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譚鎮

海南省海口市龍華區轄鎮

遵譚鎮位於海南省海口市南部,地處羊山腹地,是海口市的邊遠鄉鎮之一。東鄰龍泉鎮,南鄰新坡鎮,西鄰東山鎮,北鄰永興鎮。有羅經盤革命烈士紀念碑。美列公路經此。古迹有珠崖古廟(俗稱神廟)、丹發古井等。全鎮行政區域面積55.7平方千米。

1961年,從永興公社分出成立遵譚公社。1983年,改稱區公所。1987年3月,撤區設鎮。2002年10月16日,瓊山併入海口市,遵譚鎮劃歸龍華區管轄。截至2018年末,遵譚鎮戶籍人口27859人。截至2020年6月,遵譚鎮轄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遵譚墟。

歷史沿革


漢屬珠崖郡潭都縣。
隋屬崖州瓊山縣。
唐改瓊州
宋、元屬仁政鄉。
民國屬二遵鄉。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至1950年,屬瓊山縣第二區。
1951年,屬瓊山縣第八區。
1953年,屬瓊山縣第三區。
1957年,稱遵譚鄉。
1958年,划入龍塘公社。
1959年,划屬永興公社。
1961年,從永興公社分出成立遵譚公社。
1983年,改稱區公所。
1987年3月,撤區設鎮,隸屬瓊山區管轄。
1994年1月,瓊山撤縣設市。
2002年10月16日,瓊山併入海口市,遵譚鎮劃歸龍華區管轄。

鎮情概況

遵譚鎮位於海口市中南部,距市中心30公里。遵譚鎮地處羊山地區,西北高,東南低,最高點博丫嶺海拔95米。東連龍泉鎮、新坡鎮,西、南與秀英區東山鎮接壤,西北接秀英區永興鎮。總面積55.7平方公里。轄區內有小學1所,初中1所。
遵譚鎮
遵譚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遵譚鎮地處龍華區西部,東鄰龍泉鎮,南接新坡鎮,西連東山鎮,北臨永興鎮,全鎮行政區域面積55.7平方千米。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遵譚鎮轄東譚、咸東、咸諒、新譚、群力、龍合、遵譚7個村民委員會,下設75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遵譚鎮轄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遵譚墟。
遵譚鎮區劃詳情
新譚村群力村咸諒村龍合村
咸東村東譚村遵譚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遵譚鎮轄區總人口2774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863,另有流動人口15人。總人口中,男性14258人,佔51.4%,女性13486人,佔48.6%;14歲以下6990人,佔25.4%;15~64歲15717人,佔57.2%;65歲以上5037人,佔18.3%。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7634人,佔99.85%,黎族、苗族110人,佔0.15%。2011年,人口出生率18.41‰,死亡率5.28‰,人口自然增長率13.1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98人。
截至2017年末,遵譚鎮常住人口21956人。
截至2018年末,遵譚鎮戶籍人口27859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遵譚鎮財政總收入5617.95萬元,比上年增長3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011.36萬元,比上年增長28%。
2011年,遵譚鎮農民人均年收入4270元。
截至2018年末,遵譚鎮有1個工業企業,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超市或綜合商店19個。

農業

2011年,遵譚鎮有耕地面積25699.5畝,其中水旱田4470畝,坡地21225.5畝,人均0.9畝;可利用草地面積2700畝,林地面積35000畝。
2011年,遵譚鎮有糧食年播種11911畝,其中水稻6486畝,番薯4356畝,大豆1069畝。種植反季節瓜菜2145畝,香蕉2765畝,斯里蘭卡橄欖4350畝。養羊8700多隻,豬9813多頭等。
2011年,遵譚鎮農業總產值6945萬元。

工業

遵譚鎮以石料加工、傢具製造為主。2011年,遵譚鎮工業總產值1680萬元。

商業

2011年末,遵譚鎮有商業網點21個,職工76人,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250萬元。城鄉集貿市場(點)2個。年成交額2800萬元。

