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譚獨立電影獎

哥譚獨立電影獎

哥譚獨立電影獎(Gotham Independent Film Awards)原名是美國電影哥譚獎(Gotham Awards),由美國獨立電影製片協會(Independent Feature Project,縮寫IFP)創辦於1991年。現已發展成為美國第二重要的獨立電影獎項(第一是聖丹斯),同時它是美國頒獎季中的第一個獎項。“哥譚”這個名字取自紐約的別稱。“哥譚獎”是美國獨立電影界年度最重要的獎項,其評選對象通常都是沒有在主流院線大規模上映的獨立電影,其中有許多都是導演處女作。IFP為了明確該獎項的獨立性,在2008年正式更名為“哥譚獨立電影獎”(Gotham Independent Film Awards),與主流商業片的界線被劃分得更加清晰。

歷屆回顧


歷屆哥譚獨立電影獎回顧
第1屆哥譚獨立電影獎第2屆哥譚獨立電影獎第3屆哥譚獨立電影獎第4屆哥譚獨立電影獎
第5屆哥譚獨立電影獎第6屆哥譚獨立電影獎第7屆哥譚獨立電影獎第8屆哥譚獨立電影獎
第9屆哥譚獨立電影獎第10屆哥譚獨立電影獎第11屆哥譚獨立電影獎第12屆哥譚獨立電影獎
第13屆哥譚獨立電影獎第14屆哥譚獨立電影獎第15屆哥譚獨立電影獎第16屆哥譚獨立電影獎
第17屆哥譚獨立電影獎第18屆哥譚獨立電影獎第19屆哥譚獨立電影獎第20屆哥譚獨立電影獎
第21屆哥譚獨立電影獎第22屆哥譚獨立電影獎第23屆哥譚獨立電影獎第24屆哥譚獨立電影獎
第25屆哥譚獨立電影獎第26屆哥譚獨立電影獎第27屆哥譚獨立電影獎第28屆哥譚獨立電影獎

獲獎名單


第15屆(2005年)

最佳影片:《卡波特》
最佳突破導演:伯納特·米勒《卡波特》
最佳突破演員:艾米·亞當斯《六月蟲》
最佳集體表演:《魷魚和鯨》
最佳紀錄片:《輪椅上的競技》

第16屆(2006年)

最佳影片:《半個納爾遜》
最佳紀錄片:《伊拉克碎片》
最佳新人導演:雷恩·弗萊克《半個納爾遜》
最佳樂團演員:琳賽·洛翰《草原一家親》
最佳新人演員:菊地凜子《通天塔》、莎莉卡·艾普斯《半個納爾遜》
最佳群像演技:《通天塔》

第17屆(2007年)

最佳影片:《荒野生存》
最佳紀錄片:《神經病》
最佳群戲表演:《在惡魔知道你死前》
最佳突破導演:克雷格·佐培爾《偉大之聲》
最佳突破演員:艾倫·佩吉《朱諾》
最佳未上映影片:《Frownland》
年度貢獻獎:哈維爾·巴爾頓《老無所依》、米拉·奈爾《同名同姓》

第18屆(2008年)

最佳影片:《冰河》
最佳紀錄片:《水的困擾》
最佳群戲表演:《提喻紐約》、《午夜巴塞羅娜》
最佳突破導演:蘭斯・漢米爾《沙囊》
最佳突破演員:梅里薩・里奧《冰河》
最佳非上映影片:《藍調之歌》
榮譽獲:佩妮洛普・克魯茲(演員)、謝拉・尼文絲(製片人)、馬文・范・皮布爾斯(導演、製片、演員、剪輯)、加斯・范・桑特(導演)

第19屆(2009年)

最佳影片:《拆彈部隊》
最佳紀錄片:《食品公司》
年度突破導演:羅伯特・塞西爾《狂熱粉絲》
年度突破演員:卡特琳娜・薩維德拉《女僕》
最佳群戲表演:《拆彈部隊》
最佳未上映影片:《不必想念我》

第20屆(2010年)

最佳影片:《冬天的骨頭》
最佳紀錄片:《誓言》
最佳群戲表演:《冬天的骨頭》
最佳突破導演:凱文·阿斯徹《猶太毒販》
最佳突破演員:羅納德·布斯頓《長腿爸爸》
最佳未上映電影:《小洛克》
觀眾選擇獎:《等待超人》

第21屆(2011年)

最佳影片:《初學者》、《生命之樹》
最佳紀錄片:《讓世界更美好》
最佳群戲表演:《初學者》
年度突破導演:迪·瑞斯《賤民》
年度突破演員:菲麗希緹·瓊斯《愛瘋了》
最佳未全面上映電影:《Scenes of a Crime》
觀眾獎:《女朋友》
職業貢獻獎:導演大衛·柯南伯格、查理茲·塞隆、加里·奧德曼
行業貢獻獎:福克斯電影部的CEO湯姆·羅斯曼

第22屆(2012年)

