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生體系

國家事務

要了解公共衛生體系,就要對公共衛生及其服務進行簡單解釋。公共衛生是“通過評價、政策發展和保障措施來預防疾病、延長人的壽命和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的一門科學和藝術”。

“公共衛生服務”則是一種成本低、效果好的服務,是一種社會效益回報周期相對較長的、效益非即時顯現且評價複雜的、政府主導的服務。簡單的說,公共衛生就是疾病預防控制。在國外,多數疾病預防控制專業人員必須先讀完臨床醫學后,再續讀疾控專業,多是雙學位的,技能和待遇均高於專事臨床的醫師。體系,很好理解,它是一個縝密的系統。公共衛生體系就是疾病預防控制系統,這個系統由政府、主管部委(廳、局等)、實施中心(司中心院等)、疾控專業人員、保障醫療機構來協調組成。

2020年5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發布的202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基本介紹


其基本結構為:國家及其各級政府並財政和愛衛會→衛生部→防疫司→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省級衛生廳及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地市級衛生局及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縣市級衛生局及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鄉鎮(辦事處)衛生院防疫科→村(居委會)及社區衛生服務站和保障醫療機構並防治專業人員。其總任務是:負責轄區的疾病監測、預防、控制。
公共衛生體系
公共衛生體系
具體任務是:做好公共場所、學校、勞動、放射、食品等五大衛生監督監測管理;做好預防接種、消殺、從業人員體檢、衛生宣教、傳染病預防控制和救治;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建立並監控轄區人群健康信息,指導並治療患者,監測並報告相關信息;研究和預測轄區人群健康態勢,制修訂並實施防治規劃,調整防治方案等。所以,“公共衛生體系”應該是“由政府主導並全力支持的、集疾病監測、預防、控制和治療於一體的公共衛生工作系統”
公共衛生體系主要指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管理機構、醫療救治機構和公共衛生研究機構等。為了應對各種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些發達國家將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納入國防安全、經濟安全等現代大安全範圍之中。
當前,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總目標是,爭取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建立健全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衛生執法監督體系;用更長一段時間,完善農村初級衛生保健體系、城市基本醫療服務體系、環境衛生體系和財政經費保障體系,滿足城鄉居民的基本衛生服務需求,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

