目標是:通過深化檢驗檢疫業務改革、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幹部人事制度改革、財務制度改革、事業單位改革、實驗室資源整合機制優化改革“六項改革”,實現法制制度建設發展、隊伍建設素質發展、科技創新能力發展、“大通關”和信息化建設快速發展、內部管理規範發展、基礎設施完善發展“六個發展”,爭取到2010年,使四川檢驗檢疫綜合實力提高取得明顯成效、執法水平上升取得突出成效、把關服務能力增強取得顯著成效、人員素質提升取得全面成效、業務通關提速取得突破性成效、管理效能優化取得良好成效“六個成效”,形成技術競爭能力強、執法把關服務有效、行政管理充滿生機活力的四川檢驗檢疫整體框架。力爭通過五年的努力,使四川局人員綜合素質、執法總體水平、檢測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步入檢驗檢疫系統中西部前列,力爭使四川檢驗檢疫局綜合實力達到檢驗檢疫系統西部第一。
——法制建設目標。通過五年的努力,全面提高四川檢驗檢疫行政執法人員的法律素質,牢固樹立依法行政觀念;加強四川檢驗檢疫法制建設,促進從單純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運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相結合的管理轉變。建立以體現“以法立局”、“依法治檢”為原則,以行政執法為載體,以行政執法監督為手段的四川檢驗檢疫法制體系。使檢驗檢疫業務工作關鍵環節處於受控狀態,實現行政訴訟案件敗訴率為零,行政執法培訓面、執法培訓合格率、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率、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率均達到100%。通過五年努力,樹立起“依法行政,規範執法,守信於民,服務社會”的行政執法形象。
——科技工作目標。堅持科技興檢戰略,精心規劃四川檢驗檢疫科技發展戰略。加大資金投入,建立儀器設備採購、人才和技術引進專項資金,並確保每年按比例遞增,對於重點、難點和關鍵技術研究及科技成果轉化推廣項目給予專項經費扶持;加強科技創新和管理,保證每年有科研、制標項目在總局立項,力爭每年有科研成果在總局獲獎,且總量在現有基礎上有所增加;通過五年努力,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四川檢驗檢疫科技管理體制,檢測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達到西部前列,力爭達到西部第一。
——衛生檢疫監管目標。完善口岸衛生執法監督體系,提高口岸衛生監督協調指揮能力、監測分析能力、快速反應能力、應急處理能力;建立技術保障體系,健全口岸衛生監督預警及信息網路體系,開展口岸環境衛生、媒介、微小氣候監測,開展口岸衛生監督實效評價、公共衛生事件預警和風險評估;加強保健中心管理,提高服務出入境人員和執法保障能力。按照ISO9001和ISO/IECI17025體系的各項要求,進一步規範工作制度,打造品牌形象,擴大知名度,爭取獲得3-5個以上國家移民體檢資格。通過五年努力,構築起口岸衛生執法監督和防控綠色安全屏障。
——業務建設目標。建立健全入境動植物疫情疫病風險分析、預警和快速反應機制,建立與農、林、畜牧、環保等部門協調配合的有害生物監測網路和農獸殘監控體系;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爭取使肉類、水果、蔬菜等出口企業整體水平名列西部第一、全國前茅,力爭獲得國外註冊的企業數量位居西部第一,並有5-8個龍頭企業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對出口機電、化礦、金屬材料、輕工、紡織等產品全面推行分類管理,依據相關法規,按照企業誠信、合格評定、商品安全性等要求,對生產企業分別採取不同的檢驗監管模式。通過五年努力,一類出口企業達到50家,二類企業達到80家,出口免驗企業8-10家,實施“綠色通道”制度企業達到50家。
——認證認可、標準化建設目標。建立結構合理、運轉協調、行為規範、程序嚴密、執法有力、公正高效的認證認可行政執法體制,形成長效的認證認可市場監管機制;健全認證認可信息化業務網路和信息服務平台,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和開發利用;加強強制性認證產品的監管和免辦3C證明企業的後續監管,確保強制性產品認證的有關規定落到實處;積極推動出口企業開展ISO14000、ISO18000、HACCP、GAP、有機產品等認證;充分發揮認證認可在保護生命、健康、安全方面的作用,大力推行出口企業採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組織生產,提高產品競爭力;進一步做好出口食品、化妝品、重要商品的註冊登記和出口危險貨物包裝質量許可工作,強化出口註冊登記企業後續監管,提高出口企業整體質量、安全、衛生管理水平,積極支持條件好的企業獲得國外註冊,不斷開拓國際市場。
