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杲
向杲
《向杲》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
向杲,字初旦,太原人。與庶兄晟1],友於最敦。晟狎一妓,名波斯,有割臂之盟;以其母取直奢,所約不遂。適其母欲從良,願先遣波斯。有庄公子者,素善波斯,請贖為妾。波斯謂母曰:“既願同離水火,是欲出地獄而登天堂也。若妾媵之,相去幾何矣!肯從奴志,向生其可。”母諾之,以意達晟。時晟喪偶未婚,喜,竭資聘波斯以歸。庄聞,怒奪所好,途中偶逢,大加詬罵。晟不服。遂嗾從人折棰笞之,垂斃乃去。杲聞奔視,則兄已死,不勝哀憤。具造赴郡。庄廣行賄賂,使其理不得伸。杲隱忿中結,莫可控訴,惟思要路刺殺庄。日懷利刃,伏于山徑之莽。久之,機漸泄。庄知其謀,出則戒備甚嚴;聞汾州有焦桐者,勇而善射,以多 金聘為衛。杲無計可施,然猶日伺之。一日,方伏,雨暴作,上下沾濡,寒戰頗苦。既而烈風四塞,冰雹繼至,身忽然痛癢不能復覺。嶺上舊有山神詞,強起奔赴。既入廟,則所識道士在焉。
先是,道士嘗行乞村中,杲輒飯之,道士以故識杲。見杲衣服濡濕,乃以布袍授之,曰:“姑易此。”杲易衣,忍凍蹲若犬,自視,則毛革頓生,身化為虎。道士已失所在。心中驚恨。轉念:得仇人而食其肉,計亦良得。下山伏舊處,見己屍卧叢莽中,始悟前身已死;猶恐葬於烏鳶,時時邏守之。越日,庄始經此,虎暴出,於馬上撲庄落,齕其首,咽之。焦桐返馬而射,中虎腹,蹶然遂斃。杲在錯楚中,恍若夢醒;又經宵,始能行步,厭厭以歸。家人以其連夕不返,方共駭疑,見之,喜相慰問。杲但卧,蹇澀不能語。少間,聞庄信,爭即床頭慶告之,杲乃自言:“虎即我也。”遂述其異。由此傳播。莊子痛父之死甚慘,聞而惡之,因訟杲。官以其事誕而無據,置不理焉。
異史氏曰:壯士志酬,必不生返,此千古所悼恨也。借人之殺以為生,仙人之術亦神哉!然天下事足髮指者多矣。使怨者常為人,恨不令暫作虎!
據《聊齋志異》鑄雪齋抄本
庶兄:庶母所生的兄長。舊時稱父妾為“庶母”。
友於最敦:兄弟情誼最為深厚。友於,語出《尚書·君陳》:“惟孝友於兄弟。”於,本介詞,后常“友於”連用,以稱兄弟之間的友愛。
割臂之盟:春秋時,魯庄公見大夫黨氏之女孟任,表示願意娶她為夫人,孟任乃“割臂盟公”。見《左傳·庄公三十二年》。後來,因稱男女密訂婚約為“割臂之盟”。
其母:指妓院鴇母。
從良:舊時妓女脫離樂籍稱“從良”。身家清白曰”良”。
水火:水深火熱,喻苦難的處境。
妾媵之:使之充當妾媵。
折棰笞之:謂用短杖肆意毆打他。《南史·侯景傳》:“是何能為,吾以折棰笞之。”謂折斷策馬之杖,用短杖即可輕易制敵取勝。
具造赴郡:寫狀紙到郡城告狀。造,興訟,此指訟詞。造:到......去。
汾州:州名,明萬曆時升為府,治所在年山西省汾陽縣。
烈風:暴風。
葬於烏鳶:葬身於烏鴉和老鷹之腹;指屍體被烏鳶所食。
蹶然:跌倒的樣子。
厭厭(yānyān 煙煙):精神萎靡的樣子。
蹇澀:遲鈍的樣子。
