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0條詞條名為哥倆好的結果 展開
哥倆好
1962年嚴寄洲執導電影
陳大虎、陳二虎是孿生兄弟,同時參軍又被分配到一個連隊,大虎在八班,二虎在二班。二虎單純、活潑、好勝,不像大虎那樣沉著、穩重、拘謹。他一心想練好本領,立功當英雄。二虎看到宣傳畫上的解放軍形象,端著衝鋒槍很神氣,又看到女民兵連長林秀掛著一支卡賓槍,而發給他的卻是五六式步槍。他不滿意,便跑到八班把發給大虎的衝鋒槍偷偷調換走了。事情被發覺后,他受到班長和指導員的批評。二班一直是“人民英雄連紅旗優勝班”,二班長為維護這個榮譽,對二虎的散漫、頑皮行為,如摔壞下放作家肖文的眼鏡、不睡午覺、上樹掏鳥窩等等,特別不滿。有一天勞動中,二虎誤將洪軍長當成炊事員,管洪軍長叫“老洪”,還嬉皮笑臉地要和軍長換領章,正巧被二班長撞見。二班長大為惱火,把二虎狠狠訓了一頓。可是二虎卻不服氣地說:“人家軍長都沒生氣,你幹嘛那麼凶!”二虎在洪軍長的啟發下,把自己的立功計劃加上了一條:每天要為群眾做一件好事。他跑到林大娘家裡找活干,林大娘誤把二虎當成了大虎,就讓他幫助做豆腐,可是二虎冒冒失失地把可以點十缸豆漿的鹵都倒在一缸里了。結果好心辦了壞事,又闖了一個禍。大虎怕二虎再受批評或者受處分,打消了二虎去坦白的想法,自己承擔了這個過錯,叫二虎等射擊得了優秀,為班裡爭得榮譽后再去坦白。二虎背了思想包袱,悶悶不樂,總是放下飯碗就拿槍,苦練軍事技術。二班長認為二虎真有了轉變,非常高興。在實彈射擊前,班長給二虎打氣,但因言語欠妥,觸著了二虎的心思,結果適得其反,弄得二虎慌手慌腳,打了個不及格。二虎不知如何是好,埋怨自己的槍不好,這下更把二班長給氣炸了。大虎射擊優秀,民兵來向他學習,竟誤把二虎當成了大虎,鬧了一場笑話。這給了二虎很大的刺激,意識到真正的榮譽是群眾給予的。他又碰到了軍長,在軍長的啟發下坦白了過去的錯誤。指導員也批評了大虎,指出兄弟之間也應進行同志式的批評教育,不應包庇二虎的錯誤。同時,通過這件事,二班長也認識到自己主觀生硬的工作方法,不但不能幫助別人前進,反而會起到相反的效果。從此,二班的同志接受了教訓,思想覺悟提高了一大步,更加團結友愛。大虎和二虎在同志們的幫助下終於雙雙成為五好戰士。
哥倆好劇照
演員表
職員表
角色介紹
陳二虎
演員張良
陳大虎的孿生弟弟,和大虎一起參軍並分配到人民英雄連二班。單純活潑、幼稚天真,階級立場堅定,但頑皮任性、虛榮好勝,還有點自由散漫。他一心想練好本領,立功當英雄,為了成為五好戰士,鬧了不少笑話。後來,在同志們幫助下,他克服缺點,成為了真正的五好戰士。
陳大虎
演員張良
陳二虎的孿生哥哥,被分在八班。和弟弟性格截然不同,穩重、老實,善良、懂事,有點拘謹,像個靦腆的大姑娘。他訓練成績優秀,但還沒有能力更準確地認識問題,叫兄弟的私情佔了上風,替弟弟隱瞞錯誤。
雷利金
演員張勇手
二班長,熱情、直爽,但又性急,容易犯“主觀”。他一心想保住班裡的榮譽,在幫助新戰士二虎時過於急躁,工作方法生硬、簡單、粗暴,雖然花費了很大力氣,卻總收不到預期效果。後來,在指導員幫助、教育下,他轉變了工作方式。
洪軍長
演員邢吉田
陳家兄弟所在部隊的軍長,曾經是長征時期紅一連的連長(紅一連就是人民英雄連的前身)。他淳樸、慈祥,平易近人,在勞動時被二虎誤當成炊事員。他和士兵交朋友,談知心話,循循善誘地啟發二虎提出了每天為群眾做好事的立功計劃。
指導員
演員王心剛
人民英雄連的指導員。作為部隊的基層班治工作者,他工作主動及時,方法靈活機動,有嚴厲的批評,也有耐心的說服,能抓住活的思想進行教育,深受連隊戰士的愛戴。
林媽媽
演員曲雲
她是部隊駐地的老擁軍模範,還是全國人民代表。她樸實、爽朗,像母親一樣真誠地關心戰士們,而戰士們也都親熱地管她叫“娘”。因為不知道陳家兄弟是雙胞胎,她錯把毛手毛腳的二虎當成了會做豆腐的大虎。
片中插曲 | ||
曲名 | 作詞 | 作曲 |
---|---|---|
《幫助公社干一場》 | 嚴寄洲 | 李偉才 |
