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邢台開元寺的結果 展開

邢台開元寺

邢台開元寺

大開元寺,原名開元寺,又稱東大寺,位於河北省邢台市開元北路88號,始建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為我國歷代名剎。隋文帝時名“泛愛寺”,興塔供舍利。唐武則天敕封為“大雲寺”,唐玄宗更名為開元寺,元朝忽必烈曾再次幸臨,賜名為大開元寺。唐代先後兩次在本寺立六祖大師碑,為重要的禪宗道場。唐、元時期皆為皇家寺院。

邢台是中國佛教發展史上的重要地區之一,大開元寺是禪宗二祖的傳缽之地和禪宗七祖神會大師的駐錫之地,曹洞宗的發源地之一,也是“大開元一宗”又稱“賈菩薩宗”的祖庭,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元寺歷屆住持多為得道高僧,自唐玄宗李隆基下詔敕建后,周世宗柴榮又詔建了大聖塔,宋徽宗趙佶賜名為圓照塔,此塔高108米,為古代中國之最,1250年元世祖忽必烈賜名為大開元寺,列為皇家寺院,明代時期,古剎春遊為順德府十二景之一,清代時期,野寺鐘聲為邢台八景之一。

寺廟介紹


俯瞰邢台大開元寺
俯瞰邢台大開元寺
開元寺,又稱“東大寺”,位於邢台市橋東區開元北路北88號,始建於後趙石勒年間,是禪宗二祖傳缽之地和七祖神會大師駐錫之地,曹洞宗的發源地之一,也是“大開元一宗”又稱“賈菩薩宗”的祖庭。迄今已有近1700年的歷史,是至今仍保存較為完整的一座唐代名剎。
代後梁乾化年間(公元911——915)天竺高僧空本曾在此寺院翻譯佛經。特別是元代的萬安禪師,在此開創了曹洞法脈的重要宗派賈菩薩宗,世稱大開元一宗。並有僧尼十萬人於此受戒,鼎盛一時。明清至民國,代有興復,期間留有碑刻三十餘通。清代開元寺“古剎春遊”為順德十二景之一。民國時期“野寺鐘聲”為古邢台八景之一。晚近以來,雖數歷劫波,然祖庭香火不絕,山門代有興復。
邢台開元寺
邢台開元寺
開元寺是唐代、五代、宋代和元代皇家寺院,歷屆住持多為得道高僧。唐開元年間唐玄宗下詔敕建,邢州開元寺由大雲寺改建,該寺初建時,香火旺盛,為中國北方之最。五代後梁時天竺(印度)高僧空本於後梁乾化年間曾在造里翻譯佛經,對中外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貢獻。五代後周時期,周世宗柴榮(邢台人)詔命建立開元寺大聖塔,宋代末期,重修邢州開元寺大聖塔,宋徽宗下詔賜名為圓照塔,該塔高98米,元朝初期邢州順德府為忽必烈的封地,世祖忽必烈曾數次駕幸開元寺,萬安禪師將受到兵火損破的圓照塔修復為十三層,高108米,可容納千人。經劉秉忠湊請,忽必烈下詔改圓照塔為普門塔。此塔為中國歷史上最高最大的木佛塔,故該寺更為昌盛。明正德年間該寺又重加修繕。
據史料記載,自唐至明初,開元寺有僧數千,良田數頃,游僧、佛徒更是不可勝數。元朝是該寺最興盛的時期,元世祖忽必烈曾兩次幸臨開元寺。1250年,忽必烈賜名邢州開元寺為大開元寺,1276年,忽必烈在邢州開元寺召開資戒大會,一次受具足戒者竟達十萬人,1279年,忽必烈再次在邢州開元寺設資戒大會,並立資戒壇碑,雖然明朝以後,開元寺逐漸衰落,但每當住持法師講授教義時,知名高僧仍多達千人云集於此。據《邢台縣誌》記載:“每當朝暾初上,暮煙繚繞,僧人奉經,撞鐘之聲遠聞數里。”所以,開元寺堪稱當時中國北方的一個佛教中心。
1982年被河北省政府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0年代末期由邢台市人民政府重修,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隨即邢台市政府決定再次修復開元寺,並建成佔地200餘畝的公園,助力邢台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建築特色


