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中音薩克斯
次中音薩克斯
次中音薩克斯(Tenor Saxophone)通常為降B調,外形比中音薩克斯稍大,彎管前端多了一個彎曲,音色溫和穩重。在管樂隊中次中音薩克斯數量少於中音,一般作為輔助角色和小低音號和長號用同樣的樂譜。而在爵士樂中次中音起核心作用。1920年代Coleman Hawkins沙啞厚重的聲音重新定義了人們對次中音音色的概念。後來的約翰·柯川,Stan Getz,Sonny Rollins,Michael Brecker一步一步地奠定了次中音聲音的個性。
1846年阿道夫本人在法國巴黎開辦了一個樂器廠,專門生產薩克斯。他曾先後生產過十四種型號的薩克斯,包括高音、小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倍低音等形狀各異的樂器。它既有銅管樂的嘹亮,又有木管樂的柔和,所以當時就有很多音樂界人士喜歡這種樂器。一些音樂團體,也嘗試著啟用這種樂器。1853年法國的軍隊開始引進薩克斯,隨後歐洲的很多國家逐漸啟用了薩克斯。這也使薩克斯很快以軍樂的形式響譽整個歐洲乃至全世界。
二十世紀初,歐洲一些薩克斯演奏家移民美洲,薩克斯開始在美國等美洲國家流行。到本世紀二十年代薩克斯開始用於爵士樂隊,在爵士樂里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以至到後來成了爵士樂的代名詞。得到了很多年輕人的喜愛。
在我國清朝末期成立了第一支管樂隊,開始象徵性地使用薩克斯。辛亥革命以後曾一度消失,直至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才在我國的舞廳出現過,新中國成立后薩克斯連同吉它等一批西洋樂器被視為不健康的樂器,禁止引進。到七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以後,才在各種娛樂場所,以及各類傳媒中頻繁出現薩克斯。再加上國外的一些演奏家、樂團經常到我國演出,所以這種樂器也越來越受中國人民的喜愛。學習和演奏薩克斯的人也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