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結核

頸椎結核

頸椎結核是一種繼發病變,即全身結核病的局部表現,原發灶多在肺部。兒童及青少年多見,年齡越大,發病越少。一般認為結核發病與機體免疫力有關。患者可有全身不適、倦怠乏力、食慾減退、午後低熱、夜間盜汗、頸部僵硬及持續性鈍痛等癥狀。部分患者有頸前寒性膿腫形成,出現咽部不適感及聲調改變;部分可引起脊髓受壓而導致痙攣性不完全癱或全癱。主要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經過各項治療處理,頸椎結核患者有較高的治癒率,一般預后良好。

就診科室


● 骨科、感染科

病因


● 頸椎結核是一種繼發病變,即全身結核病的局部表現,原發灶多在肺部,少數在淋巴結、消化系統和泌尿生殖系統。
● 結核桿菌從原發病灶主要經動脈系統進入椎體,少數經靜脈系統和淋巴管逆流進入椎體。在機體抵抗力下降時進入椎體的菌栓發病形成病灶。

癥狀


● 多數患者既往有結核病史或結核病接觸史。早期癥狀較輕,不易發現。只有少數患者發病比較急驟,全身和局部癥狀明顯。
● 全身癥狀:患者常有全身不適、倦怠乏力、食慾減退、身體消瘦、午後低熱、夜間盜汗、脈率加快、心悸、月經不調等癥狀。如膿腫發生混合感染可出現高熱。兒童患者發熱較明顯,常有性情急躁、不喜玩耍、抱時啼哭和夜間驚叫等現象。大部分患者有營養不良及貧血。
● 局部癥狀:頸部輕微持續性鈍痛,后伸時加重,勞累后加重,卧床休息可減輕。夜間痛不明顯。病變刺激或壓迫神經根后疼痛可向肩部、上肢或枕後放射。
● 頸部僵硬:各方向的運動都受限制,低頭視物連同軀幹一同轉動。部分患者頭前傾、頸短縮、喜用雙手托住下頜部以免在行動中加劇疼痛,稱拉斯特徵。寰樞關節若受累頭部旋轉功能大部分消失。
● 部分患者頸前膿腫形成,可出現咽部不適感,發音聲調改變,睡眠時鼾聲大作,重者可出現呼吸及吞咽困難。少數患者自口腔吐出膿汁、死骨片和乾酪樣物質。
● 頸椎結核發生脊髓受壓時,患者可出現痙攣性癱瘓。壓迫較輕者可出現不完全截癱,只有運動障礙,亦可合併有感覺障礙及括約肌障礙;壓迫較重者,可出現完全截癱,且有明顯的感覺障礙平面。

檢查


● 診斷頸椎結核,主要依據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病理組織學檢查等。
● 體格檢查
● ● 檢查的目的是了解癥狀和體征,可初步判斷病情。
● 影像學檢查
● ● 能顯示頸椎結核病灶,有助於診斷。
● 實驗室檢查
● ● 檢測結核相關的各項指標及病原學檢查,可明確診斷。
● 病理組織學檢查
● ● 病理活檢對於確定診斷具有重要價值。

診斷


● 醫生診斷頸椎結核,主要依據病史、典型癥狀、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及病理組織學檢查。
● 多數患者既往有結核病史或結核病接觸史。
● 出現全身不適、倦怠乏力、食慾減退、午後低熱、夜間盜汗、頸部持續性鈍痛、頸部僵硬及活動受限等癥狀。
● 若頸前膿腫形成,可出現咽部不適感,發音聲調改變;若發生脊髓受壓,可出現痙攣性不完全癱或全癱。
● 查體示患部棘突有壓痛和叩擊痛,疼痛於後伸時加重,頸椎向各方向的運動都受限。部分可在咽後部及頸部兩側觸及膿腫。脊髓受壓者有明顯的感覺障礙平面,肢體肌力下降,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如巴彬斯基征多為陽性。
● 頸椎X線片示椎前軟組織陰影增寬,氣管被推向前方或偏於一側,當膿腫穿破可見含氣積液腔。晚期膿腫可見鈣化影。
● CT骨窗可顯示椎體骨質破壞,椎體密度不均,其內可見片狀高密度影。並可顯示骨質嚴重破壞導致的椎體塌陷、后突和椎管狹窄。CT平掃膿腫顯示為密度略低而不均勻的椎前腫塊,增強后膿腫周緣有環狀強化。
● 磁共振成像比其他檢查技術能更早發現頸椎結核病灶。
● 放射性核素掃描表現為在結核侵犯部位出現放射性核素濃聚現象。
● 頸部B超可幫助確定寒性膿腫的性質及大致範圍。尤其是頸深部體檢無法觸及的寒性膿腫。
● 血常規檢查示血紅蛋白偏低,白細胞一般不高,淋巴細胞比例一般較正常為高。尿糞常規檢查可了解泌尿系統及腸道有無合併結核感染。肝功能多有輕度損害,一般有低蛋白血症、白球比倒置。
● 結核菌素試驗陰性表明未感染結核菌,陽性表明已感染過結核病。如由陰性轉為陽性,表明結核感染髮生不久。
● 結核桿菌培養一般陽性率在50%~60%,T-SPOT的靈敏性和特異性較高。
● 病理活檢如發現乾酪樣壞死等典型特徵可確診為結核病。