結構
邢台開元寺在唐宋及元代時是以塔為中心的寺院。元代末期,由於戰爭原因普門塔被燒毀,到明代重修時形成現存的建築格局。
邢台開元寺由山門進入天王殿、毗盧殿、觀音殿、大雄寶殿、護國仁法堂、丈室等,大殿閣樓多重,建築之間以配殿、廂房及迴廊相聯形成多進式院落在中軸線兩側建設有供僧徒生活的僧舍、齋堂、庫、廚等,也有供在家居士使用的居士林,經實地的考察,明清時的開元寺僧舍應在法堂、丈室的東側。元代時大開元寺為紀念高僧萬安禪師,在丈室之西建有多重塔院,並以萬安塔為中心,在塔后建有殿堂,這些建築與中軸線相呼應形成了相對比較獨立的院落。
寺東還有多重院落,有卧佛殿、萬佛殿等建築。從幾座大殿的分佈來分析,還可以看出唐宋至元代大寺的規模和宏偉的建築氣勢,如大殿之間的間距比同類寺院的跨度大,多在40米之間,特別是毗盧殿與觀音殿之間的距離更大,顯示在宋元以前開元寺是以塔為主體的寺院布局。
寺院以“佛、法、僧”三寶為三大功能區。即山門至大雄寶殿為大眾朝禮區;法堂、藏經樓為講學法務區;其後千僧閣、壽昌院、趙州院等建築為生活禪修區。大眾朝禮區,供大眾禮佛祈福,向社會開放;講學法務區,為聽經聞法參學之地,適機向參學進修者開放;生活禪修區為僧眾安居地,不對外開放。
特點
寺門前有大型影壁一座,影壁上有滾龍團花、系彩色硫璃瓦拼砌而成,飛龍姿態雄健、造型優美,且暴出影壁數寸,活靈活現,頗有欲躍欲飛的神態。雕塑之細膩逼真,砌工之高超卓絕,均為北方所罕見。
一殿為彌勒佛殿,除了佛像外,四壁皆為歷代名人所題詩詞。相傳“八仙”之一的鐘離權,當年拜訪該寺住持、有道高僧萬安長老時,就曾留下草書題壁詩。其詩云:“得道高僧不易逢,幾時歸去願相從,自言住處連滄海,別是蓬萊第一峰。莫厭追歡笑語頻,尋思離亂好傷神,閑來屈指從頭數,見得清平有幾人。”
二殿為毗盧殿,之後為三殿,即釋迦牟尼殿。該殿為硬山式建築,巍峨壯觀,結構精巧,殿前有四根石柱,門側東西兩面的四根石柱高達4.5米,柱圍2.5米,柱上皆游龍石雕,數條游龍石柱蟠蜷。龍體龍首突出石柱之外20至35公分。儼似真龍游躍騰舞,其龍姿之矯健雄壯及巧奪天工之雕刻藝術,除中國孔廟石柱外幾乎無與其匹。如此稀有之珍品,在“十年動亂”中幸被工人同志以泥土覆面而得保存。
三殿正門龍柱兩側均系石雕花,工藝之精巧、細膩令人嘆為觀止。第四殿,是大雄寶殿,(又稱三世佛殿),此殿規模最大,風格別具,因年久失修,不少地方塌壞,在省、市政府的重視下,現已進行徹底翻修。
三殿釋迦牟尼殿為整個開元寺建築精華所在。此殿為硬山式建築,結構精巧,風格獨具。明朝正德十三年(1518年),在殿前增加了四根雕花滾龍石柱,除山東曲阜孔廟中的雕龍石柱外,幾乎無與匹敵。這四根石柱各高4.5米,柱圍2.5米,雕藝精湛,線條流暢。柱上游龍或盤旋而上,或蜿蜒而下,或回首凝視,且龍首龍體皆突出柱外20—35厘米,力度感強烈,儼然真龍游躍騰舞,堪稱中華民族文化藝術之瑰寶。龍柱兩側的石板雕花,工藝精巧,手法細膩。
第四殿大雄寶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布瓦頂。規模宏大,別具風格。現存殿宇多為明清時期建築。

文物價值


邢台開元寺是中國保存較為完整的唐代名剎之一,寺內現保存著大量的古代碑刻、造像、經幢及經文,其中唐十六面經幢為中國現存唯一一座。開元寺石刻較詳細地記載了開元寺佛教淵源和中原地區的歷史變革,是研究古代政治、經濟、歷史及佛教文化的重要資料。

