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

李尚朝詩歌

當代著名詩人李尚朝的詩歌《車禍》是一首精短的小詩,通過對車禍的概括描寫,以強烈的現場感表現出具有震撼力的生命體悟。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車禍
創作時間:2004.3.30.
作者:李尚朝,本名李尚晁
作品體裁:詩歌
作品出處:《李尚朝詩歌品鑒》

作品原文


車 禍
嘩地一聲,就這樣摔壞了
車箱里爬出的人說
剛才的一瞬間
比整個旅途都還長
有的人一動不動
就去了遠方

作品賞析


在現代交通發達的現實世界,車禍是一件極為普通的事,就在那一剎那,平安與禍福,生存與死亡會凸現出來,讓人生出對生命的頓悟,這首《車禍》就是生命頓悟的一次閃爍。《車禍》讀完,給人造成一種重重的打擊,讓人呆在那裡。它的形象感,場面感和對生命的體悟都非常強烈。“嘩地一聲,就這樣摔壞了”,車禍的突然、短暫,在這樣的一句詩里就勾勒出來,有聲音,有形象,一輛車從快速行駛到摔壞的過程都凸現出來。然後詩人再寫車禍發生后坐車的人的反應。一次車禍總會伴隨著生生死死,有的人命隕傾刻,有的人大難不死。大難不死的人逃出來,表述著車禍的感受:“剛才的一瞬間/比整個旅途都還長/有的人一動不動/就去了遠方”,這種表述是驚人的、深刻的,而語言卻是非常的簡短。在這幾句之中,詩人運用了時間的錯位表達方式,“瞬間”與“長”:“瞬間”是指現實的時間,車禍發生的時間,而“長”則是心理時間,是乘車人的心理感受,與“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是同一類型。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是指因思念延長了時間感受,而“一瞬間比整個旅途都還長”則是恐懼、死亡、絕望等複雜心理同時交織而將心理時間延長。“有的人一動不動/就去了遠方”則是運用了動與靜、此與彼的同構與對比,把動與靜、此與彼交結在一起,達到反映人的內心的藝術效果。把車禍中突然死亡說成是一動不動去了遠方,象電影的特寫定格與虛化,重疊在一起,達到了對生命與死亡強烈震撼的效果。

作者簡介


李尚朝,本名李尚晁,中國當代著名詩人,重慶文學院簽約作家,出版有詩集《天堂中的女孩》、《風原色》、《大三峽那光》三部,散文集《那流光一幻》、《時光之羽》等,著名詩評家蔣登科主編有學術專著《李尚朝詩歌品鑒》對其詩歌作了系統鑒賞。詩歌《月上中天》入編大學中文專業教材《20世紀中國文學作品選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