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幹戰役

巴爾幹戰役

巴爾幹戰役的目的在於建立進攻蘇聯的南方戰略基地和保障地中海區域的戰役實施。德國軍政當局早在1940年底,即義大利軍隊在希臘作戰失利之後就已制定了奪取希臘的計劃。在準備這次進攻時德軍最初指望南斯拉夫會俯首聽命,並企圖將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亞拉入法西斯聯盟。

概述


巴爾幹戰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西斯聯盟(德、意、匈)的國家為奪取南斯拉夫和希臘而採取的作戰行動。

經過


1941年3月23日在南斯拉夫發生的國家政變使他們改變了這些計劃。新政府迫於人民群眾的壓力拒絕與德國結盟,而在1941年4月5日與蘇聯簽訂了友好和互不侵犯條約。於是德國軍政當局向其武裝力量下達摧毀南斯拉夫的任務。對南斯拉夫和希臘的軍事行動計劃已作為一個戰役計劃擬定出來了。
為了實施這一戰役,動用了第12(司令為李斯特元帥)、第2集團軍(司令為魏克斯上將)和第1坦克群(共32個師,其中有10個坦克師),1500多架飛機(第4航空隊和空軍第8軍)。意、匈軍隊在輔助方向作戰。為了侵略巴爾幹國家,德國及其盟國動用80多個師、2000多架飛機、近2000輛坦克。德軍處於包圍南斯拉夫和希臘軍隊的有利態勢。德軍的任務是: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和奧地利境內實施多路向心突擊,侵入南斯拉夫,分割並消滅南斯拉夫武裝力量;同時,開始入侵希臘,奪取薩洛尼卡並向拉里薩方向進攻。航空兵應對貝爾格萊德實施突擊,摧毀南斯拉夫的機場,破壞鐵路交通,從而打破其戰爭動員計劃。南斯拉夫和希臘對抗擊這一侵略沒有準備。南斯拉夫的軍事計劃不適應新的戰略形勢。它的軍隊僅開始戰略展開。這支軍隊共有28個步兵師、3個騎兵師和32個獨立團(動員不充分、技術裝備很差),以及110輛坦克和416架陳舊的飛機。希臘軍隊的基本兵力(15個步兵師)當時正在意希戰場(阿爾巴尼亞)作戰。為了反擊法西斯德國的進犯,希軍指揮部只能抽調6個師。1941年3月,6萬多不列顛遠征軍(1個坦克旅、1個澳大利亞師和1個紐西蘭師)和為數不多的英國航空兵(9個中隊)的到來,沒能從根本上改善希臘軍隊的態勢。南斯拉夫軍隊同希英聯軍協同作戰的協議也未能達成。
德軍對南斯拉夫的入侵是1941年4月5日夜開始的。德意航空兵對南斯拉夫各機場、貝爾格萊德和其它城市實施突擊。德軍第12集團軍各師在3個地段越過保、南邊境。德軍坦克部隊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在進攻的第一天就推進30—50公里。4月7日南斯拉夫軍隊在馬爾頓被擊潰,德軍佔領斯科普里、什季普、韋列斯。4月8—10日德軍繼續南進。同時,在4月8日,德軍第1坦克群的各師從索非亞西部地區向尼什實施突擊。德軍坦克部隊3天內向前推進幾乎200公里,並從南威脅貝爾格萊德。4月10日南斯拉夫發生的政治事件(民族主義集團領導人的叛變分裂活動)使克羅里亞和斯洛維尼亞境內的抵抗停止了。4月11日意匈軍隊發起進攻。4月13日德軍在貝爾格萊德地區匯師,並攻佔該城。4月15日南軍停止抵抗。4月17日簽訂南軍無條件投降書。
在與南斯拉夫作戰的同時,德國第12集團軍左翼(6個師,其中包括1個坦克師)於4月6日向希臘軍隊發起進攻。1941年4月9日,德軍佔領薩洛尼卡,希臘“東馬其頓”集團軍投降。德軍繼續南進,對英希聯軍中央集群造成包圍的威脅,並對意希戰場上希軍後方造成威脅。4月12日希軍指揮部開始從阿爾巴尼亞向國內撤軍。意軍(22個師)跟蹤追擊。軍事上的失利在希臘統治集團和希軍領導人員內部引起危機。4月23日簽訂希軍投降書。4月27日德軍進佔雅典。4月29日日終前進抵伯羅奔尼撒半島南端。損失近1.2萬人的不列顛遠征軍,毀掉重武器和運輸工具,經海路撤往克里特島。巴爾幹戰役的最後階段是克里特島空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