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萊迪·摩克瑞

音樂家皇后樂隊主唱

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1946年9月5日-1991年11月24日,出生於坦尚尼亞桑給巴爾島,帕西人,英國男歌手,音樂家,搖滾樂隊皇后樂隊(Queen)的主唱。

摩克瑞以高亢璀璨的音色與戲劇化的表演方式著稱,他也賦有卓越的創作才華,寫下許多皇后樂隊的傳世作品,例如《波希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我們是冠軍》(We Are the Champions)、《Killer Queen》《Somebody to Love》《Don't Stop Me Now》等。

摩克瑞被稱為“英國的第一位亞裔搖滾巨星”。2002年在BBC舉辦的英國人心中“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票選活動中,摩克瑞排名第58位。2006年《時代周刊》亞洲版提名他為過去60年間最有影響力的亞裔英雄之一。他持續不斷地被票選為流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歌手之一。2005年在美國電視台MTV2和雜誌《Blender》組織的票選中摩克瑞被選為史上最偉大的男性歌手。2008年《滾石雜誌》編輯把他列為“100名史上最偉大的歌手”第18位。2009年在《Classic Rock》雜誌的票選中他被選為史上最偉大的搖滾歌手。音樂指南網站Allmusic稱他為“搖滾史上最偉大的藝人之一”,擁有“所有音樂中最偉大的聲音之一”。

1991年11月24日因艾滋病所引發的肺炎去世,在他公開自己病情(1991年11月23日)的僅僅一天後去世,年僅45歲。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寫真
寫真
1954年八歲的他被送去就讀一個位於Panchgani靠近孟買的寄宿學校——聖彼得學校(St. Peter's School)。小時候的他是個陽光且喜歡運動的孩子。尤其喜歡拳擊,善用左勾拳。在學時他組了一個學校樂團The Hectics,他是鍵盤手。當初的一個朋友形容他“有著詭異的將收音機里音樂在鋼琴上重現的能力”。也是這時候,他開始自稱“Freddie”。他在印度度過了他大部分的童年,與祖母和嬸嬸一起住。他在印度讀完了中學St. Mary's (ISC) High School,之後搬回桑給巴爾島。
1964年桑給巴爾島革命爆發,17歲的他跟著家人逃避戰亂搬離故鄉,遠到倫敦的Feltham定居。他進入了西倫敦的艾爾沃思工藝學院(Isleworth Polytechnic,現西泰晤士學院(West Thames College))主修藝術。最後,他在伊令藝術學院(Ealing Art College)取得了藝術與圖形設計的學士學位(皇后樂隊的標誌是他設計的)。他之後一生都保持著英國公民的身份。

演藝經歷

畢業后陸續加入一些樂團,並在倫敦的肯辛頓市場(Kensington)賣二手衣服維生。他也在希思羅國際機場(Heathrow International Airport)工作。當年的朋友記憶中他是一個“安靜害羞而對音樂有強烈興趣的年輕人”。1969年他組了樂團Ibex,之後重命名為Wreckage,但這團沒紅。之後他加入第二個樂團Sour Milk Sea,然而在1970年初,這團也解散了。
1970年4月加入了由吉他手布萊恩·梅(Brian May)和鼓手羅傑·泰勒(Roger Taylor)組成,當時名為Smile的兩人樂團。加入后,依照他的意思,團名改成了“Queen”,這也就是將在日後沿用數十年的名字。他未來提到這個自己所取的團名:“我當然知道其中有同性戀的意味在,但那只是其中一面而已。”也大約在這個時候,他合法申請將自己改名為“Freddie Mercury”。
佛萊迪·摩克瑞樂隊照
佛萊迪·摩克瑞樂隊照

個人生活


家庭生活

1946年出生在東非坦尚尼亞的桑給巴爾島上。父親Bomi Bulsara,母親Jer Bulsara都是帕西人,出身英屬印度。他有一個妹妹Kashmira。父母從印度搬來桑給巴爾島是為了獲得一個收銀員的工作。

