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鈞

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

時鈞(1912.12.13-2005.09.01),江蘇常熟人,化學工程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

1934年(中華民國二十三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化學系,1936年(中華民國二十五年)獲美國緬因大學碩士學位,1951年加入九三學社,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1年2月16日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捐資設立了“時鈞獎學金”。

時鈞長期從事化學工程學教學與科研工作。20世紀50年代創建中國高等學校硅酸鹽(水泥)專業,從事過低溫煅燒礬土水泥研究。60年代致力於湍流塔、填料塔及填料特性和乾燥技術研究。80年代后,以化工熱力學及無機膜技術為主要研究領域。在“強電解質混合溶劑體系的熱力學研究”、“高壓流體徠相平衡及狀態方程的研究與應用”、“a-Al2O3管式陶瓷微濾膜製備技術”等方面成果卓著。主編了《傳質》、《膜技術》等多種書刊。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1912年(中華民國元年)12月13日,時鈞出生於江蘇省常熟縣莫城鎮(現為莫城管理區)一個讀書人家。父親應試未中,寄希望於子女,要求子女認真讀書,成為有學識的人。
1917年(中華民國六年),時鈞入本鄉小學讀書,1924年小學畢業,跳級考進孝友中學初中二年級。
1924年(中華民國十三年),小學畢業,跳級考進常熟縣孝友初級中學二年級,1926年畢業。
1926年(中華民國十五年),時鈞初中畢業后隨其大哥去蘇州讀高中,大哥在蘇州工業專科學校,時鈞入該校附中。
1927年(中華民國十六年),蘇州工業專科學校併入中央大學,其附中併入蘇州中學高中部,分文理兩班,時鈞在理科班。時鈞也愛好文學,曾被《吳縣日報》聘為業餘編輯。
1929年(中華民國十八年),他高中畢業,被保送入東吳大學。
1930年(中華民國十九年),改考清華大學和中央大學,同時被兩校錄取,時鈞選擇了清華大學化學系。在清華4年,所學課程除兩門之外,均為“優”或“優+”。
1934年(中華民國二十三年),時鈞大學畢業,隨即報考清華第二屆公費留學生,被錄取。發榜時規定學習造紙工程,先在國內實習1年,後由導師指定進美國當時唯一設有造紙專業的緬因大學深造。
1935年(中華民囯二十四年)8月赴美,在緬因大學攻讀兩學期,於1936年5月獲造紙專業工學碩士學位,隨後赴麻省理工學院專攻化學工程
1938年(中華民國二十七年),時鈞婉言謝絕了麻省理工學院化工系主任懷德曼(Whitman)教授的盛情挽留,回到祖國。6月抵達漢口,經清華同學推薦,在國民政府軍政部化學兵隊任教官。不久,日軍進攻武漢,時鈞由長沙長途跋涉,經湘西、貴州。
1946年(中華民國三十五年)8月,時鈞回到南京,任中央大學教授、化工系系主任。同時,兼任重慶大學化工系教授和系主任。
1952年,新中國高等院校調整,時鈞任南京工學院化工系教授、系主任,同時受命創建中國第一個硅酸鹽專業。
1952年,新中國調整高等院校,時鈞任南京工學院化工系教授、系主任,並受命創建中國第一個硅酸鹽專業,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輸送了大量專業技術人才。
1956年,與其他幾位教授聯名上書高教部,建議在化工系設立化學工程專業,並率隊制訂了化學工程專業教學計劃。當年暑假,天津大學和華東化工學院開始招生。
1957年初,高教部同意試辦。同年4月底,高教部在北京召集有關會議,制訂化學工程專業教學計劃,時鈞任組長。
1972年,起進行膜分離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由於當時試驗條件的限制,無法深入下去。
1974年起,時鈞參加了國產填料(以拉西環為主)的性能評定試驗,曾發表4篇論文(均未署名)。
1979年起,時鈞著手重建南京化工學院化學工程系,擔負起系主任的繁重任務。在他的主持帶領下,建成化學工程博士點,並建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化學工程研究所。
1979—1985年 南京化工學院化工系教授、系主任。
1985年,南京化工大學化工系教授、名譽系主任、化學工程研究所名譽所長、博士生導師。
1998年,他又主持完成了《化學工程手冊》新版以及《大百科全書》化工卷的編撰工作。
2001年2月16日下午,在90歲高齡時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
2005年9月1日,時鈞因病去世,享年93歲。

