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正氣的結果 展開

正氣

中醫學術語

正氣是指人體抗邪的能力。正氣是中醫學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是指人體的機能活動(包括臟腑、經絡、氣血等功能)和抗病、康復能力而言,通常簡稱為“正”。

簡介


● 英文名稱:Healthy Qi /Normal Qi/Genuine Qi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基礎理論—精神氣血津液

古籍摘選


● 神者,正氣也。客者,邪氣也。(《靈樞·小針解》)

名詞解釋


● 人體正常生理活動的統稱,即人體正常功能及所產生的各種維護健康的能力,包括自我調節能力、環境適應能力、抗邪防病能力和康復自愈能力等。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正氣與邪氣相對,是一個較為寬泛的概念,沒有具體所指,在不同語境中正氣有不同含義。正邪主要用以解釋病機,邪氣是發病的條件,正氣是決定是否發病的內在基礎。

正氣的功能

● 正氣是機體正常的生理活動,保證機體不受外邪侵襲,得病後驅除邪氣,以及促進康復與痊癒。正氣的功能是一身之氣功能正常的體現,不是某種氣的作用,當然衛氣在保護機體上有重要作用。
● 衛氣來源於下焦,循行於上焦,主要起到防衛作用,是機體的第一道屏障。衛氣不足時,邪氣容易侵襲機體,衛氣充足時,雖有邪氣但也不會發病,即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正氣不足的治療

● 機體每時每刻都處於邪氣的侵襲下,許多不良作息與飲食習慣會消耗正氣,導致防禦體系的破壞,最終導致各種病症,即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 正虛會導致外邪侵襲,反覆出現外感,或感冒后難以痊癒;正虛會生內邪,導致瘀血、痰飲等病理產物的生成。
● 正氣不足時當先培補,有關病症往往虛實錯雜,在扶正的同時注意祛邪,並盡量避免祛邪傷正。

保養正氣的方法

● 對於正氣的保養,古人探索與總結了許多實用方法。
● 正氣耗傷主要與生活習慣有關,如熬夜、沉溺於酒色、飲食不節制,因此養正氣需要從改正不良習慣入手,恬淡虛無,清心寡欲,戒煙限酒,節制房事,減少熬夜等。
● 得病後要儘早診斷與治療,防止病邪久居,傷及正氣;儘可能少觸碰邪氣,如下雨天勿淋雨,天冷不要穿太少,傳染病流行期間盡量不與患者接觸等等。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鄭洪新 中醫基礎理論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