歷史文化


相關人物
名人
李百葯(565-648年),字重規,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唐初史學家。隋大業四年(608年)在邢州為《文帝舍利塔碑》撰文。
宋鼎,唐代人,生卒年不詳,元傳。唐明皇時任襄州刺史、兵部侍郎,唐天寶七年、唐天寶十一年兩次受神會大師請求為《能大師碑》《曹溪能大師碑》撰文,並勒石立碑於邢州開元寺內。
史惟則,名浩,字惟則。唐代人,(生卒年不詳),廣陵(今江蘇揚州)人。玄宗時至殿中侍御史,人稱史御史,與韓則木、蔡有鄰、李潮並稱唐隸四大家。唐天寶十一年(752年)在邢州開元寺為《能大師碑》作八分書。傳世有《大智禪師碑》等。
晁詠之(1055—1110年),字之道,濟州鉅野人,晁補之之從弟。宋大觀四年十月(1110年)在邢州開元寺為《敕賜開元寺圓照塔記》書丹。
劉秉忠(1216――1274年),元代政治家。初名侃。字仲晦。號藏春散人。邢台賈村人。原籍瑞州(今江西高安)。蒙古王朝滅金后,劉秉忠出任邢台節度府令史,不久就歸隱武安山,不久從天寧寺虛照禪師,法名子聰。南宋淳祐九年(1249年),劉秉忠上奏忽必烈請旨賜開元寺為“大開元寺”,並在開元寺起資戒壇大會。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在邢州開元寺觀音殿前為劉秉忠立《常山王看轉藏經記》碑。
史天澤(1202—1275年),元朝名將。字潤甫。南宋淳祐九年(1249年)期間,史天澤與劉秉忠、宣政院使答失蠻“以次提調”總管邢州大開元寺。
劉仲尹,金代文學家。字致居,號龍山。蓋州(今遼寧蓋縣)人,歷官潞州節度副使,后召為都水監丞。金大定五年八在邢州開元寺為《修開元寺圓照塔記》碑撰文。
趙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自號松雪道人,宋太祖十一世孫,秦王德芳之後,孟堅從弟。因賜第居湖州,故為湖州人。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博士上四年應召到大都(今北京市)。幼聰明,讀書過目成誦。詩文清遠。工書、篆籀、分、隸、真、行、草書、無不冠絕。在邢州分別為天寧寺碑和虛照禪師塔銘書寫碑文。
郭貫,字安道,書法家,保定(今河北保定)人。元延祐二年(1315年)拜中書參知政事,至治元年(1321年)官至集賢大學士,追封蔡國公,謚文憲。精於篆、籀,元代時期的冊寶碑額,多出其手。在邢州為《天寧寺虛照禪師明公塔銘》篆寫碑額。
陳庭實,元代著名詩人,官居儒學提舉。在邢州為《天寧寺虛照禪師明公塔銘》撰文。
劉百熙,元代人,元文字家,詩人。初名駰,字夢驥,后改今名,字夢吉,號靜修。在邢州為《開元寺萬安恩公塔銘》撰文並書家碑文。
王磐,字文炳,號鹿庵,廣平永年人。持文柄二十餘年,時望甚高。在邢州為《資戒壇碑》撰文。
耶律鑄(1221-1285年)元代詩人,書法家。字成仲,號雙溪。義州弘政(遼寧義縣)人。契丹王族後裔,耶律楚材之子。擔任過中書左丞相等重要職務,主張“以儒治國”,在元世祖忽必烈時代有著重要的影響。著有詩集《雙溪醉隱集》。在邢州為《資戒壇碑》碑篆寫碑額。
王思廉(1238-1320年)字仲常,獲鹿人。在邢州為《安慈博化大士安萬恩公碑》撰文並書寫碑文。
趙安世,元代書法家。官居御史中丞。在邢州為大開元寺《開元寺萬安恩公塔銘》篆寫碑額。
商挺,字孟卿,一作夢卿,晚年自號左山老人。曹州濟陰(今山東曹縣)人。在邢州為《資戒壇碑》碑書寫碑文。
王惲(1227-1304年),字仲謀,號秋澗,衛州汲縣(今屬河南省)人。在邢州為《重修普門塔記》碑撰文。
名僧
佛圖澄(232年-348年),西域僧人,西晉永嘉四年(310)年從西域來到洛陽投奔後趙石勒,西晉永嘉六年(312)年隨石勒來到襄國(今邢台市),大力在後趙境內傳播佛教,以佛教維繫胡漢民族的團結。襄國成為北方佛教中心,後來佛教影響全國南北。
慧可(487—593年)一名僧可,是中國禪宗的二祖。俗姓姬,虎牢人(今河南榮陽縣)。他少為儒生時,博覽群書。出家后,精研三藏內典。年約四十歲時,慧可從達摩學了六年,精究大乘的宗旨。據宋人隊陳振所撰《敕賜開元寺圓照塔記》載,慧可在邢州開元寺弘化時,傳缽於弟子。周武滅佛停止后,他又回到鄴都。隋開皇十三年(593年)入寂。
慧能大師,是中國禪宗的第六祖。俗姓盧,先世河北范陽(今涿縣)人,邢州開元寺有《能大師碑》。
趙州和尚,即從諗禪師為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的四傳弟子,唐大中十一年(857年)眾請到趙州觀音院(即今柏林禪寺)弘法四十年為一方宗師,尊稱為趙州和尚。根據開元寺碑刻記載:開元寺是“趙州授衣之境。”
法明和尚,唐代開元寺主持。邢州開元法明上座,依報本未久,深得法忍。后歸里事落魄,多嗜酒呼盧。每大醉唱柳詞數闋,日以為常。鄉民侮之,召齋則拒,召飲則從。如是者十餘年。咸指曰“醉和尚”。
空本和尚,後梁譯經家。天竺國(古印度)高僧,後梁乾化年間(911-915年)曾奉詔在邢州開元寺翻譯佛經。今開元寺有後梁乾化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
定喜法師,金代開元寺主持。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間,定喜法師在邢州主持開元寺,金大定甲辰歲時,鑄甲辰款大鐵鐘。
虛照禪師(1195年-1252年),元代天寧寺主持。法名宏明,自號虛照。生前行尊號“大比丘”時人稱“再世慧能”。1238年住持邢台天寧寺,受業弟子百餘人,著名的有劉秉忠、普安法師等。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在邢台天寧寺圓寂。受敕建虛照禪師塔。
萬松法師(1166年-1246年),元代的著名僧人。又稱萬松老人,報恩老人。十五歲在邢台凈土寺出家,1193年受金章宗之命,入宮說法,宋紹定三年(1230年)奉詔住持萬壽寺。邢台凈土寺有至元年間萬松大宗師舍利塔。《補續高僧傳》有傳。
海雲印簡(1202-1257年),元代的著名僧人。曾為忽必烈講說佛法並傳戒。他重興真定臨濟寺,時人稱他為臨濟中興名匠。嗣法者十四人,有語錄曰《雜毒海》。元代著名政治家劉秉忠就是由他推薦給忽必烈的。