主要成就


科學研究

1957年,由他指導的楊南如做的研究生論文《關於高鋁水泥原料粒度與燒成溫度的關係》發表在《硅酸鹽學報》創刊號上。在逆境中,時鈞於1965年做過湍流塔的試驗;1972年起進行膜分離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由於當時試驗條件的限制,無法深入下去。
自1974年起,時鈞參加了國產填料(以拉西環為主)的性能評定試驗,曾發表4篇論文(均未署名)。對於幾種填料的試驗全過程,如試驗方案的確定,裝置的設計安裝,數據的測定、整理和關聯,計算公式的應用,以及試驗報告的撰寫等,都是在他親自主持下進行的。有關試驗方法的一些內容,如試驗體系的選擇原則、數據的處理及表達方法等,後來一直被國內有關方面所引用。
1979年後,時鈞帶領助手們開始了系統的研究工作。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3個方面:流體熱力學性質的實驗測定、色譜法研究溶液熱力學和膜分離技術。
1985年後,時鈞和庄震萬等在氣體膜分離方面做了較為系統的研究工作。用各種不同的國產膜,組成單膜和雙膜滲透器以及連續膜塔,以He-N2-CH4,CH4-CO2-N2等混合氣體為對象進行分離試驗,並從理論上闡述氣體在膜中的溶解與滲透機理,還探索了各種膜滲透器及其系統的氣體分離計算方法,從而建立了一個新的數學模型。這個新模型對任意組分數的混合氣體在不同類型的膜滲透器及其系統中的分離計算都是適用的。此外,他們還建立了氣體在膜中溶解和滲透機理的通用熱力學模型,以及存在有增塑化作用時的滲透機理模型等。在液膜分離方面,時鈞和裘元燾等主要進行了油—乳—水體系在多孔轉盤塔中的流體力學性能、液滴直徑分佈以及傳質效果等的研究,從而探討在液膜分離中採用多孔轉盤塔的可能性。

