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塔保衛戰
新四軍與國民黨在半塔地區進行的戰鬥
半塔保徠衛戰是1940年3月新四軍與國民黨軍隊在半塔地區進行的一場戰鬥,經過20天的艱苦奮戰,新四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1939年秋,以羅炳輝為司令員、郭述申為政委、周駿鳴為副司令員、方毅為主任、趙啟民為參謀長的新四軍第五支隊來到來安,開闢了以半塔集為中心的淮南津浦路東抗日游擊根據地,初步打開了路東敵後抗戰的局面。
以蔣介石為首反共頑固派在“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指導下,消極抗日,積極反共。1939年底,以胡宗南部進攻陝甘寧地區,以閻錫山部進攻山西太行根據地,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蔣介石在華北戰場失敗后,便將矛頭指向華中。1940年春,蔣介石密指安徽李品仙部和江蘇韓德勤部,準備進攻皖東地區的新四軍第四、第五支隊,採取東西夾擊,企圖各個消滅之。
3月,國民黨安徽省主席兼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李品仙調集5000餘兵力,向津浦路西駐定遠縣大橋地區的新四軍江北指揮部、中共中央中原局及新四軍第四支隊司令部發起進攻。我軍在劉少奇、張雲逸指揮下,羅炳輝、徐海東等率四、五支隊主力於路西對頑軍作戰。
就在路東五支隊主力西援作戰,後方兵力空虛的時候,國民黨江蘇省主席兼魯蘇戰區副總司令韓德勤調集萬餘兵力,於3月21日向新四軍第五支隊機關所在地——半塔集及其附近地區發動大規模的圍攻。
根據中原局書記劉少奇和新四軍江北指揮部的指示,路東留守部隊在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政治部主任鄧子恢、五支隊政委郭述申、副司令員周駿鳴、政治部主任張勁夫和路東省委書記方毅的指揮下,奮起反擊,開展了以保衛半塔集為中心的反摩擦戰鬥。這就是著名的半塔保衛戰。
半塔地處蘇皖兩省五縣交界處,是個山區小集鎮。鎮四周有一條無水淺溝和一道年久失修、殘缺不全的矮牆,駐守在半塔的第五支隊教導隊就在這條淺溝和殘牆的基礎上構築工事。鎮的四角有炮樓4座。半塔集西南10華里的蘇郢、馮郢是五支隊司令部和政治部駐地,西北1華里的頭道光山是半塔的制高點,背後是二道光山,左側賈大山,均為兵家必爭之戰略要衝。半塔鎮南面地勢較低,自西向南有一條小河,東和東北面是一片亂墳崗和小樹林。
留守半塔地區的新四軍部隊有:五支隊教導大隊6個隊(3個軍事隊,2個學生隊,1個女子少年隊)約500人,駐半塔集;白沙王、仇集、澗溪一帶駐有10團團部及兩個營約1200人;竹鎮、雷官集一帶,駐有15團的兩個連約160人和一個剛改編的游擊隊約200人;四十里橋、西高廟一帶,駐有特務營1連、4連和機槍連一部;高山集駐有特務營3連(游擊隊剛改編的);特務營2連和機槍連駐蘇郢,為機動部隊,政治部執法隊30餘人駐馮郢。總兵力約3000人,且新戰士多,武器裝備差。
半塔保衛戰紀念碑
同時,頑軍16團、13團各一部和六合常備隊約2000人,由16團團長石佐民率領,向駐竹鎮的五支隊15團兩個連發起攻擊,15團參謀長鬍定千率部與頑軍激戰6個多小時,後退至石澗子設防,又遭頑軍重創,終因寡眾懸殊,部隊傷亡重大,9連失去聯繫,新編游擊隊被打散。
在半塔西北方向的四十里橋,五支隊特務營兩個連遭秦慶霖部的襲擊,遂棄守退至西高廟。黃昏時,頑軍以獨六旅兩個營、秦慶霖兩個營,共四個營的兵力向西高廟猛撲,為減輕半塔集戰場的壓特務營第一、第四連的戰士奮勇抵抗,僅以兩個連的兵力將敵四個營的兵力緊緊吸引在西高廟,有力地配合了半塔集的戰鬥。
另外,頑軍一部向半塔集南10華里的王集發起進攻,雙方激戰終日,打退頑軍多次衝鋒。
