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猗雙塔
臨猗雙塔
臨猗雙塔,位於臨猗縣城內北隅,又稱“雁塔”,東西對峙。
位於臨猗縣城內北隅。兩座磚塔東西排列,相距50餘米。據《猗氏縣誌》記載,雙塔為隋唐創建,宋代重修,原有妙香寺,西塔在寺內,東塔居寺外。今寺已不存,雙塔依舊。西塔方形,七層,高約30米,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地震時,塔剎毀壞;東塔亦七層,方形,底層中空,以上實心。西塔唐物,東塔宋建。雙塔之門,對向開闢。相傳西塔內藏白蛇,稱白蛇塔;東塔內隱許仙(第七層內原有畫像),稱許仙塔。每年的七月,白蛇與許仙相會,夜深人靜,月明如晝,雙塔之影在月下交融,象徵夫妻團聚,因有雙塔交影之稱。雙塔上雁巢甚多,黃昏時小雁環飛,故亦稱雁塔。北門外原有一青蛇塔,今已不存。
臨猗雙塔
臨猗雙塔又稱“雁塔”,坐落在臨猗縣城北隅,東西對峙。
雙塔創自隋唐,此處原為寺院,今寺已毀,僅存雙塔。 “雙塔交影”又稱“雙塔斜影”,是指農曆正月、九月十五黃昏,三月、七月十六早晨,太陽和月亮同時位於東西方天邊(或相反),日月之光分別從東西方照射雙塔,使東西而立的雙塔之影從不同方向向中間緩緩移動,交融在一起。
歷史上,文人騷客對“雙塔交影”也多有描述。可惜,對為什麼要建造這樣的雙塔奇景卻未有任何文字記載。不過,也許我們從有關故事中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傳說許仙與白娘子的故事最初發生在臨猗。法海由於嫉妒許仙與白娘子的愛情,便把他們用“網塔缽”分別罩於兩塔內。西塔內藏白蛇,稱“白蛇塔”;東塔內隱許仙,稱“許仙塔”。許仙塔的第七層還藏有二人的畫像,第三層有一尊鐵鑄的許仙人頭像,面向西塔,日夜相望。許仙與白娘子的真摯愛情感動了玉帝,玉帝便命太白金星在雙塔內各放一寶,讓他們每年七夕相會一次。從此,每年七夕黃昏,雙塔之影在月光下緩緩交融,相依相偎,好似夫妻恩愛團圓。
還有一個傳說是,每年正月十五,城鄉大鬧花燈時,從塔內會飄飄悠悠走出兩個美貌女子,一個穿粉紅衣,一個穿果綠襖,在離人群不遠的地方,笑盈盈地觀燈。這些傳奇故事雖然是神話,可是故事裡所敘述的時間卻和有關考證研究所得到的“雙塔交影”時間基本一致。由此可以推測,“雙塔交影”奇觀並非偶然,而是我國古代工匠的科學創舉。建築中蘊含豐富的科學,科學又通過神話來表現,這正是中國古代科技的一種重要而又常見的表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