人才培養

1939年2月,到達重慶,從此開始了他一生的執教生涯。年僅27歲的時鈞,先後受聘在中央工專、中央大學、重慶大學、兵工大學及動力油料廠研究生班任教,主講物理化學、化工計算、化工原理、工業化學、化工熱力學、化工經濟等多門課程。時鈞執教60多年,培養了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其中兩院院士16名。20世紀80年代以來,培養了70多名碩士、博士。院士:陳家鏞、梁曉天、閔恩澤陸婉珍、胡宏紋、張存浩、朱起鶴、陸鍾武、時銘顯、陳懿唐明述、曹湘洪、江東亮、徐德龍、歐陽平凱、徐南平。
根據全國圖書參考資料聯盟,時均共培養碩士2名,博士52名,具體情況如下:
年度論文名稱作者授予單位學位
2005《苯氯化三相催化精餾過程研究》崔咪芬南京工業大學博士
2007《里氏木霉分泌蛋白降解木質纖維素的研究》歐陽嘉南京工業大學博士
2003《陶瓷膜處理含油乳化廢水的技術開發及傳遞模型研究》谷和平南京工業大學博士
2002《溶液結晶動力學實驗與模型研究》伍川南京工業大學博士
2002《有機羧酸稀溶液的絡合萃取過程研究》管國鋒南京工業大學博士
2002《吸附製冷工質對及其製冷過程研究》崔群南京工業大學博士
2004《陶瓷膜分離對氨基苯酚生產中鎳催化劑的研究》金珊南京工業大學博士
2004《一體式陶瓷膜乳化裝置的研究和應用》景文珩南京工業大學博士
2004《面向中藥水提液體系的陶瓷膜設計與應用》李衛星南京工業大學博士
2004《料倉內散體流動的數值模擬研究》肖國先南京工業大學博士
2003《綜合建模方法和先進控制技術在兩個化工過程中的應用》張湜南京工業大學博士
2003《分光光度分析專家系統》陳國松南京工業大學博士
2003《鈣鈦礦型透氧材料的製備與研究》譚亮南京工業大學博士
2003《新型鋯基鈣鈦礦型緻密透氧膜的研究》楊麗南京工業大學博士
2002《面向鈦白工業廢水處理的陶瓷膜材料設計與應用》趙宜江南京工業大學博士
2002《乙烯/乙烷絡合分離吸附劑的製備及表徵》梅華南京工業大學博士
2002《陶瓷膜成套裝備與工程應用技術的研究》邢衛紅南京工業大學博士
2002《納濾濃縮和脫鹽的傳質過程研究》楊剛南京工業大學博士
2002《陶瓷膜生物反應器的研究》徐農南京工業大學博士
2002《混合導體緻密透氧膜反應器進行甲烷催化氧化反應的研究》顧學紅南京工業大學博士
2002《D-氨基酸的製備研究》韋萍南京工業大學博士
2001《三相流態化光催化過程的研究》崔鵬南京工業大學博士
2001《NaA型沸石分子篩膜的合成及滲透性能研究》董強南京工業大學博士
2000《氧化鋯陶瓷超濾膜製備及相關基礎技術研究》琚行松南京化工大學博士
2000《強化傳遞的多相催化內循環氣升反應器研究》呂效平南京化工大學博士
2000《高質量低成本鈦酸鉀晶須的製備及其在複合材料中的應用》馮新南京化工大學博士
1999《硫酸鉀生產工藝模擬及其溶解動力學研究》陳棟樑南京化工大學碩士
1999《混合傳導型緻密透氧陶瓷膜》李世光南京化工大學博士
1999《TiO2起濾膜和超薄Pd/TiO2複合膜的研究》吳立群南京化工大學博士
1999《甲縮醛合成流化催化精餾過程研究》喬旭南京化工大學博士
2001《單分散二氧化鈦納米微粒合成及在光解水制氫反應中的應用》陳洪齡南京工業大學碩士
1999《光催化陶瓷膜反應器的實驗研究與數學模擬》史載鋒南京化工大學博士
1999《液體混合物的吸附平衡及動力學研究》劉曉勤南京化工大學博士
1999《面向過程模擬的電解質溶液化學和相平衡研究》吉曉燕南京化工大學博士
1999《擔載鈣鈦礦型透氧膜的製備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氣管式緻密膜反應器的研究》金萬勤南京化工大學博士
1999《處理含油乳化液廢水的研究》王春梅南京化工大學碩士
1998《新型干法迴轉窯內煤粉燃燒、高溫傳熱、煅燒熟料熱工過程的應用基礎研究》葉旭初南京化工大學
1998《流體微觀結構及擴散性質的分子動力學模擬研究》周健南京化工大學博士
1998《陶瓷微濾膜過濾微米、亞微米級顆粒體系的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鍾璟南京化工大學博士
1998《甲烷部分氧化膜催化反應的數學模擬和實驗研究》楊超南京化工大學博士
1997《絡合吸附凈化含氮氣體中微量一氧化碳的研究》居沈貴南京化工大學博士
1997《氣固吸附平衡與吸附動力學研究》馬正飛南京化工大學博士
1997《液體粘度的關聯推算及醇烴體系混合物粘度的測定》沈式泉南京化工大學博士
1997《超臨界流體沉積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汪朝暉南京化工大學博士
1997《氧化鋁微濾膜的製備和工業化研究》王沛南京化工大學博士
1996《氧化鋁陶瓷膜的製備、表徵及應用研究》黃培南京化工大學博士
1996《高壓相平衡與狀態方程研究》雲志南京化工大學博士
1995《液相擴散係數的測定與研究》范益群南京化工大學博士
1995《高壓流體相平衡及狀態方程的若干研究和應用》董軍航南京化工學院博士
1994《電解質溶液相平衡的熱力學研究》張呂正南京化工學院博士
1992《統計熱力學的相對性及其應用》王仁遠南京化工學院博士
1992《臨界區域相平衡測定及狀態方程的研究》卞白桂南京化工學院博士
1989《高壓流體相平衡的實驗測定和狀態方程研究》徐南平南京化工學院博士
1988《強電解質混合溶劑體系的熱力學研究》陸小華南京化工學院博士
1988《非電解質溶液過量熱力學性質的研究》沈樹寶南京化工學院博士