萬安禪師 元代的著名僧人。法名廣恩,自號萬安,住抵抗運動持邢州開元寺,建凈土道場。金元戰亂時期,萬安扶弱濟貧,救人於危難之中,時人稱“賈菩薩”。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在開元寺圓寂。
普安法師(1217年-1264年),元代的著名僧人。俗名郝春玉,出家於邢台凈土寺,《補續高僧傳》有傳。后受請入燕京華嚴寺。數年後得往昔在家摯友劉秉忠推薦,獲元世祖忽必烈召見,留住內庭三年,多有贊益,賜“佛國普安大禪師”號,不久又“總攝關西四五路、河南、南京等路,太原府路、邢洛磁懷孟等州僧尼之事。”
李之能(生卒年代不詳),號屏山居士。宏州(今河北省原縣)人,承安進士。少年習儒,學業卓著,且好萊塢排釋老。后在邢台偶遇行秀,在邢州凈土寺虔心向佛。繼則深入佛典,后至少林寺參學,撰成《〈金剛經〉注》、《〈楞嚴經〉注》、《少室面壁記》等,弘傳達摩西來之旨。後半生致力於弘揚曹洞法門,“開發後學,大有功於宗乘”。
損庵洪益,元代大開元寺主持。(1263-1340年),應山人,俗姓徐氏,十五歲人石龍山寶林寺,投普善老師(1260-1335年年)出家,后遍參宗匠,得法於白雲治公。
法禎,字蒙隱,號雪礀,俗姓蔣。定陶人,家世顯赫。宋靖康年間,為躲避金兵南侵之禍,舉家遷至壽春,從此就在那裡住了下來。他的父親蔣德性,擔任軍職,領兵攻取襄陽,因戰功而封濟陰侯。法禎的文稿大多散佚,未曾刊出。至正七年為邢州大開元寺護國仁佛閣撰碑文。
小山宗書(1500-1567年),字大章,別號小山,順德南和縣(河北省南和縣)人,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年)小山宗書十五歲時悟“儒書皆教人人世之法,而非出世法也”,因而篤志出家。父母欣然從之,送至順德府(邢台市)開元寺法堂,禮鈿和尚為師。后遊學多年,入少林終有所成。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又回到順德開元寺省侍本師鈿和尚。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就任少林寺主持。
文獻記錄
所存各種佛教史文獻,如唐代鑒真和尚(曾赴日本,后成為日本律宗之祖)之東征傳,與來華留學之日僧圓載、圓仁、圓珍等人之旅行記中,則載有較具體之資料,如邢州開元寺之名稱。
活動建設
大開元寺每日晨五時至六時上早課、每日下午四點半至五點半上晚課。半月誦戒,冬夏坐禪安居。在民族傳統節日,如春節、上元節、清明節、中元節、國慶節等假日舉辦共修活動。在佛菩薩的紀念日,釋迦牟尼佛聖誕(四月初八)、觀世音菩薩聖誕(二月十九)和祖師大德紀念日(六祖慧能大師聖誕,二月初八;神會大師涅槃,五月十三;凈慧長老涅槃,三月十一;虛雲老和尚誕辰,七月三十;佛圖澄涅槃,十二月初八)舉辦紀念法會並傳授三歸五戒。重陽節(九月初二至九月初九)舉辦水陸法會;十一月十五,冬季禪七。
2013年9月14日,邢台大開元寺隆重舉行了寺院重建落成開光典禮暨明憨法師升座慶典法會。
傳說軼事
鍾三里
金朝大定年間,東大寺(開元寺)來了個好住持,是位得道高僧。他見東大寺廟院寬廣,殿堂雄偉,挺高興。唯有一點不滿意,那就是鐘太小,於是決定化緣鑄鐘。經過三九二十七天,開模的時刻到了。住持神態莊嚴,微微含笑,雙手合十,默誦經咒。
鍾鑄好了,住持決定試鍾就在平明五更。第二天,四更,住持叫起僧人,囑咐說:“我現在就出城,等我走出十里以後,你們再敲”。但是僧人們不懂住持用意,試鍾心切,在住持剛剛走出三里便敲響了大鐘。
原來,這住持有些法力,他對鍾禱告時,曾暗運法力,許下心愿:試鍾之初,我能走多遠,鐘聲就能傳多遠。結果,他踏上先於橋時,才出城三里,僧人們就把鍾撞了。所以,東大寺的鐘聲只能傳三里遠。留下了“東大寺,鍾三里”的歌謠。
鍾離權與開元寺
相傳鍾離權受仙人點化進山拜見張果老,到得山中,得知張果老與眾道友已經下山去了開元寺。就此拜別道童下山往開元寺趕去。
一進寺院門見一老僧向他行禮,忙將他迎進禪房,“阿彌陀佛,來者可是鍾施主”鍾離權一驚連忙回禮說“老師傅如何知道我的”,老僧回答說,“張果老說有大將軍鍾離權來寺內,因我早有約定,不能久等,讓貧僧接待將軍,請將軍到寺稍作休息,約你在近日上華山崆峒山去見老君”。
老和尚安頓下來鍾離權,讓徒弟帶他在寺內各處轉轉,鍾離權無心遊玩,只想著趕緊去華山的約定,無奈天已經黑了下來,只能住下。用完齋飯後便倒床入睡。
第二天一早,寺內小僧奉師傅命前來招呼,只見屋內空空無人,在牆西壁上有墨跡未乾的一首詩,只見書法剛勁有力,灑脫飛舞,上書“得道高人不易逢,幾時歸去願相從,自言住處連滄海,別是蓬萊第一峰。莫厭追歡笑語頻,尋思離亂好傷神,閑來屈指從頭數,見得清平有幾人。”又看在桌上有一個書札,小和尚看後知道鍾離權已經辭別上路了。
塔墳石龜
在塔墳南端有兩座高大的龜馱石碑,兩龜東西相對,一雌一雄。身長足有丈余,它們像兩尊威嚴的武士,守衛著塔墳的大門。其中東面那座石龜的甲像是被碰掉一塊,有一個碗大的豁口,龜背上的石碑也有點傾斜。
據說石龜本是天上把守南天門的龜蛇二將,因為犯了天條,被玉皇大帝貶到人間為佛門看守墳地,恐它不規矩,下界后禍害人間,又命李天王找來兩塊巨石壓在身上,叫它永世不得翻身。後續修塔時,一個細心的石匠發現,早晨太陽沒出來之前,石龜眼裡常往外流水,像是傷心的眼淚。匠人疑疑惑惑,猜想可能是石龜忍受不住巨石碾壓而在流淚,於是就把兩塊巨石鑿成石碑,即節省了石料,又為石龜減輕了負重。說來奇怪,從此石龜眼裡再不往外流水了。
再說兩石龜想起天上的日月,後悔不已,只好求菩薩開恩,卸掉身上石碑,到七里河喝水。一天夜裡,菩薩懷抱甘露瓶,手持楊柳枝飄然而至,用手輕輕一拂,石碑穩穩噹噹落在地上。菩薩對石龜說:“念你們是一對生靈,常年為佛門高僧看守墓地,終日飽受饑渴之苦,今夜把石碑卸下,到七里河喝水去吧;但天條也不能違反,務必在天亮之前回來把石碑安上,別叫玉皇大帝發現!”倆石龜也顧不上謝菩薩,急忙爬過七里河南岸的大土台(實是一座漢朝古墓),消失在夜幕之中。
這對龜先在河中喝足水,不覺雞叫三遍,天要亮了。母龜膽小心細,早早爬回去復了位;公龜貪玩,當爬到大土台頂時眼看天就要亮了,慌亂之中就滾了下來,還沒站穩,菩薩便把石碑重重壓在烏龜背上,來不及放正,天就亮了。從那以後,石碑就永遠是歪的了。至於龜甲那塊豁口,傳說是石龜從台頂往下滾時碰壞的。

