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獄之門

二戰圖書

《地獄之門》是2011年電腦報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道格拉斯·E·納什。

內容簡介


在西方國家裡幾乎沒有人知道,切爾卡瑟戰役(也被稱為科爾孫包圍圈)在前蘇聯與德國依然是一個引起爭議的話題。儘管與龐大的莫斯科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以及庫爾斯克戰役相比,切爾卡瑟戰役的規模較小,但這場戰役在蘇德戰場上卻佔有重要的位置。切爾卡瑟戰役使德軍在烏克蘭最後的進攻力量被消耗殆盡,從而為蘇軍在1944年夏秋季勝利挺進波蘭、羅馬尼亞以及巴爾幹創造了有利條件。
切爾卡瑟戰役與那些動輒投入上百萬兵力的龐大戰役相比,有些相形見絀,沿著格尼洛伊季基奇河兩岸所發生的事情已經漸漸被人遺忘。可是,對於1944年1月底被包圍在那裡的60000名德軍士兵而言,這可能是他們所經歷過的最血腥最殘酷、最令人疲憊、最具道義要求的一場戰鬥。他們當中,34%的人最終未能逃脫。
作為數年辛勤搜尋以及對倖存者採訪的成果,《地獄之門》對這場絕望的戰鬥做出了逐日逐時的出色記述,並通過地圖和相關軍事文件,在戰術層面上對此進行了分析。另外,本書還在個人層面上,通過那些冒險跳入格尼洛伊季基奇河以便從蘇軍手裡逃生的軍官和士兵的話語,對這一戰役進行了描述。

作品目錄


第一部分 開幕
第一章 南方集團軍群傳奇
第二章 雙方的力量
第三章 蘇軍策劃第二個斯大林格勒
第二部分 俄國壓路機
第四章 鐵鎚落下一科涅夫的攻擊
第五章 瓦圖京的攻擊
第六章 大壩崩潰
第七章 茲維尼戈羅德卡,陷阱關閉
第三部分 曼施泰因的救援
第八章 構建包圍圈的南部戰線
第九章 空中橋樑
第十章 曼施泰因計劃包圍蘇軍
第十一章 包圍圈內的危機
第十二章 布萊特發起“旺達”行動
第四部分 絕望的日子
第十三章 漂移的口袋
第十四章 談判的嘗試
第十五章 施特默爾曼的攻擊
第五部分 機不可失
第十六章 布萊特的再次嘗試
第十七章 新布達之戰
第十八章 239高地的僵局
第六部分 突圍
第十九章 在申傑羅夫卡的等待
第二十章“施特默爾曼”集群的突圍
第二十一章 科涅夫的憤怒
第二十二章 烏克蘭的地獄
第二十三章 後衛部隊突圍
第二十四章 生還者的故事
第七部分 慶賀與互責
第二十五章 雙方歡慶勝利
第二十六章 覲見元首尾聲
附錄
附錄一 德軍作戰序列
附錄二 蘇軍作戰序列
附錄三“自由德國委員會”勸降傳單
附錄四“施特默爾曼”集群突圍令
附錄五 突圍后德軍各部隊剩餘實力
附錄六 德國空軍的空運成果
附錄七 騎士鐵十字勳章獲獎名單
地圖
地圖1 奔向第聶伯河
地圖2 南方集團軍群態勢圖
地圖3 1944年1月24日,德軍與蘇軍部隊分佈態勢圖
地圖4 1944年1月24日~26日,蘇軍攻勢開始時雙方態勢圖
地圖5 1944年1月24日~26日,在卡皮塔諾夫卡的突破
地圖6 1944年1月27日,蘇軍的突破
地圖7 1944年1月29日~31日,構建包圍圈的南部防線
地圖8 維利·海因申請騎士鐵十字勳章所使用的戰鬥示意圖
地圖9 1944年2月1日~8日,德軍的第一次救援嘗試
地圖10 1944年2月11日~14日,包圍圈的漂移
地圖11 1944年2月11日~14日申傑羅夫卡之戰
地圖12 1944年2月12日~16日,第105擲彈兵團的夜襲
地圖13 1944年2月16日~18日,德軍的突圍
地圖14 1944年2月16日~17日,“維京”師在科馬洛夫卡和雷相卡之間的突圍態勢

作者簡介


道格拉斯·E·納什,北卡羅來納人,1974年參軍,1980年畢業於西點軍校。作為西點80屆獲得軍事學術研究獎的學員,納什被任命為裝甲部隊軍官,並先後在駐紮於美國和德國的騎兵及裝甲部隊內任職。作為一名特種作戰軍官,他參加了90-91年間的“沙漠盾牌”和“沙漠驚雷”行動,以及在伊拉克北部、古巴及科索沃實施的人道主義救援。1995年,納什從名聲卓著的堪薩斯州萊文沃斯堡陸軍參謀學院畢業,他致力於研究1941-1945年間的東線戰役,並善於從蘇德兩方面看待問題。現在,納什居住在弗吉尼亞州,繼續著他的寫作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