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山禪寺

荀山禪寺

荀山禪寺位於杭州良渚鎮荀下腳下,又名太平寺。據明萬曆年間《錢塘縣誌》載,始建於元至順年間,清光緒八年重修,整個寺廟佔地面積達29畝余,建築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

簡介


荀山禪寺
荀山禪寺
荀山禪寺又名荀山廟、太平寺,地處良渚鎮的中心,在良渚文化發祥地的荀山腳下,背靠荀山,面對良渚鎮老街,東側歷史上有一條河向北直通朱家盪至古苕溪,該河后經人為填土變成道路和良田,西北面環繞荀山,滿山是翠竹、榕樹、松樹、杉樹和各種野草香花,空氣清新,百鳥長鳴,環境幽雅。

歷史記載


根據《神州古史考》記載,相傳戰國時趙國人荀況,在荀山讀書講學。荀況嫉濁世之政,棄官奔楚,與楚國貴族春申君黃歇交甚厚,歇久居上海黃浦一帶,荀況隱居荀山。另據明代萬曆《錢塘縣誌》記載,荀山寺在靈芝三都八圖,元至順年間,建荀山廟又名太平寺,已近670年歷史,後來由於歷次戰火,寺廟屢建屢毀。

近代


荀山禪寺
荀山禪寺
清光緒八年(1883年),經重新修建,整個寺廟佔地面積達29畝余,建築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建築多為三間二進,並帶東西走廊,建有“大雄寶殿”、“蘭陵堂”、“關帝殿”、“猛將殿”、“土地廟”,還有戲台,水井。荀山山頂,還有石塔,據傳有七級,南宋時被金兵所毀,現存塔基尚依稀可尋。現存完好的古建築有兩座三間二進古屋共22間,面積達800平方米,建築材料全部是方形石柱和古磚老瓦,石柱有三十八根,長約4—5米。關帝殿正堂上的石柱楹聯為“聰明正直之謂神譜系溯炎劉貴胄,雨暘寒燠以成歲謦香奉蜀漢賢王”,“義膽 忠肝赫濯崇封稱北地,青鋒碧血彌綸生氣塞西川”等,橫匾題曰“荀侯崇善”。蟲王爺“猛將殿”有存“猛將殿”石碑一塊。現存的水井位於原餘杭農校圍牆內,水井全部用鵝卵石砌成,古井在1985年由余杭農校清理一次,現井水水質清冽,久旱不枯。井深15米,井形呈翁狀,井肚大,井圈高為0.5米,內經0.56米,外徑為0.77米,據傳說,荀山禪寺香火興旺時期,常居寺內的僧人有100多,他們的吃用水全部由這口井水供應。寺院的正南面建有戲台,戲台的下面埋有七口倒立的大水缸,起到擴音的作用,使唱戲的聲音洪亮,聲傳百丈。戲台正面的楹聯為“渚水枕國花曇景,荀山尚有武春城”。

解放后


解放以後,荀山禪寺的香火斷斷續續,時旺時熄。十年動亂時期,寺院曾一度衰落,許多文物古迹被毀壞,寺院成了工廠、車間。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泰民安,人民的文化、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再加上黨和政府的民族宗教政策全面貫徹落實,荀山禪寺的香火又重新旺盛起來。

現代


近十年來,在良渚鎮良渚村梁碧香等人的組織管理下,經善男信女自籌資金10多萬元對寺院進行了全面整修,古屋加固翻漏,粉刷,電路電線更新,並專建了香燭台架,使火燭安全。去年,又從無錫塑造了觀音菩薩,現寺內有各種佛像20多尊,請來了主持釋覺雲師傅常住寺內,每逢初一、十五或菩薩聖日,有五六百至近千人的善男信女進香朝拜,寺內燈火通明,香燭不斷,朗誦彌陀,佛法重振發毫光。現寺內有長桌30張、方桌4張,木凳140條、竹椅300餘、木床30多張,各種電風扇16台,齋房可供400—500人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