主要論著

1:Shi Jun,Chen M ,Permeability of Ammonia,Hydrogen,Nitrogen and Their Mixtures Trough Fluoropolymer Membranes,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Membranes and Membrane Processes,Tokyo,Japan,1987:502.
2:Shi Jun,Zhuang Zhenwan,Multiple Membrane Separation System,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embranes and Membrane Separation Processes Main Lecture,Torun,Poland,1989:33.
3:陸小華、王延儒、時鈞,含鹽溶液汽液平衡的預測(Ⅰ)Pitzer模型的擴展及其在多元體系中的應用,化工學報,1989,40(3):293。
4:陸小華、王延儒、時鈞,含鹽溶液汽液平衡的預測(Ⅱ)參數的物理意義及估算,化工學報,1989,40(3):301。
5:Li Jianmin,Wang Shaokun,Shi Jun,Model of Elution on a Plateau Method,Chromatographic Science,1989,27(10):596.
6:Li Jianmin,Wang Shaokun,Shi Jun,Flexibility,Multiplicity and Symmetry of Wilson Parameters and Vapor-Liquid-Equilibrium in Multi-Component Systems,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1990,45(1):199.
7:Feng X ,Wang S K ,Shi Jun,Measurement of the Adduction Constant by Gas-Liquid Chromatography,Chromatographia1990,30(3/4):211.
8:Zhuang Zhenwan,Shi Jun,General Mathematical Models of Membrane Permeation,Proceedings of the 1990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Membranes and Membrane Processes Chicago,USA 1990,Vol-Ⅱ:1361.
9:Xu Nanping,Yao Jianmin,Wang Yanru,Shi Jun,Vapor Liquid Equilibria of Five Binary Systems Containing R-22,Fluid Phase Equilibria,1991,69:261~270.
10:時鈞、徐南平,無機膜與無機膜催化反應,化學進展,1995,3。
11:徐南平、時鈞,無機膜的發展現狀與啟示,化工學報,1998,49:58-63。
12:呂效平、王延儒、時鈞,固體顆粒對強化傳遞性后的多相氣升式反應器流體力學影響,南京化工大學學報,1999,21(6)。
13:廖傳華、徐南平、時鈞,面向過程的鉦鈦礦型緻密膜透氧裝置,石油化工設備,2003,32(02)。
14:蒼強、徐南平、時鈞,鋁硅酸溶液中NaA型沸石分子篩膜合成規律的研究,硅酸鹽通報,2002,21(1)。
15:廖傳華、徐南平、時鈞,鈣鈦礦型緻密膜高溫透氧過程的工藝模擬,石油與天然氣化工,2003,2。

社會任職


時鈞曾兼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化工組組長,中國石化總公司技術經濟顧問委員會委員,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化工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化學化工學會理事長,《化工學報》副主編,《中國化學工程學報》(英文)編委會委員等學術職務。
1938—1939年,任重慶國民政府軍政部學兵隊教官。
1944—1948年,任重慶大學化工系主任。
1946—1949年,任南京中央大學工學院化工系系主任。
1949—1952年,任南京大學工學院化工系主任。
1952—1958年,任南京工學院化工系主任。
徠1957年春,時鈞被國家科委委任為硅酸鹽組副組長。
1979—1985年,任南京化工學院化工系主任。

獲獎記錄


榮譽稱號
▪ 2009 當選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江蘇人物” (獲獎)
▪ 1992 獲化工部全國化工有重大貢獻的優秀專家稱號(獲獎)
所獲獎項
▪ 2002 榮獲劉永齡科技獎(獲獎)
▪ 1999 獲國家石油和化工局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獲獎)
▪ 1998 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獲獎)
▪ 1930 榮獲“裴克”獎學金(獲獎)

人物評價


時鈞
時鈞
時先生愛護學生,支持學生走學科、產業互動發展之路,其樂觀豁達、仁者愛人的高尚人格一直影響著後人。(徐南平院士評)
時先生對全國化工高等教育的卓越貢獻、對學校的辛勤耕耘和扶植後學、甘為人梯的高風亮節留給南工大寶貴的精神財富。(歐陽平凱院士評)
紀念時鈞院士,就是要堅定理想信念,達到對祖國、對黨的教育事業無比忠誠的思想境界,就是要淡迫名利,彰顯甘為人梯、扶植後學的高風亮節。(南京工業大學校黨委書記王德明評)
學習時老的偉岸人格、高尚情操,並傳承發揚時老潛心教育事業的崇高品質;就是要學習時老永不懈怠、永不氣餒、永不言敗、永不折騰的精神。(南京工業大學校長黃維院士評)

後世紀念


時鈞
時鈞
2015年9月1日上午,南京工業大學化工學院在科技創新大樓C501會議室隆重舉行學習傳承時鈞精神座談會。
2014年4月20日,南京工業大學第五屆“時鈞班”化工1004和“時鈞班創建班級”化工1202的學生代表前往我校時鈞園開展了“緬懷大師風範 傳承時鈞精神”的活動。
2012年12月13日南京工業大學舉行紀念時鈞院士誕辰100周年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