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入瓶
狐入瓶
《狐入瓶》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全文簡短,剛過百字。簡要介紹了一個婦人巧計殺死禍害自己的狐狸的故事,說明了壞人雖然能害人,只要人們敢於反抗,他們最終會被制服。
萬村石氏之婦,祟於狐,患之,而不能遣。扉後有瓶,每聞婦翁來,狐輒遁匿其中。婦窺之熟,暗計而不言。一日,竄入。婦急以絮塞其口;置釜中,燂湯而沸之。瓶熱,狐呼曰:“熱甚!勿惡作劇。”婦不語。號益急,久之無聲。拔塞而驗之,毛一堆,血數點而已。
祟於狐:受到狐的擾害。祟,鬼神加於人的災患。《說文》:“祟,神禍也。”
遣:驅除。
燂(tán )湯而沸之:把水加溫直至燒開。燂,燒熱。湯,熱水。
萬村石家的媳婦,被狐狸精纏上,一家人很擔憂,卻打發不走它。婦人門後有個瓶,每次聽見婦人的公公回來,狐精就藏入瓶內。婦人多次看在眼裡,便記在心裡,也不吭氣。
一次,狐又鑽入瓶內,婦人急忙用棉絮塞住瓶口,把瓶放到鍋里煮。瓶熱后狐狸在瓶內喊:“太熱了,別胡鬧!”婦人不答話,繼續煮。狐精在瓶里喊得更急,時間一長就聽不到動靜了。婦人拔開塞子看時,僅有一堆毛和幾滴血而已。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