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奎皮影戲

望奎皮影戲

皮影戲(望奎縣皮影戲),黑龍江省望奎縣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望奎縣皮影戲是一種集彈、唱、拿影、雕刻於一體的綜合性民間戲曲藝術,其起源於清代同治年間,跟隨河北灤州皮影傳入。望奎縣皮影戲保留了冀東民間小調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大量吸收雙城皮影戲的外調及雜牌子曲牌,兩相融合,形成自己的風格,因此有“兩合水”影腔之稱。望奎縣皮影戲是黑龍江皮影“江北派”的代表,在中國皮影藝術發展以及黑龍江地方傳統民間藝術的發展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2007年3月27日,望奎縣皮影戲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列入黑龍江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6月7日,皮影戲(望奎縣皮影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Ⅳ-91。

歷史淵源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遼寧皮影藝人賴繼弓、韓福、齊忠孝等先後移居望奎廂白后三井、正蘭三井落腳賣藝,從此皮影藝術開始在望奎生根繁衍。
民國二十九年(1930年),望奎地區出現一批以蓮花鎮的河洪飛、惠七滿族鎮的周佔山、通江鎮的趙清如、后三鄉的李世榮為代表的民間皮影藝人,他們常年在望奎各地演出。
1949至1965年是望奎縣皮影戲發展的繁榮時期,當時望奎縣有皮影戲班子(影箱子)近20個,皮影藝人140餘名,村屯中許多人包括小學生都會哼唱皮影。農閑季節,每宿演出,小屯、大村,再加上鄰村來的觀眾多達千餘人。在這一時期,皮影藝人張學文在保留樂亭皮影唱法的基礎上,摻融進冀東口語,掐著嗓子唱,取樂亭皮影婉轉之長,補“此地影”不足,開創了粗獷豪放、節奏明快、柔和感人的望奎唱法,並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兩合水”江北派影腔。“江北派”地位也因此確立,並聲名遠播,成為黑龍江省乃至東北地區民間藝術一張閃亮的名牌。
“文化大革命”時期,望奎縣皮影戲逐漸蕭條、冷落,皮影藝人被視為“四舊”的傳播者,許多影人、影卷被毀。
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望奎縣皮影戲成為望奎城鎮鄉村主要的藝術演出樣式,其影班遍布城鄉,而且各村還興起了一些“在野派”的小影箱,全縣影箱最多時發展到22個。

文化特徵


藝術特徵

望奎縣皮影戲的藝術特徵主要體現在影調、用字、演奏、表演四個方面。
影調特徵:望奎縣皮影戲的影調屬“邊外”東北影腔,將河北影調與望奎當地影調進行融合,創造出具有望奎特色的兩合水影調,被譽為“江北派”代表。它以“七字賦”“三項七”“五字緊”等為基本影調,各有“慢板”“二六板”及數著唱、重疊唱的板式變化。
用字特點:望奎縣皮影戲在用字上,有三趕七、硬唱、七言句子、五字錦、十字錦、答拉嘴等用字技巧。三趕七上句、下句均由三個字組成,最後由七個字收尾;硬唱多由七字組成,沒有甩腔,一句扣一句;七言句子由七字組成,一句扣一句,最後落在甩腔;五字錦由五字組成,數板不拖腔;三字錦由三字組成,多用於數板;十字錦。多由十字組成,根據情節,隨時拖腔;耷拉嘴數板為主,文武場配合。
演奏形式:望奎縣皮影戲在演奏上,弦掛具有特點,不僅影味濃純,而且富有較強的感情色彩,其演奏板式有大慢板、慢板、流水、快流水、快板五種板式。弦掛是皮影戲演唱的前奏,其大體上可以分為苦支掛、樂支掛、思想支掛三種。其中,苦支掛多用於悲痛、傷感的唱段,旋律緩慢、委婉。多用老悲調、老八板、慢板、大慢板唱段,板式為一板三眼;樂支掛多用於歡樂、喜事的唱段,旋律流暢明快,板式為一板一眼,流水板;思想支掛多用於情感沉悶,思緒萬千旦角唱段,板式為一板三眼。
表演風格:望奎縣皮影戲在表演上,拿影技法純熟,影人上場講究套路,場景道具擺設講究主次。特別是對影人的表現,吸收了戲曲程式化表演方式,按劇情表現人物,注重展現戲劇的矛盾衝突。

製品器具

望奎縣皮影戲的表演由影人(影身)、頭茬、場片、影窗、樂隊組成。
影人:傳統影人為八寸到九寸不等,特殊影人有一尺二寸或更多尺寸。
頭茬:影包共分七類,分別有王帽相紗、帥盔扎布、文生武生、文旦武旦、老丑小丑、神頭妖頭、反王帽反扎巾。
戳子:一般影箱有70身到80身,分男蟒、女蟒、男靠、女靠、男女花衫、箭袖子、道袍、站堂鎧、官服、腰包、仙衣女衣、大抓子、小銼子、大嘎禿子等。
場地:即布景和道具。有金殿、朝房、帥帳、花亭、綉樓、仙人洞、龍書案、龍椅、帥桌等。
影窗:以大影窗為準,影窗高1.8米、寬3米。由三個燈箱十二支螢光燈管裝在影窗四周。
器樂:器樂有“三大件”,即大四弦、小四弦、葫蘆頭;打擊樂有鼓板大鑼、鈸、小鑼

代表劇目


望奎縣皮影戲的傳統影卷多以公案、劍俠、征戰、宮廷、市井民俗及傳奇故事為題材,其經常演出的劇目有《五峰會》《雙失婚》《岳飛傳》《包公案》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望奎縣皮影戲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它在自身發展的同時,還對其他姊妹藝術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黑龍江的民間剪紙、石木雕刻、京劇、評劇龍江劇、民間舞蹈、二人轉等舞台藝術大量借鑒瞭望奎縣皮影戲的製作工藝、音樂、唱腔以及表演。

傳承狀況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審美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娛樂的形式和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在現代高科技影視技術的衝擊下,望奎縣皮影戲的觀眾和演出市場逐步減少,與此同時,望奎縣皮影戲的藝人多年事已高,表演隊伍不斷老化,其傳承後繼無人,面臨消亡的危險。

傳承人物

谷寶珍,女,1950年12月出生,2009年5月26日入選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皮影戲(望奎縣皮影戲),黑龍江省望奎縣申報。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望奎縣文化館獲得“皮影戲(望奎縣皮影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8年8月24日,望奎縣皮影戲在第十三屆黑龍江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中進行了表演,同年8月16—8月31日,望奎縣皮影戲在吉林傳統戲劇節中進行了表演。
2019年2月,望奎縣前進街道辦事處與縣文廣新局聯合開展了“非遺”進社區活動,邀請望奎縣皮影戲藝術團10餘人在前進街道辦事處進行了演出;同年7月5日,望奎縣皮影戲在吉林非遺節中進行了表演。

榮譽表彰

2015年,由望奎縣文化館與黑龍江非遺保護中心聯合創編的望奎縣皮影戲劇目《西溫莫日根》獲得“金獅獎”第四屆全國皮影木偶大賽“最佳劇目獎”,同時該劇被文化部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示範性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