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肢痛

幻肢痛

徠幻肢痛是指患者在截肢后,主觀感覺已經截除的肢體仍然存在,並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是截肢后的常見併發症。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截肢患者幻肢痛的發病率為25%~69%。構成幻肢痛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機制仍不清楚,但多認為幻肢痛是一種心理因素,即長期來自神經末梢的感覺已在腦皮質形成體象,其中一部分突然消失,但體象並不從中樞消失,因而形成這種現象。幻肢痛的癥狀有幻覺、殘端痛、幻覺痛等。幻肢痛的治療方式主要有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手術介入治療和心理行為治療。患者有幻肢覺時可能會摔倒,幻肢痛嚴重時可能伴有同側感覺過敏、出汗異常、自主神經功能不穩定等。經正規治療,癥狀可在1~3個月後逐漸消失。

就診科室


● 精神心理科、神經內科

病因


● 幻肢痛的病因尚未完全闡明,目前較明確的是,截肢部位的神經損害是由首先發生在神經切斷部位外周的一系列變化引起的,然後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內部結構的變化及化學變化,其中心理機制也可能包括在內。

癥狀


● 幻肢痛的癥狀主要有幻覺、殘端痛和幻覺痛等。
● 幻覺
● ● 幾乎所有被截肢的患者都有過“幻覺”,一種對已失去肢體的感覺。患者可以感受到非正常的肌肉運動,感覺肢體不在正常位置,也常感覺到肢體長度、大小和溫度的變化。
● 殘端痛
● ● 表現為殘肢的局部性疼痛。
● 幻覺痛
● ● 是一種神經型疼痛,全身各部位組織切除后均可發生,尤以四肢和乳房切除后多見。對大多數患者來說,幻覺痛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退,但部分患者表現為持續性疼痛,日常生活會受影響。天氣變化、情緒激動、觸摸肢體殘端或其他外界刺激可能誘發或加劇疼痛。

檢查


● 需做血常規、X線、肝功能、腎功能、尿常規、神經電生理檢查等,排除器質性病變引起的疼痛。

診斷


● 醫生診斷幻肢痛,主要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
● 病史
● ● 有截肢病史。
● 臨床表現
● ● 截肢后感到已被截除的肢體依然存在並有劇烈的疼痛。天氣變化、情緒激動等可能誘發或加劇疼痛。

鑒別診斷


● 幻肢痛需與主觀感覺障礙、殘肢痛等疾病鑒別。
● 僅通過癥狀表現不易區別,需到醫院就診,請醫生檢查和診斷。
● 醫生主要通過病史和神經電生理學檢查等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治療方式主要有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手術介入治療和心理行為治療。
● 藥物治療
● ● 臨床上常用的有抗驚厥葯、抗抑鬱葯、局部麻醉藥、NMDA受體拮抗劑、阿片類藥物等,由於沒有一種單一藥物對所有患者有確切療效,所以常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藥物或者聯合用藥。
● 物理治療
● ● 物理治療幻肢痛的方法有經皮神經電刺激、反覆經顱磁刺激、針灸等。
● 手術介入治療
● ● 可採用外周手術介入治療和中樞手術介入治療等方法。
● 心理治療
● ● 截肢后的患者多有焦慮、失眠、抑鬱、悲觀消沉等心理反應,嚴重者還會有自殺傾向,因此心理治療在幻肢痛的治療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危害


● 患者有幻肢覺時可能會摔倒,幻肢痛嚴重時可能伴有同側感覺過敏、出汗異常、自主神經功能不穩定等。

預后


● 經正規治療,癥狀可在1~3個月後逐漸消失。

預防


● 要重視截肢患者的心理護理。
● 通過體育活動、娛樂、學習來解除精神上的壓力。
● 積極進行肢體訓練,改變既往的運動習慣,重新適應生活和工作,儘可能減少對殘肢的各種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