向杲,字初旦,是太原人。他與庶母所生的哥哥向晟友情最為敦厚。向晟結交了一位妓女,名叫波斯,與向晟有割臂為誓終生永好的盟約。困為波斯的鴇母要的價錢太高,兩人始終沒有如願。正好鴇母想要從良,願意先把波斯嫁出去。有一個姓庄的公子,一向喜歡波斯,向鴇母請求買下波斯做妾。波斯對鴇母說:“既然母親和我願脫離這地獄而登入天堂,如果把我賣給別人做妾,與當妓女又有什麼區別!如果肯依從我的志向,只有向晟才合我的意。”鴇母答應了,並把她的意思轉告向晟。當時向晟的妻子死了,尚未再娶,他非常高興,竭盡家中所有的錢財,把波斯娶了回家。庄公子聽說后,惱怒向晟奪走了他喜歡的女人。一次在路上偶然碰到向晟,便大罵一頓。向晟不服,庄公子就叫隨從毒打向晟,打得快要死了,他們才走。向杲聽到消息急忙跑去看,他的哥哥已經死了。
向杲不勝哀痛悲憤,寫好了狀子到郡城去告狀。庄公子對上下官府都行了賄,使他有理得不到伸張。向杲心中憤怒鬱結,沒有地方控告訴說,只想著要在路上刺殺庄公子。每天揣著鋒利的刀,伏在山間路旁的草叢裡。時間長了,機密逐漸泄露出去。庄公子知道了他的打算,每出門就戒備森嚴。聽說汾州有個叫焦桐的人,很勇敢而且擅長射箭,庄公子便用很多錢把他聘來做護衛。向杲沒有辦法實旋他的計劃,但還是每天在路邊等著。有一天,他剛剛藏好,忽然下起了傾盆大雨,全身上下都濕透了,凍得打顫,頗吃苦頭,不一會狂風四起,又下起了冰雹。向杲身上忽然沒有了知覺,不知痛癢。山嶺上以前有座山神廟,他強支撐著跑到那裡。進了廟以後,就看見一個他認識的道士在那裡。從前,這個道士曾經在村裡討飯,向杲經常給他飯吃,因此道士也認識向杲。道士見向杲的衣服都濕透了,就給他一件布袍,說:“暫且把這件布袍換上。”向杲換上布袍,忍著寒冷,像狗一樣蹲著。自己看著身上,忽然長出了皮毛。身子變成了老虎。道士已不知道哪裡去了。向果心中既吃驚又憤恨。可轉念一想,這樣能找到仇人而吃他的肉,辦法也不錯。就下山到原來藏身的地方。看見自己的屍體趴在草叢中,才明白自己的前身已經死了。他還恐怕自己的身子被烏鴉和老鷹吃了,時時巡迴守護著它。
過了一天,庄公子才從這裡經過,老虎猛然竄出,把庄公子從馬上撲落下來,咬下庄公子的腦袋,吞了下去。焦桐掉轉馬頭,向老虎射了一箭,射中老虎的肚子,老虎倒下接著就死了。向杲在荊棘叢中,恍然好像一場大夢初醒。又過了一個晚上,才能行動走路,昏昏沉沉地回到家裡。家裡人因為他一連幾晚上不回來,正在驚駭疑慮,見到他,都高興地來安慰探問他。向杲只是躺著,反應遲鈍不能說話。過了一會兒,家人聽說了庄公子被虎咬死的消息,爭著到床頭高興地告訴他,向杲才自己說:“老虎就是我。”接著就講述了他奇異的經過。這事從此傳播出去。庄公子的兒子悲痛父親死得太慘,聽說以後很惱火,就去告了向杲。官府認為這件事很荒誕,而且沒有證據,置於一邊不予理睬。
異史氏說:壯士完成志願,必定有去無回,這是千古最遺憾的事。借別人的身體以殺死仇人從而活命,仙人的法術真是很神奇啊!然而天下令人髮指的事有很多,只是心有仇怨的人一直是人,可惜不能暫時變作老虎!
蒲松齡(1640-1715),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他出身於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父親蒲槃原是一個讀書人,因在科舉上不得志,便棄儒經商,曾積累了一筆可觀的財產。等到蒲松齡成年時,家境早已衰落,生活十分貧困。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