保護措施


2006年5月,邢台開元寺被國務院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旅遊信息


地址
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區開元北路88號。

中興開光


邢台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市委、市政府為進一步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曾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對開元寺的恢復擴建進行研究。
經河北省佛教協會和邢台市委、市政府多方協調,2006年3月,大開元寺正式審批為宗教活動場所。並禮請德高望重的河北省佛教協會會長、柏林禪寺退居凈慧老和尚駐錫大開元寺,負責大開元寺的重修復建工作,使大開元寺重現鼎盛時期歷史風貌。重修大唐開元寺。
新落成的邢台大開元寺,位於古開元寺的東側。全寺為五進式“七堂伽藍”。即軸線上有石牌樓、山門、天王寶殿、韋馱殿、圓通寶殿、大雄寶殿、護國仁王佛閣法堂、藏經樓、千僧閣。中軸線兩側有客堂、流通處、鐘樓、鼓樓、伽藍殿、祖師殿、泛愛堂、大雲堂、藥師寶殿、彌陀寶殿、萬安樓、萬松樓、開元樓、怡然樓等。
2006年10月18日正式舉行了破土奠基儀式,第一期工程興建了大雄寶殿、觀音殿、藥師殿、彌陀殿。決定二期工程興建藏經樓、法堂、千僧閣(禪堂)、客堂、齋堂、雲水堂。現已基本完工。重修大唐開元寺氣勢宏偉,富麗堂皇。寺前建有廣場,林木蔥鬱,湖水青碧,新建牌樓高大壯觀。新修開元寺東面,是開元寺公園,場地開闊,竹木映輝,是人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
2013年9月14日,邢台大開元寺隆重舉行寺院落成開光暨明憨法師升座法會慶典。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傳印長老,中國佛教協會咨議委員會副主席、無錫祥符寺住持無相長老,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蘇省佛教協會會長、鎮江金焦二山方丈心澄大和尚,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西省佛教協會會長、南昌佑民寺方丈純一大和尚,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湖北省佛教協會會長、湖北黃石弘化禪寺方丈正慈大和尚,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河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肖占軍,美國萬佛城住持恆實法師,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中國佛教協會教務部主任宏度法師,河北省佛教協會代會長、河北柏林禪寺方丈明海大和尚,江蘇省佛教協會副會長、蘇州寒山寺方丈秋爽大和尚,江蘇省佛教協會副會長、蘇州西園寺方丈普仁大和尚,中國佛教協會教務部副主任長順法師等諸位高僧參加此次法會。