在戰鬥打響的當天,留守在半塔的鄧子恢、委郭述申、周駿鳴、趙啟民、張勁夫及方毅等,認真研究形勢,並將韓德勤進攻各地的情況電報中原局和江北指揮部。22日,中原局和江北指揮部指示:“動員和組織一切力量,堅守半塔,待路西主力揮師東援,殲滅韓頑。”根據這一指示,留守半塔的首長認為,只有固守7天以上才能贏得必需的時間。因此,決定重新調整部署:1、半塔集守備部隊固守陣地,組織有效火力,殺傷進攻之敵;2、組織特等射手,包括地方獵手,以冷槍擊斃敵指揮官,發揮僅有的一挺機槍的作用,遊動射擊,擴大火力網點,以迷惑頑軍;3、調整半塔外圍部隊的部署,分出一部兵力拖住敵人,以分散敵人兵力,其餘向半塔靠攏。為此,命令10團兩個營趕至西高廟,接出特務營,再由澗溪、仇集、白沙王向半塔集靠攏,配合古城游擊隊,擊退進攻古城的敵人。爾後,特務營擔任機動任務。10團一部進至半塔集東北的大田營,阻擊西高廟的頑軍,威脅頑軍側背,並與半塔南15團的兩個連和游擊隊相呼應,形成南北鉗擊形勢。
22日,圍攻半塔的頑軍從東、北兩面向半塔進攻數次,均被擊退。頑獨六旅的18團向高山集的特務營3連發動猛攻,3連傷亡較大,高山集陣地失守。
中午,五支隊10團兩個營由澗溪、白沙王趕到古城,配合王麟章率領的游擊隊,擊退嘉山縣周少藩的常備大隊和盱眙縣秦慶霖常備隊一部,俘敵一個排。
同日晚,第五支隊參謀長趙啟民到半塔集,向教導大隊傳達了中原局江北指揮部的指示精神和支隊的決定,並研究制定具體措施。一要發揚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精神;二要動員組織自衛隊(民兵)參戰,解決兵力不足的問題;三要節省子彈,嚴禁隨意打槍;四要配齊大刀、長矛、手榴彈,準備近戰,白刃殲敵;五要派出若干戰鬥小組,夜間襲擾、消耗和疲勞敵人;六要開展政治攻勢等等。
佔領竹鎮的頑獨六旅18團向半塔進擊,路經喬王,遭新四軍游擊隊的頑強阻擊。這支40餘人的小游擊隊,在民運工作組組長兼游擊隊長、指導員劉潔(女)的帶領下,憑藉堅固工事,與頑軍激戰一天一夜,牽制頑軍一個團的兵力。24日上午10時左右,該部頑軍被迫繞道進擊半塔。
23日凌晨,秦慶霖部以兩個營的兵力,趁我10團離開白沙王、仇集一帶馳援半塔之機,包圍白米崗的10團衛生隊,隊長趙瑞生(趙峰)帶領不足50人的醫務人員、傷病員,用兩支步槍、一支短槍、一門土炮(裝碎石子)和木棍等,機智勇敢地與頑軍奮戰3天3夜。軍需處長張鐵生同志帶一名通訊員衝出包圍,向團部告急,團部急派9連連長周傳學率部配合汪道涵率游擊隊,解了白米崗之圍。
24日晚,頑軍又從運河增調常備10旅19、20團前來增援,連同陣地之敵,共約2000餘人,於次日再次向半塔發起總攻,可是頑軍連日進攻失利,進攻勢頭大為減弱。由於新四軍的政治攻勢,頑軍士氣低落,頑軍愈打愈失去戰鬥意志。新四軍部隊戰士愈戰愈勇,很快奪回大田郢及後山制高點。
23日,挺進縱隊副司令員葉飛,奉陳毅電令,率挺進縱隊一、二團各兩個營和特務營,從蘇中吳橋出發,西渡運河,穿越天(長)揚(州)公路,晝夜兼程,弛援半塔。葉飛部在增援半塔途中,4天打了3個勝仗。26日,葉挺部佔領馬集一線。
這時,路西的反頑戰鬥已經取得勝利,在劉少奇、陶勇、蘆勝的張雲逸、羅炳輝等率領下,五支隊星夜兼程,回師路東。蘇皖支隊撤出大馬廠,從周家崗出發,經黃泥崗趕到古城、王店集增援半塔。
27日,新四軍路西東援的先頭部隊到達張山集,東面的葉飛部隊在馬集、竹鎮一帶設防,遂成全線反擊勢態。此時,進攻半塔的頑軍全線動搖,倉皇後撤。
28日,新四軍主力部隊在半塔周圍地區集結。
中路軍,由五支隊司令員羅炳輝率領新、老八團及特務營與陶勇、蘆勝、梅嘉生率領的蘇皖支隊配合,從古城直插半塔集東北的王店集,后兵分兩路,追擊從半塔潰逃之頑軍。
西北路軍,由10團兩個營會同原駐防部隊,向白米崗、澗溪、河稍橋追擊秦慶霖部,直逼盱眙縣城。