鑒別診斷


● 頸椎結核需與頸椎化膿性骨髓炎、頸椎腫瘤、自發性寰樞椎關節脫位、頸椎病等疾病鑒別。
● 僅通過癥狀表現不易區別,需到醫院就診,請醫生檢查和診斷。
● 醫生主要通過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及病理組織學檢查等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頸椎結核是全身結核感染的局部表現,因此治療本病時不應忽視全身性治療,在強調手術治療的同時不應忽視行之有效的非手術療法。

非手術治療

● 一般治療:患者要有足夠的休息和睡眠,同時改善營養狀況。營養狀況較差者可補給魚肝油、維生素B、維生素C等。貧血者可使用鐵劑、維生素B12、葉酸等。嚴重貧血的患者可間斷輸血。肝功能差者需進行保肝治療。合併感染者可給予廣譜抗生素或根據葯敏給予敏感藥物。對截癱患者應加強護理,預防褥瘡,並防止肺部感染和泌尿系感染髮生。
● 局部制動:病情較重者可採用頸托、支架或石膏保護。病情較重或已發生截癱者,應絕對卧床。必要時還可行枕頜帶牽引或顱骨牽引。枕頜帶牽引適用於小兒及病期較短、肌力較弱的患者,牽引重量為1~2千克。顱骨牽引成年人可用5千克重量,兒童酌減,畸形糾正後可使用2千克維持。
● 抗結核藥物治療:抗結核藥物的應用在頸椎結核治療中起重要作用。抗結核藥物的使用原則是早期、足量、聯合、規律、全程用藥。目前常用的一線藥物有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醯胺、乙胺丁醇和鏈黴素等。

手術治療

● 在抗結核藥物的控制下,及時徹底地清除結核病灶,可以大大縮短療程,預防畸形或截癱的發生,提高頸椎結核的治癒率。
● 手術適應證:
● ● 有較大的寒性膿腫;
● ● 影像學顯示病灶內死骨及空洞形成者;
● ● 有脊髓壓迫癥狀者;
● ● 竇道經久不愈者;
● ● 局部病灶穩定,患者全身狀況允許。
● 手術方法:頸椎結核的手術治療主要為結核病灶清除術。根據不同病情可行病灶清除植骨術、病灶清除椎管探查術、單純膿腫切開排膿術、枕頸融合術等。
● 術后處理及康復:術后一般需卧硬板床休息。兒童患者可石膏制動。一般需1個月左右,最好經X線檢查證明患者的病灶已穩定。待植骨已融合、血沉已恢復正常時,才允許患者下地活動。下地活動時須頸托或支架保護,一般要保護10~16周。術后應繼續使用抗癆藥物。為了防止感染,手術后可加抗感染藥物7~10天。加強營養和全身支持治療。每3個月複查肝腎功能、血沉和X線片以了解病灶癒合和病變穩定情況。

危害


● 有全身不適、倦怠乏力、食慾減退、午後低熱、夜間盜汗、頸部僵硬及持續性疼痛等癥狀,會影響生活和工作。
● 頸椎結核可併發頸前寒性膿腫、脊髓壓迫癥狀、其他系統結核等。

預后


● 頸椎結核的治療效果受多種因素影響,如年齡、癥狀及併發症、基礎身體狀況等。
● 經過各項治療處理,頸椎結核患者有較高的治癒率,一般預后良好。發生脊髓受壓、出現痙攣性癱瘓的患者相對預后較差。

預防


● 頸椎結核的預防,首先要徹底治療原發病,預防結核桿菌由原發灶擴散到頸椎部位,或使已擴散到頸椎部位的結核桿菌迅速被消滅,不再發展成為病灶。對於已經形成的頸椎結核,應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以縮短療程,減少病殘和預防畸形。治癒后還應注意營養,避免過勞,防止機體抵抗力下降,以降低複發率。
● 原發病的預防措施包括:
● 健全結核病防治機構。
● 消滅感染源。
● 阻斷感染途徑。
● 加強鍛煉,保護易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