開元古寺


殿閣

開元寺現存主要殿閣四座,天王殿、毗盧殿、觀音殿和大雄寶殿(又稱三世佛殿),氣宇軒昂,巍峨壯觀,具有很高的歷史和學術價值。其中天王殿,除了眾所周知的佛像外,四壁皆為歷代名人所
邢台開元寺
邢台開元寺
題詩詞。相傳“八仙”之一的鐘離權,當年拜訪該寺住持、有道高僧萬安長老時,就曾留下草書題壁詩。其詩云:“得道高僧不易逢,幾時歸去願相從,自言住處連滄海,別是蓬萊第一峰。莫厭追歡笑語頻,尋思離亂好傷神,閑來屈指從頭數,見得清平有幾人。“八仙過海”是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八仙”之一的鐘離權是否到過邢台,已無從考證,但上述題壁詩確曾題在開元寺的牆壁上,宋朝時還有人將其刻在石碑上,使開元寺聲名大噪。究其詩意,憂傷離亂,想必是後人托鍾離權之名而作。
釋迦牟尼殿(三殿)為整個開元寺建築精華所在。此殿為硬山式建築,面闊五間,進深二間,巍峨壯觀,結構精巧,風格獨具。明朝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在觀音殿前增加了四根雕花滾龍石柱,除山東曲阜孔廟中的雕龍石柱外,幾乎無與匹敵。這四根石柱各高4.5米,柱圍2.5米,雕藝精湛,線條流暢。柱上游龍或盤旋而上,或蜿蜒而下,或回首凝視,且龍首龍體皆突出柱外20—35厘米,力度感強烈,儼然真龍游躍騰舞,造型生動,風格粗獷,堪稱中華民族文化藝術之瑰寶。龍柱兩側的石板雕花,工藝精巧,手法細膩,同樣令人嘆為觀止。
第四殿大雄寶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布瓦頂。規模宏大,別具風格。現存殿宇多為明清時期建築。

金代大定鍾

邢台開元寺
邢台開元寺
寺內還遺留金代巨型鐵鐘一個。該鐘高2.70米,下沿圍長7.2米,鍾厚半尺,重達3萬多斤。該鐘鑄成於金“大定甲辰歲”即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鐘壁有日、月、人、獸、牛、魚等十二種圖案,與黃道十二宮相對應。是研究中國古天文學發展淵源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另有乾、坤、震、巽、坎、離、艮、兌等八卦圖像,含乾坤渾圓之說。鐘壁還鑄有文字數百,清晰可辨,多記載鑄造、監製、資助人姓名或身份、籍貫等。該鐘鑄成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雖歷經風雨剝蝕,因鑄造技術高超絕倫,鐵質火候純精,不但不顯氧化痕迹,並且綜紅色的鐘體四周仍然熒熒發亮,“十年動亂”中曾遭搗砸,但只聞嗡嗡聲,不見鍾破損,可見中國古代鑄鐵工藝的高超。當年該鐘懸在開元寺三殿前東側的鐘樓內,用以作課報時,每當以巨木擊撞時,鐘聲粗獷沉鳴,聲聞數里。信徒僧眾聞鐘聲,雙手合十,異地同拜,成為邢台一大景觀,俗稱“野寺鐘聲”,為邢台八景之一。傳說,大鐘鑄成后第一次敲響前,老僧告訴眾僧說“等我走離寺院十里之外,你們再敲鐘”。但眾僧不明其意,試鍾心切,老僧才走出三里就敲了鍾,結果鐘聲便只能傳出三里。

唐代經幢

寺內西側有經幢二座,一為唐代建造的“道德經幢”,石質,通高七米,呈六面形,分為三截,共十八面,上刻有老子《道德經》。據《邢台縣誌》載,經幢文字系唐代大書法家褚遂良所書,為國內僅存的三座同類經幢之一,極具歷史價值,另一座建於後梁乾化年間(911一915年)的唐代尊勝陀羅尼經幢,刻《陀羅尼經》一部,並題有“印度副使李逢書”等字樣,雕刻精細。今為不多見的浮雕珍品。寺后原有寶塔一座,名曰“園照塔”,現已不存。

