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埠鎮

萬埠鎮

萬家埠隸屬江西省南昌市安義縣,位於安義縣東北部,東倚長均鄉,南依新建區,西南連長埠鎮,西與東陽鎮隔河相望,北接永修縣。有著500多年建制歷史,自古素以商貿雲集、商貿活躍的“五鄉碼頭”著稱於省內外。

全鎮總面積56平方千米,2018年末,萬埠鎮轄區有戶籍人口3.14萬人。其中城區面積2.5平方公里,城鎮居民近萬人。轄16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15個鎮屬單位和40多個省、市、縣駐鎮單位。

1995年被更為南昌市衛星建設鎮。1999年又被列為全省100個重點發展的小城鎮。

萬埠鎮主要農產品有水稻、棉花、油菜、花生、大豆、芝麻、紅薯、蘿蔔、榨菜等。2018年末,萬埠鎮轄區有工業企業35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家。

歷史沿革


萬埠鎮在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安義建縣后,隸屬安義縣控鶴鄉;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國,自民國元年至十七年,區劃仍襲舊制;建國前夕屬萬埠鄉。1949年5月18日,萬埠地區獲得解放,屬江西省南昌地區專員公署安義縣第二區;1955年5月,第二區更名為萬埠區;1956年撤區並鄉,萬埠鎮屬萬埠、桃花二鄉管轄;1958年9月,成立萬埠人民公社;1958年12月,南昌地區專員公署遷宜春,萬埠屬宜春地區專員公署安義縣管轄;公社化初期,青湖並為萬埠公社,以後曾與青湖分而復並,至1927年青湖分出;1983年9月30日,萬埠為南昌市安義縣管轄;1984年6月改為萬埠鄉,同年12月分出長均鄉,設立萬埠鎮,2001年11月青湖鄉併入萬埠鎮。
1949年為萬埠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建鄉,1985年建鎮。1997年,面積42.3平方千米,人口1.6萬,轄老街、新街2居委會和洲上、坪源、桃一、桃二、萬坪、下庄、大花、前岸、團北、大壟10個行政村。2001年撤銷青湖鄉,劃歸(不含馬源行政村)萬埠鎮。
附:青湖鄉[Qinghu]位於安義縣東北部,西北丘陵,東南河洲,洲地四面環水,低洼常澇。安(義)青(湖)公路直穿鄉境。1949年屬二區管轄,1956年分出設青湖鄉,1958年併入萬埠公社,1961年改青湖公社,1984年設鄉。1997年,面積28.8平方千米,人口1萬,轄南樓、青湖、郭上、羅山、王家、文埠、山家、馬源8個行政村。鄉府駐文埠,距縣城17.1千米。2001年11月15日,撤銷青湖鄉,馬源行政村劃歸東陽鎮,其餘行政村劃歸萬埠鎮(贛民字[2001]520號批複)。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萬埠鎮下轄2個社區及16個行政村;老街社區、新街社區、洲上村、坪源村、萬坪村、下庄村、桃一村、桃二村、大壠村、大花村、前岸村、團北村、南樓村、青湖村、郭上村、王家村、文埠村、羅山村。鎮政府駐萬家埠。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萬埠鎮,於昌九工業走廊,國道105線與省道萬赤線和縣道萬青線縱橫貫穿全鎮。是通往世界名山廬山、佛教聖地雲居山、道教古寺西山、國家級森林公園靖安“三爪侖”度假村和安義千年古村群的必經之地。距南昌市區38公里,距九江港口110公里,距京九鐵路新祺周站和昌九高速公路新祺周出入口20公里,距昌北國際機場25公里。

氣候特徵

氣候溫和。萬埠鎮處於低緯度地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無霜期年均258天,年總降雨量為1515.7毫升。

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豐饒。全鎮有山林面積3萬畝,果林面積1萬畝,宜牧草場1萬畝,可養殖水面1萬畝,山塘水庫50多座,可開發利用的礦產資源有花崗石、建築沙石、礦泉水等。其中花崗岩石儲量達6000多萬立方米,建築沙石儲量達50000萬立方米。

人口


2017年末,萬埠鎮轄區有常住人口2.07萬人。
2018年末,萬埠鎮轄區有戶籍人口3.14萬人。

經濟發展


綜述

2016年,萬埠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6.16億元,增長2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44元,增長17%;實際利用外資437萬美元,較2015年增長11%,實際利用內資1.94億元,較2015年增長12%;全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3545.73萬元。
2017年末,萬埠鎮轄區有企業63家,企業從業人員3520人。

農業

2016年,萬埠鎮擁有蔬菜3000畝,其中大棚蔬菜30畝;苗木花卉2000畝;榨菜10000畝,蘿蔔5000畝。年產優質米15000噸、優質棉1萬擔、優質油料1000噸、優質水果500噸、北京鴨、土黃雞年出籠15萬羽、本地土牛出欄1000頭、瘦肉型豬年出欄3.5萬頭。年產榨菜3000萬斤、蘿蔔2000萬斤、苗木花卉100萬株。

工業

2017年末,萬埠鎮轄區有工業企業35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家。
2018年末,萬埠鎮轄區有工業企業35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家。