具體規劃


衛生事業十二五規劃
為適應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對衛生事業發展的新要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發〔2009〕6號)和《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12〕11號),編製《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1.加強重大疾病防控體系建設。開展重點疾病監測,加強傳染病網路直報系統建設和管理,完善疾病監測系統和信息管理制度。建立覆蓋城鄉的慢性病防控體系。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功能完善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網路。加強疾病防控實驗室檢測網路系統建設。建立傳染病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落實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員編製,優化人員和設備配置,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提高工作能力。
2.完善衛生監督體系。加強基層衛生監督網路建設。加強衛生監督監測能力建設,完善監測網路直報系統。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預警、食品安全標準和事故應急處置與調查處理體系。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建立比較完整的職業病防治體系,提高防治能力。加強環境衛生、放射衛生、學校衛生、傳染病防治、醫療執法等衛生監督能力建設。
3.加強婦幼衛生和健康教育能力建設。加強市、縣級婦幼保健機構能力建設。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健康教育工作網路,重點加強省、市級健康教育能力建設,提升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健康教育能力,完善健康素養監測體系。
4.加快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體系建設。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綜合監測預警制度,建立風險評估機制。加強國家級、省級緊急醫學救援和實驗室應急檢測能力建設,支持中西部地區加強衛生應急隊伍建設,到2015年,形成指揮統一、布局合理、反應靈敏、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體系。加強院前急救體系建設,重點提高農村地區急救醫療服務能力。
5.加強采供血服務能力建設。完善無償獻血服務體系,加強血站血液安全保障能力建設,積極推進血站核酸檢測工作,提高血站實驗室檢測能力。到2015年,血液篩查核酸檢測基本覆蓋全國。
建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醫院之間分工協作的工作機制,確保信息互通和資源共享,實現防治結合。加強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對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公共衛生服務的指導、培訓和監管。通過多種措施,增強醫院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提高公共衛生機構的醫療技術水平。
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社會事業改革發展
面對困難,基本民生的底線要堅決兜牢,群眾關切的事情要努力辦好。
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堅持生命至上,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制,完善傳染病直報和預警系統,堅持及時公開透明發布疫情信息。用好抗疫特別國債,加大疫苗、藥物和快速檢測技術研發投入,增加防疫救治醫療設施,增加移動實驗室,強化應急物資保障,強化基層衛生防疫。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要大幅提升防控能力,堅決防止疫情反彈,堅決守護人民健康。
提高基本醫療服務水平。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增加30元,開展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試點。對受疫情影響的醫療機構給予扶持。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嚴格食品藥品監管,確保安全。
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有序組織中小學教育教學和中高考工作。加強鄉鎮寄宿制學校和縣城學校建設,辦好特殊教育、繼續教育,支持和規範民辦教育,幫助民辦幼兒園紓困。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擴大高校面向農村和貧困地區招生規模。要優化投入結構,讓教育資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讓他們有更光明未來。
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上調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全國近3億人領取養老金,必須確保按時足額發放。完善退役軍人優撫安置制度。做好因公殉職人員撫恤。擴大失業保險保障範圍,將參保不足1年的農民工等失業人員都納入常住地保障。擴大低保保障範圍,對城鄉困難家庭應保盡保,將符合條件的城鎮失業和返鄉人員及時納入低保。對因災因病遭遇暫時困難的人員,都要實施救助。要切實保障所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民生也必將助力更多失業人員再就業敢創業。
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物等事業。加強公共文化服務,籌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倡導全民健身,使全社會充滿活力、向上向善。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社區服務功能。支持社會組織、人道救助、志願服務、慈善事業等健康發展。保障婦女、兒童、老人、殘疾人合法權益。完善信訪制度,加強法律援助,及時解決群眾合理訴求。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加強國家安全能力建設。依法打擊各類犯罪,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加強洪澇、火災、地震等災害防禦,做好氣象服務,提高應急救援和防災減災能力。實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相關建議


組接受採訪的是來自醫藥衛生界別的全國政協委員王辰與全國政協委員王階,他們就關於如何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體系等相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在回答記者關於中國抗擊疫情為什麼能取得顯著成效,經過這次疫情對於完善公共衛生體系有哪些建議時,全國政協委員王辰認為以下幾個方面至關重要:
首先,在醫學教育方面,我們要進一步加強。我們必須有一個真正的吸引優秀人才的機制來從醫,而且要有個良好的教育體制來培養這些人。另外,在這些人未來的職業中,能夠發揮好作用,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這也就是說,要想搞好醫學教育,重要的是能夠燦爛其職業前景,嚴格其培養過程,這是醫學教育要加強的重要方面。
再有一點是關於醫學研究。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生命科學的核心,坦率說就是醫學。因為醫學關乎民生福祉,醫學關乎經濟發展,醫學,也直接關乎社會安全。這次大疫,我們都得到了深刻的驗證和體現。21世紀作為生命科學和醫學的世紀,在醫學的研究上,我們國家一定要從構建國家醫學科技創新體繫上有個更深刻的考慮,而且要有個非常重大的現實行動。王辰認為,應當是構建一個國家級的、能夠引領統籌整個國家醫學研究大格局的國家級醫學研究機構。另外,我們設立一個國家級的對醫學、健康、科學基金,也是至關重要的。
還有一點,大家都在講,如何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要注重醫防結合。“醫”和“防”兩條線,過去是我們在專業體制上的一個特點,在今後,我們特別要注意,要促進醫防的融合,只有醫防融合起來,才能更加有力地應對重大挑戰,發揮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