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級評定法
學校心理學中的方法
在學校心理學中,等級評定法是兒童社會技能測評中常用的方法,要求成人對兒童的行為或某些特點做出判斷。
等級評定法是最容易操作和普遍應用的一種績效評估方法。這種評估方法的操作形式是,給出不同等級的定義和描述,然後針對每一個評價要素或績效指標按照給定的等級進行評估,最後再給出總的評價。應用等級評定法時每個評價者對N件事物排出一個等級順序,最小的等級序數為1 ,最大的為N,若並列等級時,則平分共同應該佔據的等級,如,平時所說的兩個並列第一名,他們應該佔據1,2名,所以它們的等級應是1.5,又如一個第一名,兩個並列第二名,三個並列第三名,則它們對應的等級應該是1,2.5,2.5,5,5,5,這裡2.5是2,3的平均,5是4,5,6的平均。
等級評定法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① 五等級法: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② 四等級法:高級、一級、二級、三級。
③ 三等級法:上、中、下。
④ 二等級法:合格、不合格
等級評定的方法簡便易操作,但也容易遇到一些問題。首先,由於操作上的簡便使人們容易做表面工作,在進行等級評定時敷衍了事。其次,較多的主管人員的員工習慣於評定為比較高的等級,因此常常出現大量的績效評定為優秀的員工。另外,有時候對等級評價標準表述得比較抽象和模糊,令人產生岐義,從而導致不同的人在評估時標準可能會不統一。等級評定法注意:
1.等級評定法應在多次觀察的基礎上進行
2. 整體評定和分析評定結合起來使用。
3.最好在兩個或兩個以上條件相當的評定者進行評分
4.要防止評分過高或過低,或都給予平均分的傾向。
為了使等級評定法更好的發揮效果,可注意在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
在讓評估者做出等級評定時,請他們對評定的結果做一個簡單的評語,用一些事實來說明被評估者的績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