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成立於1958年,是經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批准、農業部籌建的國家農業專業研究機構。1959年4月經山東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正式增名“山東省煙草研究所”。1987年經國家科委、勞動人事部批准,增掛“中國煙草總公司青州煙草研究所”牌子,實行以中國農業科學院為主的三重領導體制,是中國唯一的國家級煙草農業科研事業單位。

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承擔引領中國煙草農業科學技術發展、組織中國農業科研協作、培養高層次農業科研人才的任務,設置了煙草遺傳育種、煙草功能基因組、煙草栽培與調製、煙草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煙草功能成分與綜合利用、煙草病蟲害防控6個研究方向。

根據2016年3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有在職職工206人;有農業部重點實驗室2個,煙草行業重點實驗室2個,中國農業科學院重點開放實驗室1個,6支所級科研創新團隊;有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8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博士后工作站。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1948年9月,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山東省農業試驗場。佔地182.5畝,職工10餘人,受省農業廳領導,主要任務之一是開展烤煙種植的試驗研究。
1949年5月,更名為山東省煙草改良場,隸屬關係不變。
1951年1月,易名山東省煙草試驗場,屬山東省農業科學研究所領導。
1952年3月,因場地過小,與益都縣農場對調。
1955年4月,省農業廳決定,改建為山東省益都農業試驗站,分煙草、糧食兩組。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1958年春,糧食組人員遷往坊子農場。4月,農業部下達文件組建煙草研究所。9月22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以山東省益都農業試驗站為依託,在山東省益都縣(現青州市)正式建立。
1959年4月,增名“山東省煙草研究所”。
1987年,增掛“中國煙草總公司青州煙草研究所”牌子。
2004年10月18日,經農業部、青島市政府、中國農科院批准搬遷青島。
2005年4月30日,經中編辦批准,法人註冊地點由青州變更為青島,同時黨團關係也由濰坊市轉移到青島市。
2013年10月,研究所成為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第二批試點單位。
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
2015年10月,經逐級推薦、專家評議,人力資源保障部、中國博士后管委會研究,批准在研究所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科研條件


人員編製

根據2016年3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有在職職工206人,離退休人員141人。在職人員中,專業技術人員168人,45歲以下專業技術人員119人,占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71%。正高職稱專家29人,副高職稱專家54人,中級職稱62人。具有博士學位49人,碩士學位66人,碩士以上學歷佔在職職工的50%以上。博士、碩士生導師51人,博士后研究人員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7人,農業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煙草行業學科帶頭人2人,中國農業科學院青年英才計劃入選者2人,國家公益性行業專項首席科學家1人,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6人。
農業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王元英、劉洪祥
國家公益性行業專項首席科學家:王元英
煙草行業學科帶頭人:王元英、劉洪祥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王樹聲、王元英、郭永峰、孔凡玉、張忠鋒、王鳳龍
中國農業科學院青年英才計劃入選者:孔英珍等
高級專家:
高級專家
類別姓名
正高級專家王元英、王樹聲、王鳳龍、梁洪波、王志德、孫福山、劉好寶、管輝、王允白、李毅君、孫玉合、石屹、徐宜民、張忠鋒、馮全福、錢玉梅、時焦、孔凡玉、申國明、劉貫山、郭承芳、陳剛、羅成剛、郭永峰、徐秀紅、孔英珍、杜詠梅
副高級專家丁昌敏、孫希芳、張懷寶、徐秋萍、商耀、劉新民、劉偉、章啟發、張連、張文麗、付憲奎、戴培剛、任廣偉、許立峰、竇玉青、邱軍、陳志強、梁曉芳、李義強、冀永清、張久權、吳潔、陳德鑫、楊愛國、董建新、劉艷華、常愛霞、王傳義、王靜、張成省、王紹美、任民、王衛鋒、馬興華、申莉莉、劉少雲、龔達平、李鳳霞、陳愛國、孫惠青、王新偉、楊金廣、遲立鵬、宋志美、王倩、張繼光、王秀芳、王秀國、曹鵬雲

科研部門

根據2016年3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設有8個科研部門,有農業部重點實驗室2個,煙草行業重點實驗室2個,中國農業科學院重點開放實驗室1個,中國農業科學重點科技創新團隊2個,6支所級科研創新團隊。
農業部重點實驗室:農業部煙草生物學與加工重點實驗室、農業部煙草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
煙草行業重點實驗室:煙草行業煙草基因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煙草行業煙草病蟲害監測與綜合治理重點實驗室
中國農業科學院重點開放實驗室: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遺傳改良與生物技術重點開放實驗室
中國農業科學重點科技創新團隊:
名稱負責人
煙草遺傳育種創新團隊王元英
煙草栽培營養與調製加工創新團隊王樹聲
所級科研團隊:煙草遺傳育種科研團隊、煙草功能基因組科研團隊、煙草栽培與調製科研團隊、煙草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科研團隊、煙草功能成分與綜合利用研究科研團隊、煙草病蟲害防控科研團隊

