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坡街道

沙坪壩區北部街道

石井坡街道,隸屬於重慶市沙坪壩區,地處沙坪壩區北部,東臨嘉陵江與江北區相望,南接磁器口街道、童家橋街道,西靠歌樂山鎮,北連詹家溪街道和井口鎮,轄區總面積3.2平方千米,人口32915人(2020年)。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以前,石井坡街道一帶稱為石嶺團,隸屬巴縣龍隱鎮管轄;1978年6月,由雙碑街道改為石井坡街道。 2011年,石井坡街道總人口40895人。截至2020年6月,石井坡街道下轄7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石井坡216號。

2011年,石井坡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5.7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7.7億元。

歷史沿革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以前,名石嶺團,隸屬巴縣龍隱鎮管轄;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改團總製為保甲制,石嶺團劃為5保。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1月1日,成立兵工署第二十四廠,由廠警衛稽查組管轄。
1949年後,仍維持原有行政區劃。
1951年3月1日,原二十四廠更名為西南工業部第一二廠。
1954年4月20日,試點建立一二廠廠區街道辦事處;
1955年,由一二廠廠區街道辦事處改為石井坡廠區街道辦事處;
1958年,試點建立石井坡鎮。
1960年,石井坡鎮與詹家溪街道合併,成立雙碑公社。
1962年8月1日,恢復石井坡街道。
1968年,改名為前衛路街道。
1972年12月,前衛路街道又改成雙碑街道。
1978年6月,雙碑街道復為石井坡街道。

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石井坡街道地處沙坪壩區北部,東臨嘉陵江與江北區相望,南接磁器口街道、童家橋街道,西靠歌樂山鎮,北連詹家溪街道和井口鎮,其中遠祖橋社區形成一塊飛地置於井口街道的腹地,轄區總面積3.2平方千米。

行政區劃


2011年,石井坡街道下轄和平山、大河溝、建設坡、前進坡、光榮坡、老雙碑、中心灣、團結壩、遠祖橋9個社區;下設78個居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石井坡街道下轄7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石井坡216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500106006001111和平山社區
500106006003111建設坡社區
500106006005111光榮坡社區
500106006007111中心灣社區
500106006008111團結壩社區
500106006009111遠祖橋社區
500106006010111石濱路社區

人口民族


2010年,石井坡街道人口普查時常住總人口33184人,其中男性16673人,佔50.2%;女性16511人,佔49.8%;14歲以下2826人,佔8.5%;15—64歲25314人,佔76.3%;65歲以上5044人,佔15.2%;以漢族為主,達33129人,佔99.8%;有土家等11個少數民族,共55人,佔0.2%。
2011年,石井坡街道總人口40895人,全部為城鎮常住人口,城鎮化率100%;另有流動人口3147人。2011年,石井坡街道人口出生率5.5‰,人口死亡率9.0‰,人口自然增長率-3.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2780人。
2021年5月31日,重慶市沙坪壩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數據發布,截至2020年,石井坡街道人口數為32915人。

經濟


2011年,石井坡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5.7億元。2011年,石井坡街道有工業企業81家,職工3160人,其中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家,職工173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4.3億元。
2011年末,石井坡街道有商業網點140個,職工1200人。2011年,石井坡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7.7億元,比2010年增長25.5%。

文化


地名由來

石井坡街道因清初,當地居民在境內石坡地帶用石砌井,引貯岩水而得名。

交通


石井坡街道有G212國道縱貫境內。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石井坡街道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300人,專任教師40人;小學3所,在校生1100人,專任教師15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9%;初中1所,在校生360人,專任教師5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9%,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094人,專任教師53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石井坡街道有文化藝術團體15個,會員1015人;文化中心1個,建築面積620平方米;社區圖書室9個,建築面積253平方米,藏書1.2萬冊;每年定期舉辦為期一周的地區文化藝術節。2011年末,石井坡街道有群眾性體育場地25處,100%的城市社區安裝了健身器材。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石井坡街道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個,其中二級甲等醫院1所;病床330張,專業衛生人員280人。

社會保障

2011年,石井坡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1273戶,人數2132人,支出698.7萬元,比2010年減少11%,月人均273元,比2010年增長13.8%;城市醫療救助264人次,支出16.6萬元;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85人次,支出0.8萬元,比2010年減少46%;國家撫恤、補助優撫對象108人,安置義務兵、士官等281人,接收軍隊離退休幹部16人,接收無軍籍職工9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1.1萬元,比2010年增長30.7%;有社區服務設施9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9個,有社區日間照料床位數4張;新增就業人員1512人,有18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582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87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9%。
慰問困難戶
慰問困難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