影壁

原寺門前有大型影壁一座,影壁上有滾龍團花、系彩色硫璃瓦拼砌而成,飛龍姿態雄健、造型優美,且暴出影壁數寸,活靈活現,頗有欲躍欲飛的神態。雕塑之細膩逼真,砌工之高超卓絕,均為北方所罕見。據史志描寫的盛況,每當住持法師摶授教義,前來聽講者“僧眾數千”,“暮煙繚繞,僧人唪經、撞鐘之聲遠聞十里之外”。開元寺雖歷經滄桑,但雄姿猶存,開元寺佔地45畝,坐北朝南,氣勢宏偉。該寺歷代屢有修葺,現存殿閣,主要為明代建築風格。這些建築雖歷經千年滄桑,保存仍基本完好,不少遺物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名寺軼事


《漢鍾離與開元寺》
邢州開元寺的傳奇之處,在於八仙之一的鐘離權偶臨開元寺時留下的兩首詩;
得道高僧不易逢,幾時歸去願相從;
自言住處連滄海,別是蓬萊第一峰。
莫厭追歡笑語顏,尋思離亂好傷神;
閑來屈指從頭數,得見清平有幾人。
這二首古詩是鍾離權書寫在邢州開元寺內的題壁詩,為這座千年古剎增添了神秘的色彩,長期以來,每逢提及開元寺,總要提到這兩首詩,帶著了無窮的遐想去探索開元寺的歷史。
據《宋朝事實類苑》卷三十五記載:
鍾離權,邢州開元寺一僧院壁,有五代時隱士鍾離權草書詩二絕,筆勢遒逸,詩句亦佳。詩曰:‘得道真僧不易逢,幾時歸去願相從。自言住處連滄海,別是蓬萊第一峯。’其二曰:‘莫厭追歡語笑頻,尋思離亂可傷神。閑來屈指從頭數,得見昇平有幾人?’后劉從廣知邢州,訪此寺,遂命刊勒此詩於石。
鍾離權,又名漢鍾離,字雲房,為民間傳說的八仙之一。《宋史》和《宣和書譜》《列仙全傳》也都記載著鍾離權的事迹,傳說鍾離權為唐朝人,與呂洞賓同時,自稱“天下都散漢鍾離權”,鍾離權的開元寺題壁詩,后被收入《全唐詩》中。宋仁宗時,相州觀察使劉從廣於皇佑四年九月九日在邢州開元寺立石刊勒,又頌云:
見錢如患真仙子,遇色如忌仇大夫。
養氣氣如龜喘息,鍊形形似鶴肌膚。
生我之門死我戶,幾個惺惺幾個悟。
夜來鐵漢細尋思,長生不死由人做。
關於這塊碑記見於《金石分域編》,據記載為“宋皇佑四年九月立”(公元1052年)。收入明人楊慎所編的《法帖神品目》中。
一個鍾離權,自言生於漢代,自稱漢鍾離權,可又是唐代八仙之一,其詩作收入於《全唐詩》中。後人有考證為五代後漢人,詩作碑刻完成於宋皇佑年間,據宋《宣和書譜》稱,不知他為何時人氏。邢州開元寺的題壁詩卻出現於北宋年間,此道仙人,又為何把行草書跡留於邢州開元寺院壁之上?其種種神秘靈異,正是后津津樂道的根由。
清光緒版《邢台縣誌》在提及此二首詩作之後,又作如下記載:“邑人傅梅刻石,跋其後云:唐鍾離權,世所稱得道仙也。有邢州開元寺題壁二詩,時代既遠。邢人無知者玩詩意重傷離亂之民,遐想清平之世,則亦非世外人矣。這又留下了又一個跡團,鍾離權只是塗抹題詩,后宋人改為石刻,或是宋時仍為手題,到元時才改石刻?傅梅重新勒石刻銘。如此種種,說來傳去,倒令此二首詩更為深奧,更顯珍貴了。