哥倆好劇照
創作背景
1961年初,八一廠編輯部的徐一亢給嚴寄洲推薦了南京前線話劇團演出的話劇《我是一個兵》。正好手頭沒有劇本的嚴寄洲經廠里同意,請話劇的劇本作者回八一廠改劇本。電影文學劇本初稿完成後。嚴寄洲考慮《我是一個兵》是一部輕喜劇,但從內容看有鬧劇色彩,而劇本名字沒有喜劇色彩且太一般化。他聯想到人們喝酒划拳時吆喝的“全家福呀,哥倆好呀”,就將劇本改名為《哥倆好》。隨後,他用四天時間寫了導演腳本。
演員選擇
在選演員時,嚴寄洲相看了幾個演員,但他們都不具備喜劇素質。後來,他碰到剛調進八一廠演員劇團的張良,覺得張良以前扮演的人物有種調皮勁和可愛勁兒,身上有一定的喜劇演員的潛在素質,於是就確定由張良一人分飾大虎、二虎兩個角色。
投拍經過
在籌備時,有些同志提醒嚴寄洲注意,用喜劇電影形式反映部隊生活容易引起非議,而且在之前幾年其他電影廠的幾部喜劇片都挨了批。為了避免麻煩,嚴寄洲決定,在正式開拍前,把自己寫的導演腳本改成舞台演出本(不是原來的話劇本),經短期排練后,在北京公演以試探觀眾的反映。五幕話劇《哥倆好》獲得了不錯的反響,嚴寄洲才放心地繼續準備電影籌備工作。
到該片開拍時,北方還是嚴冬,在這種天氣下拍喜劇不合適,劇組遂搬師雲南。在昆明,嚴寄洲又帶領演員們在昆明軍區演出了四場話劇《哥倆好》,測試部隊觀眾的反映。軍區司令秦基偉看后,指示當地文工團向嚴寄洲要《哥倆好》的台本,下部隊巡演,這更增添了嚴寄洲拍攝《哥倆好》的信心。
哥倆好劇照
在“文革”中,嚴寄洲的多部影片被定性為“毒草”,《哥倆好》也在其例。每次開嚴寄洲的批鬥會時都要放映相的“毒草”影片供批判,但其中卻沒有《哥倆好》。直到“文革”結束后,嚴寄洲才得知,因為該片喜劇性太強,“革命派”擔心觀眾會哄堂大笑,破壞批鬥會的氣氛,所以不敢拿出來批判。
獲獎時間 | 獲獎獎項 | 獲獎方 | 結果 | |
---|---|---|---|---|
1963年 | 第二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 最佳男演員 | 張良 | 獲獎 |
該片逗人喜愛,逗人深思,更逗得人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人民解放軍。雖然這是一部充滿笑聲、格調愉快明朗的喜劇影片,然而,它所提出的卻是一個極其嚴肅的問題:怎樣把剛入伍的有一定缺點的戰士,培養成具備五好條件的真正的革命戰士。幾乎從影片第一個畫面開始,影片創作者就注意採用喜劇特有的手法,讓演員一人分飾兩角,同時自我介紹,讓觀眾一邊笑,一邊很自然地等待接下來劇情的發展,但是,作者並未濫用這些特點製造更多的表面笑料,而是從影片最初的一組鏡頭起,便簡煉地指出二人是生活在怎樣的典型環境中,不斷表現出這種環境下革命戰士間的革命友愛,才是連隊里笑聲的主要源泉。(《大眾電影》評)
哥倆好劇照
話劇改編成電影時,原來在舞台上生動的對話,搬上銀幕後往往讓人感到累贅,改編者煞費苦心去“精鍊”但仍難以收到舞台劇的效果。而話劇有舞台局限,攝影機拍攝的空間比舞台寬闊得多,改編者總想“拉”出去,有時為“拉”而“拉”,不是劇情所需,又成累贅。該片的改編,沒有上述弊病,在主題、主要情節、人物關係以及整個戲的風格上與原話劇是一致的,而又電影“化”了。化得幾乎沒有原來舞台劇的痕迹。影片在結尾時刪去了原來舞台劇中幾乎兩場戲的篇幅,這一刪除使得整部影片在完成陳二虎的性格之後迅速剎住,不像話劇,后兩場還有拖沓之感。影片的開始就“拉”了出去,使得一開頭就避免了用語言來介紹大虎和二虎。後面,軍長在小路上巧遇二虎,不但突破了原來舞台上的局限,而且給他們的相遇增加了喜劇性。為公社義務勞時班長和二虎競走,利用了降格拍攝技巧,這一喜劇處理增加了部隊為群眾勞動的熱烈氣氛。該片也存在缺點,而且有的相當明顯,例如對林媽媽和姑娘們的戲處理得就不那麼自然,有些是非喜劇處理手法,有些地方顯得造作。(《電影藝術》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