——電子檢驗檢疫和信息化建設目標。圍繞“提速、減負、增效、嚴密監管”,加快電子檢驗檢疫建設。通過五年努力,加快對企業的電子監管體系建設,加強設備設施建設,使四川局網路和基礎平台建設得到明顯提高,力爭五年內電子監管覆蓋所有分類管理及重點企業,全川電子監管企業達到100%;完善電子監管功能,逐步對全川出入境口岸、通道、特殊監管區域、重點敏感進出口商品的生產、加工企業進行視頻監管;全面應用並推廣出境貨物電子審單快速核放系統,儘快把納入分類管理的所有企業全部實施快速核放;加大出口免驗產品的增加速度,建立進出口貨物直通放行制度,進一步提高大通關建設成效,提高口岸通關效率。
——事業單位改革目標。建立起適應事業單位發展需要的用人體制和合理分配機制。逐步建立以聘用制和崗位管理為基本內容的事業單位用人制度,加大內部分配製度改革力度,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進一步加強獨立法人事業單位後續管理工作,完善人事管理、財務管理和業務管理,使各事業單位走上規範有序的發展軌道。通過五年努力,把我局事業單位建設成為競爭能力強、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明顯的技術和後勤保障隊伍。
——實驗室建設目標。根據四川進出口商品結構,統一規劃整合四川局實驗室,著力打造一批起點高、影響大、專業性強、特色鮮明的專業實驗室或檢測中心,形成配置優化、設置科學、布局合理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區域性實驗室和常規性實驗室相互補充的三級實驗室結構。加大實驗室建設力度,使實驗室裝備、技術、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建成3-5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實驗室整體水平居中西部前列。加大對實驗室運作的監管力度,切實提高實驗室的檢測的公正性、準確性;推動內外實驗室的交流合作。通過五年努力,初步形成專業化、規模化、集團化的檢測體系,實現檢得全、檢得准、檢得快的建設目標。
——人才發展目標。實施現有人才資源開發、吸納引進人才和人才合理使用並舉的人才發展計劃,加大領導幹部、公務員以及專業技術人員“三支”隊伍建設,全面增強全川檢驗檢疫系統幹部職工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五年內,建立一支專業結構合理、年齡結構合理、幹部配置合理的隊伍。培養選拔2-3名技術骨幹進入國家質檢總局科技委和各專業委員會,培養3-5名國家質檢總局中青年專家,培養10名四川檢驗檢疫局優秀中青年專家,組建20名左右的四川檢驗檢疫局學科帶頭人隊伍,在2010年之前形成知識結構、學歷職稱結構比例合理的完整的科技人才體系。到2010年,全系統人員中大專以上學歷從90%達到98%,本科以上學歷由65%達到75%,碩士研究生學歷由7.3%達到15%,;爭取引進2-3名具有博士學位的中青年人員或正高以上專業技術骨幹,在現有基礎上培養1-2名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使高級專業技術人員達到事業單位人員總數的10%以上;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執法水平和行政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內部管理目標。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改進管理方式,推行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效率,規範行政行為,建立健全內部管理規章制度體系,構建起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管理體制和良好的政務環境;建設和完善電子政務和辦公自動化系統體系,規範辦公業務流程和標準,提高辦公自動化水平。創新財務管理手段,建立計算機決策管理信息系統。
——基層建設目標。分支機構是四川檢驗檢疫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五年,要大力加強分支機構建設。按照外向型經濟發展和合理布局的需要,科學規劃設置新分支機構(駐外辦公點),在“十一五”期間,爭取配合地方政府新組建1-2個分支機構。在現有條件下,加大分支機構基礎建設投入力度,分步驟有計劃地解決分支機構自動化辦公系統、遠程視頻電視電話會議系統、遠程教育培訓系統等基礎設施,逐步解決部分分支機構辦公條件差的問題,使全川檢驗檢疫系統基礎設施、辦公條件上一個新台階,為檢驗檢疫更好地為經濟發展服務提供堅實的基礎條件。

聯繫地址


成都市一環路南四段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