情感生活

1970年後與瑪莉·奧斯汀(Mary Austin)展開交往。
1970年代中期開始了與PA唱片公司執行官David Minns的親密關係,兩人分手,但他始終將她視為一生中唯一的真正朋友。奧斯汀於2010年發表的回憶錄中提到自己在摩克瑞重病時仍不斷探望他,摩克瑞在死前也將自己的房產都留給了奧斯汀。David Minns多年後接受採訪時說:“他(摩克瑞)追我,他是如此痴迷的人,同時也很甜蜜。”
1980年左右開始出入同性戀場所及浴場。
1983年摩克瑞與德國籍的Winnie Kirchberger展開戀情,分手之後Winnie Kirchberger亦成為了摩克瑞一生的朋友。
1985年與一名男性髮型設計師吉姆·赫頓(Jim Hutton)開始一段長期的愛情關係。在此前他還有多位同性戀伴侶,Winnie Kirchberger後來在1987年被檢測出艾滋病,但其用藥物控制,於1991年因病去世。
雖然摩克瑞在舞台上是全然的自由奔放,但許多人提到私下的他是很內向而害羞的,他也極少接受訪問。他曾經這麼提到自己“當我在表演時我很外放,但內心裡其實是一個徹底不同的人”。
佛萊迪·摩克瑞表演照
佛萊迪·摩克瑞表演照

健康狀況

位於瑞士蒙特勒的佛萊迪·摩克瑞銅像
位於瑞士蒙特勒的佛萊迪·摩克瑞銅像
Hutton在1990年被檢測出艾滋病。Hutton在摩克瑞生命的最後六年一直陪著並照顧著患病的他,也是在他死前最後在他床邊的幾人之一。Hutton並提到摩克瑞死前手上戴著他給他的結婚戒指。
據愛人Jim Hutton說,他在1987年春天就驗出了艾滋。這時候,摩克瑞在訪問中仍然否認自己患有艾滋。雖然他否認,但在這數年中,由於他日漸消瘦的外型、在皇后樂隊巡迴演唱中的缺席及過去愛人透漏給小報的消息等等,依然讓英國媒體瘋狂地追蹤著他的健康狀況。在他死前,他幾乎是隨時被狗仔隊跟拍的。其中《太陽報》(The Sun)寫了許多文章聲稱他有艾滋。
1991年11月22日摩克瑞打電話給皇后樂隊的經紀人Jim Beach,請他來自己在倫敦肯辛頓的家,準備發表一項公開聲明。第二天,11月23日以下這篇聲明以摩克瑞的身份公開發表了:
Following the enormous conjecture in the press over the last two weeks, I wish to confirm that I have been tested HIV positive and have AIDS. I felt it correct to keep this information private to date to protect the privacy of those around me. However, the time has come now for my friends and fans around the world to know the truth and I hope that everyone will join with my doctors and all those worldwide in the fight against this terrible disease. My privacy has always been very special to me and I am famous for my lack of interviews. Please understand this policy will continue.
然而第二天,1991年11月24日就過世了,享年45歲。官方死因是艾滋病引起的肺炎。雖然他很多年都沒有參加宗教活動,但他的葬禮是以瑣羅亞斯德教儀式進行。艾爾頓·強(Elton John)、大衛·鮑伊與皇后樂隊另三名團員參加了葬禮。他被葬在肯薩爾綠野公墓(Kensal Green Cemetery)。
依照其遺言,他將房產和版權給了他的摯友瑪莉·奧斯汀,其他的給了父母和妹妹。他另外還留了500,000英磅給他的廚師Joe Fanelli、500,000英磅給個人助理Peter Freestone、100,000英磅給司機Terry Giddings,以及500,000英磅給Jim Hutton。
瑪莉·奧斯汀現在依然和自己家人住在摩克瑞留給她位於肯辛頓的家。Hutton則在1995年永久遷居到了愛爾蘭共和國,他有參加2000年一個關於摩克瑞的傳記計劃——《Freddie Mercury, the Untold Story》,並在摩克瑞的60歲冥誕當天接受了《泰晤士報》(The Times)的訪問。

主要作品


《Bohemian Rhapsody》《We Are the Champions》等。
佛萊迪·摩克瑞QUEEN樂隊
佛萊迪·摩克瑞QUEEN樂隊

個人榮譽


2020年11月16日位居2020年收入最高的已故名人榜單第11位。
佛萊迪·摩克瑞寫真
佛萊迪·摩克瑞寫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