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黨

中國青年黨

中國青年黨,是中華民國的一個政黨,簡稱青年黨,由一群主義派留學生在1923年於法國巴黎市創立。青年黨曾是中國現代史上僅次於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的第三大政黨,並於1949年隨著中華民國政府遷往台灣。

在戒嚴時期,青年黨於國民大會與立法院中尚有部份席次,但因內部派系林立,外受中國國民黨分化控制,與中國民主社會黨等在野黨派並無法有效制衡執政黨。1980年代後期黨禁解除之後,部份黨員相繼分裂另組政黨,而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本省籍人士則轉入民主進步黨。1990年代初期,中華民國國會全面改選后,青年黨更徹底失去席次、並迅速泡沫化,今在台灣政壇已無實質影響力。

目錄

概述


中國青年黨,1923年12月2日成立於法蘭西共和國巴黎。主要發起人有曾琦、李璜、李魯之、李不韙、張子柱、胡國偉、何魯之等人。1924年3月1日在巴黎召開第一屆代表大會,發起人均被推選為中央委員,還推選曾琦為委員長,何魯之、李璜、張子柱、李不韙、胡國偉、段震環分掌內務、外務、宣傳、組織、訓練、總務各部。1929年8月20日在瀋陽舉行第4次代表大會,正式定名為“中國青年黨”。該黨由地主、資本家、軍閥、政客及部分知識分子組成。抗日戰爭期間,一部分成員公開投靠日本。解放戰爭期間,進一步依附國民黨政權。該黨於1949年隨國民黨去到台灣。
該黨赴台初期,在政壇上尚能發揮些微小影響,在一些民意代表選舉中還能獲取一些席位。但在50年代后,其實力明顯衰退,在政壇上難以發揮制衡作用。導致這種狀況的內因是黨內派系林立,外因是國民黨分化控制。在台灣第一屆中央“民意代表”退職之前,青年黨在“國民大會”、“立法院”、“監察院”中有50多個席位,但在台灣的第二屆中央“民意機構”中則無一人當選。
青年黨自成立之後,內部一向不統一,到台灣后,各派別間的鬥爭逐漸公開化。1986年12月27日,青年黨召開第14屆三中全會,通過了15項黨務革新提案,確定了爭取報禁開放、制定政黨法、政黨地位平等、政黨經費應由國庫平均負擔等為該黨未來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