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8條詞條名為翻身村的結果 展開
翻身村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新安街下轄村
翻身村位於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新安街道,2004年深圳市全面推進城市化后,翻身撤村改為社區。現管轄寶城47區、49區兩個規劃小區,面積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四萬多人,其中戶籍人口3785人,原村民1352人。
翻身村
村莊由來
在1930年代,翻身村所處的區域是一片海灘,人煙稀少。一群人在海上打魚為生,以船為家,以撈水面漂流的木柴曬乾來生火。這些艱辛的水上人家被稱為“水流柴”。他們大多來自中山、南海、番禺、東莞、惠陽等9個縣。由於“水流柴”們的船不大,不能遠洋捕魚,只能沿岸近海捕撈,打到的魚大多只能維持生計。在出海打魚的同時,一些人又上岸,在海灘邊“圍基造田”,耕作種地。此時,這群人的另一個名字被叫開了:“基圍佬”。到上世紀40年代時,“基圍佬”大概有3200人,圍基造田5000餘畝。1950年,前來這裡的土改工作隊將要開展工作,但驚奇地發現這一片區域竟沒有一個名字。“解放了嘛,漁民們翻身做主了,於是就叫翻身鄉。”這片土地上的老人說,這裡從此有了個響噹噹的名字,來自四面八方的“水流柴”和“基圍佬”確實翻了身,沒地的都分到了土地。
目前,整個翻身社區有9個股份公司,除翻身股份合作公司,其餘8個為原來的8個居民小組演變而來。資料顯示,社區9個股份公司企業凈資產達5億多元,年收入8000多萬元。村裡先後建起佔地2萬平方米、22棟的愉盛別墅小區,建起了佔地1萬平方米、2棟統建樓的怡景新村等住宅小區。此外,原村民人均年終集體分紅2.5萬元,家家戶戶都有汽車、電腦等現代生活設施。當年逃難到這裡的“水流柴”和“基圍佬”們,絕對想不到,他們的後人在這塊貧瘠的海灘邊過上了祖先無法想象的現代生活,徹底翻了身。2007年,翻身社區被列為廣東省6個新農村建設試點之一,在深圳屬唯一。不過,這一切,都有一個重要的源頭支撐,那就是翻身社區的廠房出租經濟。中學老師出身的文靜山供職於翻身社區工作站,他在一份《翻身社區建設調研報告》中冷靜指出社區經濟存在的致命問題:社區股份合作公司除了現有的廠房物業外,沒有更多的經營。單一的廠房出租成為翻身村集體經濟的核心。而這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在去年金融危機狀態下,尤其明顯。其實,翻身村不少原村民也清晰看到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