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宗齡
鄧宗齡
鄧宗齡,明雷州府徐聞縣人,萬曆四年(1567)舉人,十一年(1583)進士,官翰林院庶吉士檢討。著有《吹劍齋文集八卷》,《玉堂遺稿》,《舟中草》等。
鄧宗齡自少穎悟絕人,博綜群籍,年十九以儒士登丙子明萬曆年(1576)舉人,明萬曆十一年癸未(1583)朱國祚榜進士登第,並通過殿試優選為翰林院庶吉士補檢討,名震玉堂,少精舉業,嘗著《舟中草》,海內誦之,選古文數十卷傳以世。宗齡體貌魁偉,有逸人度,謂其有公輔之望,惜嗇於年,著有《玉堂遺稿》。
現查閱明《廣東通志》、明萬曆推官歐陽保編纂的《雷州府志》和清《海康縣續志》共收有鄧宗齡的著作《舟中草》、《玉堂遺稿》、《擬御制重刻資治通鑒綱目序》、《遂溪學名宦鄉賢祠記》、《新築東河記》、《雷州天后廟記》、《平南碑記》、《陳侯去思碑記》等文章。他參與、主持了《資治通鑒》的重修工作;可惜鄧宗齡這位嶺南才子在四十多歲就因病去世了!
據明萬曆年間《雷州府志》上記載:鄧宗齡,十九歲中明萬曆丙子科舉人,至萬曆癸末(1583)殿試中朱國祚榜之二甲二十四名的進士登第,被選入朝廷翰林院為庶吉士補檢討、編修,擅於詩文,著有《舟中草》、《玉堂遺稿》被載入《廣東通志》和《雷州府志》;在雷州和徐聞流傳著他許多的故事。
相傳,明萬曆年間,徐聞知縣一天夜裡做了一個夢,夢見一隻紅燈籠從孔廟飛出,一直往東而去;醒來后覺得好生奇怪,第二天早上,知縣馬上著人找來個明師問夢,明師聽后,掐手一算,說:這是一個祥夢,只要知縣往東尋訪,必有好事。知縣即刻安排皂隸,坐著轎子往東出巡。
知縣一邊坐轎欣賞沿途的山川秀色,一邊問風問俗,行到調黎庄后,見是天色將暗,便在村上找戶人家歇息。皂隸見村有座大莊園,便去尋宿,莊園主姓鄧,六十餘歲,鄧公夫人四十餘歲,除了奴僕,別無他人。園主熱情好客,宰雞殺鴨,加上自熬米酒,款待知縣大人。酒至半酣,知縣乘興,順便問起,鄧家新近有否什麼喜事。園主好不高興,便說出他晚年得子,夫人昨夜剛好分娩。知縣不勝歡喜,喚抱來一看。只見嬰兒濃眉大眼,印堂大開,非一般俗夫所比。知縣讚嘆不已,對鄧公說:“此兒必成大器。”便要為他命名。鄧公受寵若驚,急忙拿來硯紙筆墨,知縣乘興,命其名為鄧宗齡。
日後,鄧宗齡果真是個奇才,少小就聰穎無比,之乎者也,四書五經,一目十行,過目成誦不忘;有時竟無師自通。鄧公送至縣學,教諭見他才氣逼人,即送他到州院試後學習,州學訓導見他才高八斗,難與之比擬,又推薦保舉他到京都國子監就學。
鄧宗齡進了國子監,引起了當朝宰相的注意,特別安排鄧宗齡和他的兒子一起研習,準備科考。主教官對鄧宗齡另眼相待,他專門收集歷朝歷科狀元文章送給宰相兒子學習,不讓鄧宗齡沾邊。鄧宗齡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一天,乘宰相兒子外出遊玩,便搬來書笈,翻開一看,全是秘傳文章,鄧宗齡急急過目,竟全部記入腦中,臨考前,教官安排鄧宗齡和宰相兒子撰寫備考文章,鄧宗齡飽蘸濃墨,一氣呵成。交到教官手裡,教官讀後驚得目瞪口呆。宰相兒子的文章如何比得上鄧宗齡!鄧宗齡肯定是塊狀元料。那如何是好?於是報與宰相。宰相派人威逼利誘鄧宗齡,宗齡深知箇中奧秘,審時度勢,大展雲水襟懷,與宰相兒子訂了個君子協定。在考試時,鄧宗齡的考卷署名宰相的兒子,宰相兒子考卷署鄧宗齡大名。果然,宰相兒子榮登榜首,鄧宗齡屈居於二甲二十四名的進士登第;之後徐聞地就再也沒有出過狀元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