金融

2011年末,遵譚鎮轄區金融機構存款餘額5900萬元。

文化


地名由來

遵譚鎮因鎮政府駐地位於遵譚墟而得名。

文物古迹

遵譚鎮的儒馮村有口代古井———丹發井,井深28米,176級台階,丹發井的歷史頗為久遠,井口石碑上面的文字記載顯示,該井是明代經人工開鑿千層玄武岩石壁而得,井身四周斷石赫然。該井是海南建省前人工開挖用於挑水飲用得最深的古井,曾被稱為“廣東之最”。估計現在它也是“海南之最”。拾級入井,如入深洞,清涼之氣撲面而來。
在井底,抬頭仰望,頭頂上全是堅硬的玄武岩,陽光從“一線天”的窄縫中灑下幾縷。井底被石板封住,石板上留下兩個大小一樣的圓洞,一根水管和電纜伸進洞中,用電泵把水從下面抽上來,送進村民家中。吳乃乘告訴記者,這個井下去還有10多米深,才能見到清澈的井水。
在當地,到丹發井挑水卻是一門技術。當時這口井還不像現在這麼好走,現在的石階都是解放后鋪設的,方便村民下井取水。原來井道狹小,井道台階短小,只能踏半腳挑水,並且側身攀行,上井人與下井人相遇時,下井人只能從上井人兩腿之間的褲襠下通過,因此當地人也稱該井叫“褲襠井”。沒有一定的技巧,下井挑水很容易出事,在解放前,曾經有幾個村民下井挑水時,不慎摔到井底摔死了。
不僅取水十分不易,丹發井也並不是隨時都眷顧周邊的村民,每年的八九月份到年底,井水就乾枯了,要到來年雨季的時候才有水。
幾百年來,這裡家家戶戶都在屋檐下放置水缸接蓄雨水飲用。當地姑娘出嫁時,不看對方的人和房,而是數數屋前的水缸。當地還有這樣的民俗:姑娘出嫁時必須讓夫家簽字畫押,答應進門后不讓她挑水。2003年,在政府和企業的幫助下,在該村打了一口機井,從而結束當地村民世世代代飲水難的歷史。

交通


2011年末,遵譚鎮有主要交通線路4條,全長119.5千米。有遵譚客運站,日發客運汽車30班次,日均客流量約600人次。
2011年,遵譚鎮轄區交通發達,東距東線高速公路8千米,西距海榆中線公路5千米。轄區內有私營中巴客車20多輛,貨運汽車50多輛。
2011年,遵譚鎮有客運總量6.6萬人次,貨運總量14023萬噸。

社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遵譚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7處;農家書屋7間,藏書2萬多冊;八音隊8支,舞蹈隊3支,舞獅隊2支;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者52人。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遵譚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600人,專任教師15人;小學8所,在校學生1890人,專任教師18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學生1038人,專任教師8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遵譚鎮財政預算經費2074.24萬元,比上年增長25%。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30%,比上年增長10%。

科技事業

2011年末,遵譚鎮有農業科技站1個,科技人員13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遵譚鎮有鎮級衛生院1個。設有門診大樓、留醫部、婦產部、X光室、心電圖室等設備。有醫務人員50人。計生服務站1所,村級醫療室6所。全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5%以上。

社會保障

2011年末,遵譚鎮有農村低保障戶數473戶,人數862人,支出120萬元;五保戶139人,支出9.72萬元;國家撫恤優撫對象46人,支出18萬元;60歲以上定補2800人,支出210萬元;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1900人,共支出201.6萬元,比上年增長6.8%;農村臨時救濟780人次,支出12萬元,比上年增長7.6%。

基礎設施

● 廣播電視
2011年末,遵譚鎮政府、中小學校、7個村委會辦公室均配備電視教育網路。45個自然村有"村村通”廣播。有線電視用戶2800多戶,入戶率92%。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遵譚鎮轄區內有移動通信代辦點18家;郵政代辦點1家,年代辦信件15000多件。
● 給排水
2011年末,遵譚鎮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1千米,生產能力200噸/日,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5千米,污水治理工程1項。
● 供電
2011年末,遵譚鎮擁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座,高壓輸電線路1條,總長55千米。轄區內總用電量360萬千瓦時。

旅遊


遵譚鎮有多處著名的文化古迹,主要有珠崖郡治遺址、珠崖神廟、珠崖古井、珠崖神嶺、珠崖馬棚、珠崖靶場、噴泉、瓊州府五神廟、古牌坊、唐、宋代古墓群、文明書院、晏高書院、一門三將軍故居、咸諒炮樓、美萬鋪炮樓、廣東之最儒和古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