開元名僧


佛圖澄:(公元232年-348年)西域僧人,312年隨石勒來到邢台(襄國),傳播佛教,被尊為“大和上”。
竺道生:(公元355-434年)晉宋間高僧。俗姓魏,巨鹿(今邢台市巨鹿縣)人常見人所未見,如立善不受報、頓悟成佛之義
慧可:(公元487—593年)一名僧可,是中國禪宗的二祖。俗姓姬,慧可在邢州開元寺弘化時,傳缽於弟子
彥琮:隋代譯經家。(公元557—610年),趙郡柏仁(今邢台市隆堯縣)人,俗姓李。
神會和尚:俗姓高,多次入住邢州開元寺,並兩次在寺內為惠能立《能大師碑》
空本和尚:後梁譯經家。天竺國(古印度)高僧,後梁乾化年間(公元911-915年)曾奉詔在邢州開元寺翻譯佛經。今開元寺有後梁乾化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
定喜法師 金代開元寺主持。公元1184年間,定喜法師在邢州主持開元寺,金大定甲辰歲時,鑄甲辰款大鐵鐘。
虛照禪師 元代天寧寺主持。(公元1195年-1252年)法名宏明,自號虛照。生前行尊號“大比丘”時人稱“再世惠能”。1238年住持邢台天寧寺,受業弟子百餘人,著名的有劉秉忠、普安法師等。1252年在邢台天寧寺圓寂。受敕建虛照禪師塔。
萬松法師 元代的著名僧人。(公元1166年-1246年)又稱萬松老人,報恩老人。十五歲在邢台凈土寺出家,1193年受金章宗之命,入宮說法,1230年奉詔住持萬壽寺。邢台凈土寺有至元年間萬松大宗師舍利塔。《補續高僧傳》有傳。
海雲印簡元代的著名僧人。(公元1202-1257年),曾為忽必烈講說佛法並傳戒。他重興真定臨濟寺,時人稱他為臨濟中興名匠。嗣法者十四人,有語錄曰《雜毒海》。元代著名政治家劉秉忠就是由他推薦給忽必烈的。
萬安禪師 元代的著名僧人。法名廣恩,自號萬安,住抵抗運動持邢州開元寺,建凈土道場。金元戰亂時期,萬安扶弱濟貧,救人於危難之中,時人稱“賈菩薩”。1243年在開元寺圓寂。
普安法師 元代的著名僧人。(公元1217年-1264年)俗名郝春玉,出家於邢台凈土寺,《補續高僧傳》有傳。后受請入燕京華嚴寺。數年後得往昔在家摯友劉秉忠推薦,獲元世祖忽必烈召見,留住內庭三年,多有贊益,賜“佛國普安大禪師”號,不久又“總攝關西四五路、河南、南京等路,太原府路、邢洛磁懷孟等州僧尼之事。”
劉秉忠 元代著名政治家。(公元1216年-1274年)法名子聰。出家於邢台天寧寺,為掌書記,自號藏春散人。后與虛照到雲中南堂寺講學,是元朝皇室的重臣,位至太保。與天寧、開元兩寺有密切關係,溝通了佛教與皇室的聯繫,尤其是對開元寺的社會影響做出巨大貢獻,劉死後進封常山王,遺著有《藏春集》傳世。
耶律楚材(公元1190—1244年),出身遼的皇室而仕於金,後來成了有名的政治家。他從萬松行秀參禪三年,得到印可,號湛然居士。他隨成吉思汗出征西域時,致書請行秀評唱天童正覺的《頌古百則》,行秀即在燕京報恩寺內從容庵撰出,楚材為作序刊行,即後來有名的《從容錄》(《從容錄序》)。
李之能(生卒年代不詳),號屏山居士。宏州(今河北省原縣)人,承安進士。少年習儒,學業卓著,且好萊塢排釋老。后在邢台偶遇行秀,在邢州凈土寺虔心向佛。繼則深入佛典,后至少林寺參學,撰成《〈金剛經〉注》、《〈楞嚴經〉注》、《少室面壁記》等,弘傳達摩西來之旨。後半生致力於弘揚曹洞法門,“開發後學,大有功於宗乘”。
損庵洪益 元代大開元寺主持。(1263-1340年),應山人,俗姓徐氏,至大四年(1311年)主邢台大開元寺,累朝寵命,並於延祜丙辰(1316年),特授中奉大夫、制加“圓照普門光顯大禪師”之號,賜以二品銀章,金襇袈裟,總管宗門之事。元英宗臨祚(1321年),曾下詔褒美。損庵遂於泰定乙丑,赴闕謝恩。明年(1326年),又加特旨表彰。至順庚午(1330年),損庵辭去大開元寺住持,歸山養閑,他曾有詩:“莫將世事累青眼,留取閑雲伴白頭”,被人爭相傳誦。1340年應少林寺力邀出任少林寺主持,12月19日,他沐浴更衣,撾鼓升座,給寺眾們講解“無生忍”的意義。閉目跏趺而逝。
小山宗書(公元1500-1567年),字大章,別號小山,順德南和縣(河北省南和縣)人,十五歲(1514年)時悟“儒書皆教人人世之法,而非出世法也”,因而篤志出家。父母欣然從之,送至順德府(邢台市)開元寺法堂,禮鈿和尚為師。后遊學多年,入少林終有所成。公元1530年又回到順德開元寺省侍本師鈿和尚。公元1557年就任少林寺主持。公元1567年,“臘月十六日。索筆書偈曰。宗鏡宗鏡。心法成行。即日圓覺。鏡破宗正。偈畢。儼然坐脫。世壽六十八。僧臘三十六。茶毗身骨。分為三分。一分留宗鏡起塔。一分送順德祖塋。一分至少室起塔。”

圖書出版發行


由李淑芹、李恩瑋主編的《邢台開元寺》一書,近日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邢台開元寺
邢台開元寺
邢台開元寺俗稱東大寺,位於原順德府舊城東北隅,有據可證建於唐,鼎盛於元,歷史文化遺存十分豐富。
本書分為七個章節,收錄照片一百餘幅,在大量實地調查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歷史文獻資料,對開元寺的歷史沿革、現存建築及遺存文物、經幢碑刻題名等進行了詳細闡述,內容豐富翔實,圖片生動形象,可為遊覽者增加歷史知識,為研究者提供學術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