商貿

2018年末,萬埠鎮轄區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有10家。

社會事業


2016年,萬埠鎮騁請江西省同濟設計集團專家,對集鎮進行重新規劃,啟動集鎮路燈維修改造、自來水入戶、下水道維修改造,橋中街、人民路、老街道路改造硬化工程,對集鎮未美化房屋進行外牆漆粉刷,在集鎮主要路段安裝護欄,緩解了交通壓力;加快推進洲上中心村建設,完善洲上新村後續工程,提升各類基礎設施和生活配套設施。前岸村、下庄村列為“十三五”規劃省市扶貧村,爭取下庄村級活動場所改造資金115萬元,2016年1月4日開工建設。前岸村籌建村級衛生所21萬元,截至2016年底項目已完成招投標。爭取水利項目資金80萬元,其中,下庄村堯下至下庄段水渠改造工程60萬元,項目完成招投標手續,2015年年底開工建設,爭取扶貧村新農村建設資金120萬元。其中,下庄艻樹70萬、前岸周家50萬,為前岸村、下庄村兩個“十三五”規劃省市扶貧村新農村建設全覆蓋打好基礎。農村環境整治及控違成效明顯。深入開展“美麗安義·幸福家園”活動,重點對村莊、沿線道路進行環境衛生整治。

民生保障

2016年,萬埠鎮籌措資金120餘萬元,完成了東支堤王家段、文埠段穿漏險情處置工程、烏沙龍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部分山塘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為防汛搶險提供了保障。社會事業和諧發展。萬埠鎮秉承民生為大、民生為重、民生為先的執政理念,堅持打基礎、利長遠、促發展。舉辦3期農民工就業培訓,勞動力轉移人數達二千餘人,解決87戶困難家庭的公租房問題,進一步完善城鄉低保、大病救助制度,全鎮共解決農村低保961戶、1292人,城鎮低保181戶、294人,共發放大病救助資金近27萬元,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率達96%。同時,以“民情家訪”活動和“八一”走訪為契機,開展對困難黨員、群眾、軍烈屬進行走訪慰問,共走訪287戶,發放慰問金12.01萬元。全年共有2353人參加農村醫保,參合率達98.43%,共享受農村醫療保險金達273.844萬元;全鎮有12650人辦理城鎮小集體職工養老保險,機關幹部職工都納入工傷醫療保險。2016年,按照“兩不愁、三保障”脫貧要求,全鎮共脫貧147戶418人。

文化事業

城區街景
城區街景
二是文化事業興旺繁榮。民間盛行玩板燈風俗。電影放映起始於民國25年(1936年),1981年萬埠鎮建成全縣鄉鎮首座影劇院,極大地繁榮了農村文化生活;在圖書閱覽方面,萬埠圖書館同志民國18年建立,民國24年更名為萬埠民眾書報閱覽室,1985年辦起了萬埠鎮文化站閱覽室,1996年萬埠鎮文化站被評為江西省百強文化站,同年萬埠鎮獲市政府“全市社會文化先進鎮”稱號;在廣播電視方面,1958年建立了萬埠公社廣播放大站,1961年全縣廣播暫停。1965年重新組建了公社廣播站並架設了縣城廣播專線;1988年建立了全縣鄉鎮首座有線電視站萬埠鎮有線電視站。發展成為收視頻道20個,收視戶1500多戶的全縣鄉鎮規模最大的鄉鎮有線電視站;群眾性體育活動蓬勃發展,2000年獲市政府“19972000年度全市群眾性體育先進單位”稱號,鎮老年體協工作先後榮獲縣、市、省和國家“老年體協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基礎設施

萬埠鎮依託鎮境內國、省、縣公路的大“十”字型骨架,鄉村公路縱橫交錯,水利電力資源豐富,境內有全縣的水力發電站;郵電通訊通達全球,建有全省第一座鄉鎮大哥大基站;文化娛樂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全縣首座鄉鎮有線電視站於1995年建成,收視頻道發展到16個;商務服務型成網路,全縣第一座鄉鎮級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可同時容納萬人進市經商交易的萬埠大市場已於1995年初交付使用;境內風光秀麗,“仙女壇”、“七籃洞”、“二皇殿”、熊式輝舊居、八寶山、鐵把山革命烈士紀念塔等風景點古迹生輝。

城鎮建設

2017年末,萬埠鎮城鎮建成區面積達3778公頃。

歷史文化


萬埠鎮政府駐地俗稱萬家埠,自古素以“五鄉碼頭”著稱省內外。相傳,萬家埠初名萬家山,後有萬姓者來此開店,漸成街市,並設有渡口、驛站,稱萬家鋪;因以其傍河,又有埠頭,故又稱萬家埠。同治十年《安義縣誌》載有“萬埠市”一名。現城鎮建成區面積2.5平方公里,有居民3000多戶,人口1.5萬人,設新街、老街二個居委會,為全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系安義縣境內僅次於縣城鎮規模的第二大重鎮和縣域東部中心城鎮。

著名人物


萬埠鎮歷史悠久,人氣旺盛,文化繁榮。一是名人輩出。著名名人有:熊式輝,1928年任淞滬警備司令,1930年任國民黨江西省主席,1946年任國民黨東北行轅主任。袁覺蒼,1938年任中共安義縣宣傳部長。石碑雕刻名匠張傳梁。陳大新,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批准為革命烈士,中央軍委授予“雷鋒式模範軍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