徠東南路軍,由四支隊7團在馬集、竹鎮與葉飛部會合,向汊澗、銅城、黎城追擊獨六旅;15團兩個連會同一、三營向釜山方向攻擊前進。
4月9日,新四軍各部進至准河南岸,頑軍被打退至淮河以北。經過20天的艱苦奮戰,半塔保衛戰終於取得最後的勝利。
半塔保衛戰地圖
2006年05月25日,位於安徽省來安縣的半塔集保衛戰舊址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半塔保衛戰的勝利,對黨領導的新四軍在華中地區取得反頑作戰全面勝利和創建皖東抗日民主根據地起到關鍵作用。實現了中共中央“鞏固華北,發展華中“的戰略方針。
半塔保衛戰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頑固派企圖由桂頑和韓頑對江北新四軍部隊實行東西夾擊,消滅江北部隊的陰謀。
半塔保衛戰創造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範例。葉飛曾說,他後來在指揮保衛郭村的戰鬥中就運用了半塔保衛戰的經驗。陳毅曾給半塔保衛戰高度評價。他說,半塔保衛戰是固守待援的範例,在華中先有半塔,後有郭村。還說。有了半塔,就有了黃橋。
半塔保衛戰勝利,為把皖東抗日民主根據地的中心放在半塔舉行了一個奠基禮。隨著半塔保衛戰的節節勝利,劉少奇率中共中央中原局從路西來到半塔,新四軍江北指揮部也在張雲逸的率領下,隨中原局由路西到達半塔集。
為紀念在抗日戰爭和半塔保衛戰中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1944年3月,淮南行政公署主任方毅特乘羅炳輝師長召開軍政民座談會之便,提議社會各界人士捐款在半塔保衛戰主戰場——頭道光山上建築壯嚴烈士塔一座。與會代表一致通過,併當場推薦羅炳輝、方毅、蕭望東(二師政治部主任),朱雨江(路東參議會副參議長)等9人組成築塔委員會,羅炳輝任主任委員,方毅、朱雨江為副主任委員。負責築塔事宜。1946年,我軍因戰略轉移,撤離半塔,烈士塔建造一半就停工了。
新中國建立后,來安人民緬懷先烈豐功偉績,於1958年開始續建半塔烈士塔,並以紀念塔為中心,依山而築,建造一座氣勢雄偉,風景秀麗的烈士陵園。
紀念塔矗立在光山之峰,高10米,為四方台體。塔頂屹立著身背斗笠、大刀、持槍遠視、威武雄壯的新四軍戰士的雕像,這尊大理石雕像是在陳毅元帥親切關懷下,由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教師們精心雕鑿的,塔的正面為陳毅元帥親筆題寫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八個雄渾遒勁的大字,背面是張愷忛同志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題詞。紀念塔前立著大理石紀念碑,上面刻著張雲逸1964年5月1日撰寫的碑文。紀念廣場,東西兩側建兩座對稱的琉璃瓦涼亭。塔的西側是存放革命史料的陳列館。
2006年6月,半塔保衛戰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8底,經安徽省政府民政廳批准,半塔烈士陵園更名為皖東烈士陵園。2009年7月,皖東烈士陵園被國家民政部命名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2007年底來安縣委、縣人民政府決定自籌資金對半塔烈士陵園進行改造升級,重新建造皖東革命紀念館。紀念館為四合院構造,由新四軍第二師紀念館,劉少奇在皖東紀念館,半塔保衛戰紀念館組成。烈土塔前廣場採用大理石板材鋪設,整個皖東烈土陵園重新修葺一新。2010年半塔保衛戰勝利70周年時重新對外開放。一個更加壯嚴、雄偉,靚麗的皖東烈士陵園展現在人們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