最佳劇情片:《月升王國》
最佳紀錄片:《瘟疫求生指南》
最佳群戲表演:艾米麗·布朗特、羅絲瑪麗·德維特、馬克·杜普拉斯《姐妹情深》
年度突破導演:貝恩·澤特林《南方野獸》
年度突破演員:伊瑪亞特·科尼爾迪《無人知曉》
最佳未上映電影:《簡單美人》
女性導演處女作獎(25000美元獎勵):琳恩·梅耶霍夫《我的信仰》、斯塔西·帕森《震蕩》、維斯拉·維切特·瓦達肯《卡拉女孩》
觀眾選擇獎:《Artifact》(紀錄片)
榮譽獎:貝恩·澤特林《南方野獸》

第23屆(2013年)

最佳影片:《醉鄉民謠》
最佳女演員:布麗·拉爾森《少年收容所》
最佳男演員:馬修·麥康納《達拉斯買傢俱樂部》
最佳紀錄片:《殺戮演繹》
突破導演獎:瑞恩·庫格勒《弗魯特維爾車站》
突破演員獎:邁克爾·B·喬丹《弗魯特維爾車站》
觀眾選擇獎:《四根弦的生活》
女電影人獎:Gita Pullapilly(導演), Beneath the Harvest Sky

第24屆(2014年)

最佳影片:《鳥人》
最佳紀錄片:《第四公民》
年度突破導演獎:安娜·莉莉·阿米波 - 《獨自夜歸的女孩》
最佳男演員:邁克爾·基頓 -《鳥人》
最佳女演員:朱麗安·摩爾 -《我想念我自己》
年度突破演員:泰莎·湯普森 -《親愛的白種人》
獨立電影觀眾選擇獎:《少年時代》
女性電影人聚光燈獎:《弟兄們教我的歌》
評審團特別獎-集體表演:錢寧·塔圖姆、馬克·魯法羅、史蒂夫·卡瑞爾 《狐狸獵手》

第25屆(2015年)

最佳影片:《聚焦》
最佳紀錄片:《沉默之像》
年度突破導演獎:喬納斯·卡皮納諾《地中海》
最佳編劇:托馬斯·麥卡錫、 Josh Singer《聚焦》
最佳男演員獎:保羅·達諾《愛與慈悲》
最佳女演員獎:蓓爾·保利《少女日記》
年度突破演員獎:瑪雅·泰勒《橘色》
觀眾大獎:《橘色》
年度突破劇集(Longform):《黑客軍團》
年度突破劇集(Shortform):《Shugs and Fats》

第26屆(2016年)

最佳影片:《月光男孩》
最佳女演員:伊莎貝爾·於佩爾《她》
最佳男演員:卡西·阿弗萊克《海邊的曼徹斯特》
最佳編劇:巴里·詹金斯《月光男孩》
最具突破導演獎:泰雷·愛德華·舒爾茨《克莉夏》
最具突破演員獎:安雅·泰勒·喬伊《女巫》
群體表演獎:《月光男孩》
觀眾選擇獎:《月光男孩》
最佳紀錄片:《辛普森:美國製造》
最佳長劇:《瘋狂前女友》
最佳短劇:《她的故事》
致敬獎:艾米·亞當斯、伊桑·霍克和奧利弗·斯通

第27屆(2017年)

最佳影片:《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最佳女演員:西爾莎·羅南《伯德小姐》
最佳男演員:詹姆斯·弗蘭科《災難藝術家》
最佳編劇:喬丹·皮爾《逃出絕命鎮》
最具突破導演獎:喬丹·皮爾《逃出絕命鎮》
最具突破演員獎:提莫西·查拉梅《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群體表演獎:《泥土之界》
觀眾選擇獎:《逃出絕命鎮》
最佳紀錄片:《堅強之島》
最具突破長劇:《亞特蘭大》
最具突破短劇:《The Strange Eyes of Dr. Myes》
特殊榮譽獎:艾爾·戈爾、索菲亞·科波拉、愛德華·拉奇曼、達斯汀·霍夫曼、妮可·基德曼、傑森·布魯姆

第28屆(2018年)

最佳影片:趙婷《騎士》
最佳男演員:伊桑·霍克《第一歸正會》
最佳女演員:托妮·科萊特《遺傳厄運》
評審團特別獎最佳群戲:奧利維亞·科爾曼、艾瑪·斯通、蕾切爾·薇茲《寵兒》
最佳編劇:保羅·施拉德《第一歸正會》
最佳突破導演:博·伯翰《八年級》
年度突破演員:艾爾西·費舍爾《八年級》
最佳紀錄片:《黑爾郡的日與夜》
最佳突破劇集(長劇):《殺死伊芙》
最佳突破劇集(短劇):《195 Lewis》
觀眾選擇獎:《與我為鄰》

第30屆(2021)

最佳影片:《無依之地》
最佳男演員:里茲·阿邁德《金屬之聲》
最佳女演員:妮可·貝哈瑞《朱尼滕小姐》
最佳突破演員:金斯利·本-阿迪爾《邁阿密的一夜》
最佳紀錄片:《千審萬查》《時間》
最佳國際影片:《特徵可識別》
賓漢·雷突破導演獎:安德魯·帕特森《浩瀚的夜晚》
最佳劇本:《女人四十玩說唱》《十四歲》
最佳突破劇集-長篇:《守望者》
最佳突破劇集-短篇:《我可以毀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