合作交流

• 國際合作
學術交流
學術交流
根據2016年3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派出專家10餘人次進行技術援外工作;派出專家學者100餘人次到美國、日本、辛巴威、匈牙利、土耳其、巴西等國進行學習考察與合作研究。邀請和接待國際著名煙草專家、學者60批200餘人次來訪和進行學術交流。與美國康奈爾大學加拿大圭爾夫大學、美國園藝學研究實驗室等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並共建了“中加植物病蟲害綜合治理聯合實驗室”、“中美植物衰老聯合實驗室”,植物保健功能成分等國際合作平台正在籌建中。
• 院地合作
根據2016年3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常年有60餘名專家活躍在煙葉生產技術服務的主戰場。構建起覆蓋中國80%煙區的技術推廣和科技興農網路,每年僅為煙農增收一項達10億元。在山東聯合開發了諸城煙草科技試驗站,開展經濟發達地區農業科技的相關課題研究;在四川設立了西南煙草試驗基地,滲透關於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業技術項目;在皖南設立了現代煙草農業高科技示範園。在中國17個植煙省建立了85個核心科技示範園區,開展農業高新技術的試驗、中試、示範和技術創新。

設施資源

• 館藏資源
根據2016年3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館藏圖書、資料、期刊共60000餘冊(部),保存煙草種質資源5300多份,獨家保存量居世界首位。
• 儀器設備
根據2016年3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專用科研儀器設備1300餘台(套)。有科研、實驗用房(樓)等總建築面積40000餘平方米,專用科研儀器設備1300餘台(套),試驗用地73.6公頃。其中,青州試驗基地27.6公頃,青島試驗基地31.4公頃,西昌試驗基地14.6公頃。
截至2015年12月,農業部煙草生物學與加工重點實驗室儀器設備總值1320萬元,其中10萬元以上大型儀器設備總值1044萬元。農業部煙草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青島)配備有氣質聯用儀、液質聯用儀、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儀等儀器設備100餘台(套)。煙草行業煙草基因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有遺傳分析儀、熒光定量PCR儀、高速離心機、生物倒置顯微鏡等儀器設備,價值1448.5萬元,其中10萬元以上設備40餘台(套),價值1250萬元。煙草行業煙草病蟲害監測與綜合治理重點實驗室有全溫震蕩培養箱、自動進樣儀等儀器6台套,價值20萬元。國家煙草改良中心有液質聯用儀、ICP-MS、基因分析儀、蛋白質雙向電泳儀、生物信息學分析平台、人工氣候室、超速離心機、超低溫冰箱、細胞 融合儀、紫外分光光度計、酶標儀、熒光定量PCR儀、凝膠掃描儀、遺傳分析系統、生物顯微鏡、倒置生物顯微鏡、高效生物層析系統等儀器設備400餘台(套),價值3000餘萬元。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 獲獎概況
根據2016年3月研究所官網顯示,1978年以來,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共取得科研成果172項,其中國家級獎13項,省部級獎75項。
國家級獲獎概況 
序號成果名稱獲獎類型及等級獲獎時間
1煙草單倍體育種科學大會獎1978年
2農藥安全使用標準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981年
3聚乙烯膜覆蓋栽培技術(煙草)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987年
4中國糧食和經濟作物發展綜合研究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88年
5山東省烤煙優質栽培技術開發試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988年
61989年度《農藥合理使用準則》(一)(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89年
7我國地方晾曬煙資源普查和品質鑒定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992年
8煙草種間體細胞雜交育成新品系進入生產應用階段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993年
9優質豐產多抗(耐)廣適性烤煙新品種中煙90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5年
10煙草侵染性病害調查研究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995年
11煙草品種資源收集、繁種、鑒定和利用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995年
12中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評價與利用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03年
13中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本底多樣性和技術指標體系及應用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09年
資料來源:具體獲獎成果詳見: 
• 項目承擔
截至2015年12月,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煙草行業煙草基因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承擔的科研項目30項,其中國家煙草專賣局11項,省級或其它部委9項。完成並通過鑒定的科研項目16項,完成並推廣的科研項目8項。國家煙草改良中心共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100餘項,總經費突破1億元。
• 論文發表
根據2016年3月研究所官網顯示,1978年以來,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共出版科技專著40餘部,編寫教材5部,發表學術論文3000餘篇。
截至2015年12月,煙草行業煙草基因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正式發表論文50餘篇,SCI 8篇,國際學術交流會議上宣讀4篇,在國外期刊上正式發表的科技論文5篇,參編專著4部,主持制定的國家標準2項、行業標準2項。共煙草行業煙草基因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發表論文SCI論文8篇,其中頂尖SCI期刊1篇(第二完成單位),院選核心SCI期刊2篇,累計影響因子21.576。發表國際會議論文1篇,中文論文12篇,其中EI收錄1篇,院選中文核心5篇。主編著作2部,參編著作1部。國家煙草改良中心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400餘篇,主編專業著作7部。青島煙草資源與環境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育成烤煙品種8個,獲得專利40餘項,發表論文500餘篇。
• 專利及其他
根據2016年3月研究所官網顯示,1978年以來,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共育成30多個國審煙草新品種。制定、修訂國家和行業標準60餘項。
截至2015年12月,煙草行業煙草基因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主持制定的國家標準2項、行業標準2項。 2014年,煙草行業煙草病蟲害監測與綜合治理重點實驗室研究室共獲授權發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制定行業標準1項,軟體著作權3項。國家煙草改良中心培育並通過國家審定的煙草新品種8個。青島煙草資源與環境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育成烤煙品種8個,獲得專利40餘項。

