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爾·杜飛
勞爾·杜飛
勞爾·杜飛(Raoul Dufy,1877年6月4日-1953年3月23日)早期作品先後受印象派和立體派影響,終以野獸派的作品著名。其作品色彩艷麗,裝飾性強。他的作品除了繪畫,還在掛毯、壁畫、紡織品和陶瓷設計中被廣泛採用。
杜飛出生於諾曼底的勒阿弗爾,是一位法國畫家。
14歲輟學進入一家咖啡進口公司工作。1895年他開始在勒阿弗爾市立美術學校聽藝術夜課。1900年杜飛獲得了一筆獎學金后,去巴黎美術學院學習。1901年他入選法國藝術家沙龍,展出《勒阿弗爾的黃昏》。1905年,杜飛受馬蒂斯作品的啟發,開始創作野獸派繪畫。1909年他又受塞尚的影響,並開始為紡織物設計花樣。他的藝術風格於1920年前後達到成熟。1938年,他為萬國博覽會創作了巨幅裝飾畫(60米x10米)。1949年,他離開家鄉佩皮尼昂,定居巴黎。1953年3月23日去世。
19世紀末,法國繪畫的發展達到巔峰,被稱為“印象派”的一群畫家們,描繪景物在外光照耀下時時刻刻產生變化的瞬間印象,促使視覺藝術達到最高純度。印象派成為19世紀繪畫落幕時壯麗的壓軸好戲,同時還是邁入20世紀現代美術舞台前奏的序曲。年輕的藝術家們,已經感知新時代的來臨,於是用自己的手,打開自己的窗戶,開始呼吸現代的空氣。1905年抬頭的野獸派即是點燃20世紀最初烽火的革新運動。
就在此時,杜飛——一位在陽光照耀、海風吹拂中成長的青年,滿懷著對藝術的熱愛來到巴黎。在進入美術學校學畫、看畫展、與畫友交往之間,杜飛先從印象派入手,後來又嘗試立體派的繪畫,最後加入野獸派青年畫家行列,與馬蒂斯、甫拉曼克、佛利埃斯等共同活躍在當時畫壇。杜飛的際遇真可謂如魚得水,從一開始就步入繪畫的坦途,而他一生的畫家生涯也充滿歡樂與光彩,為20世紀初葉的繪畫,創作了鮮麗的一章。
杜飛擅長風景畫和靜物畫,他運用單純線條和原色對比的配置,活潑的筆觸,將物體誇張變形,追求裝飾效果。後期從事織物圖案、陶瓷畫、壁畫的設計製作,留下許多傑出代表作。喜愛率直地描繪自然與生命,流露出優雅而又敏捷靈動的氣質,是他藝術創作的最大特質。在同時代畫家中間,杜飛也讓人覺得比誰都年輕,這是因為他的繪畫始終給人永遠年輕的印象。杜飛在他爽朗輕快、典雅規律的繪畫中,表現了拉丁的澄明,陽光充溢,色彩亮麗,非常具有法蘭西的活潑浪漫特質。
Raoul Dufy創立了“色彩-光線理論”:他認為,色彩的明暗度在光線下是相同的,勝過色彩本身;色彩捕捉住光線,是屬於整體性的。每一個主體或每一組主體,都有自己的光線,他們接受相同的反射及藝術家的決定安排,以色彩來創造出光線,而非反之。藝術家可以給任何物體任何顏色,但卻不能創造光源。因此他反對摹寫大自然,有重組景物的觀念.
在Raoul Dufy的畫作中,經常見到的幾個主題是:海、音樂、裸體與畫室、搬運工人、跑馬場。
在1948年,考克多發表了《杜菲(飛)論》,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
作品鑒賞之《掛著旗子的街道,勒阿弗爾》(圖片未搜索到,以為有機會再給予補充.)
在這幅畫里,他把旗子的色塊當成了畫面重要的構成要素。那一面面由紅、白、藍的條塊所組成的法國國旗,既加強了街景的華美與節慶氣氛,同時又在畫面上產生抽象的幾何圖案意味。在這幅畫中,那些似乎被誇大了好幾倍的旗子,佔據著很大的面積;而下部那些人物形象,則看上去是那樣矮小,與旗子形成鮮朋的對照。杜飛對於舊日現實主義的幻覺表現毫無興趣,他顯然感到沒有必要確切地表現那一面面旗子是如何掛在兩邊的房屋之上。這些旗子似乎是透明的,在左下角的旗子上我們可看見兩個人物清楚地映透出來。令人稱奇的是,該畫雖然採用野獸派的大色塊平塗,但色彩效果卻並沒有節日的那種熱烈感,而全畫的基調也是如此。畫面的白色並不真那麼白,而是被輕淡的灰色所減弱,這使全畫具有某種莊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