學術期刊

• 《中國煙草科學》
中國煙草科學
中國煙草科學
原刊名稱為《中國煙草》,創刊於1979年,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主辦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中國煙草總公司青州煙草研究所。1997年,《中國煙草》更名為《中國煙草科學》。主要辟有煙草遺傳育種、栽培技術、植物保護、調製分級、生理生化、綜合信息、實用技術、煙葉工業利用、專論等欄目。
期刊曾獲得山東省科委評為優秀級科技期刊,被《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文摘》、皇家化學學會系統列文摘、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維普MARC數據、維普DC數據收錄,中國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 學科概況
2015年10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博士后管委會批准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設立博士后工作站,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博士后流動站聯合招收博士后。根據2016年3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有一級學科4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和8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博士后工作站。
博士后工作站:作物學、植物保護
學科授予列表
學位一級學科二級學科研究方向
博士0901作物學090101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1.作物栽培
090102作物遺傳育種1.作物遺傳育種理論與方法
090102作物遺傳育種1.分子育種
0904植物保護090401植物病理學1.分子植物病理學
0901作物學090101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
1.作物栽培理論與技術
2.作物生理生態
3.耕作制度與農田生態
090102作物遺傳育種
1.作物遺傳育種理論與方法
3.分子育種
090121農產品質量與食物安全
1.農產品加工與貯藏
2.農產品質量與安全
3.農產品標準與檢測技術
0904植物保護090401植物病理學
1.分子植物病理學
3.植物病害流行學
5.植物病害檢疫與防治
專業學位095101作物不區分研究方向
095104植物保護不區分研究方向

教學建設

根據2016年3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有在籍全日制統招博士、碩士研究生110餘人。從1990年至今,已培養出博、碩士研究生200餘人,與高校聯合培養煙草專業碩士和本科生近300人。每年統招研究生招生人數為30人。

文化傳統


所徽

釋義:所徽設計採用“煙草所”的三個漢語拼音首位字母(Y、C、S)變形而成。利用Y、C、S變形構成一架顯微鏡,表明“煙草所”的職能是從事科學研究。Y的第一筆為橘黃色煙葉變形,寓意研究所取得的豐碩科技成果和金色收穫。
變形的綠色線條環繞著煙草所的三個字母,凸顯了所徽的簡潔與動感,綠色代表生機和活力,象徵著研究所充滿活力,蓬勃發展。變形而成的圓形線條,是地球的輪廓,體現了煙草所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科研理念,也蘊含著煙草所的發展具有無比廣闊的空間。

所旗

所徽
所徽
釋義:旗幟圖形是以煙草的拼音縮寫字母YC、綠葉、科技環為設計元素融合而成。
字母YC筆畫變形后又抽象成兩片綠葉,直觀突出了煙草科研機構專業的特徵和特點。
綠葉也象徵著綠色、環保、生機和活力,寓意著煙草研究所的快速發展和廣闊前景。整體向上的造型體現著“厚積勃發、勇於探索、開創未來”的時代科研精神。
外圍的科技之環,象徵著煙草科研行業的不斷進步,圖形也蘊含著人與大自然和諧的理念。
標誌造型簡潔大方,主題突出,內涵豐富,易於識別和製作。
中文標準字體:方正大黑簡體;英文標準字體:Arial(標準體)。

所訓

博學,篤行,創新,奉獻
釋義:“博學”既指廣泛學習,也指學問淵博。意在引導全體職工嚴謹治學,博採眾長,博覽全書,勤奮進取,努力成長為專業精通、學識淵博、全面發展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
“篤行”意為專心實行,認真實踐。意在倡導全體職工以腳踏實地的態度來對待工作,以嚴謹科學的態度來對待學術,以持之以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弄虛作假,不貪圖虛名,求真務實,身體力行,在實踐中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
“創新”就是不拘陳規,開拓進取,敢於探索。意在要求全體職工時刻保持勤于思考,敢為人先的品質和膽識,自覺培養勇於創新、善於創新的勇氣和才幹,不斷激發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思維,為全面提升我所的自主創新能力提供不竭動力。
“奉獻”是一種不求回報的給予,它既是一種高尚的情操,也是一種平凡的精神;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人生價值的最終體現。意在期望全體職工以所為家、愛崗敬業,為科技的進步貢獻力量,為事業的發展揮灑青春。

機構領導


現任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所長,黨委副書記王元英
黨委書記,副所長許發輝
副所長,副書記王樹聲
副所長張忠鋒,梁富昌

歷任領導

歷任所長 
任期姓名
1958.12-1968.8陳瑞泰
1978.3-1985.10陳瑞泰
1985.10-1995.6蘇德成
1995.6-1999.3朱賢朝
1999.3-2008.3管輝
2008.3至今王元英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