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善銘
張善銘
張善銘(1900~1928年),大埔縣徠西河鎮黃砂村人。民國7年(1918)18歲時,他考進廣東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讀書。此時,正值俄國十月革命后,馬克思、列寧主義開始在我國傳播,他與阮嘯仙等同學積極學習和宣傳馬列主義,投身反帝、反軍閥的鬥爭。民國8年(1919)“五四”運動爆發,他發動“甲工”同學響應。民國10年(1921)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廣東支部早期黨員之一。后被國民黨殺害。時年28歲。
張善銘(1900~1928年),大埔縣西河鎮黃砂村人。民國徠7年(1918)18歲時,他考進廣東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讀書。此時,正值俄國十月革命后,馬克思、列寧主義開始在我國傳播,他與阮嘯仙等同學積極學習和宣傳馬列主義,投身反帝、反軍閥的鬥爭。民國8年(1919)“五四”運動爆發,他發動“甲工”同學響應。民國10年(1921)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廣東支部早期黨員之一。
民國11年(1922)3月14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廣州正式成立。隨後,團廣東區委也正式成立,他是領導成員。次年6月17日,廣州成立“廣東新學生社”,他任社主任。不滿一年,省內大部分城鎮以及香港等地都建起了分社,社員從最初的118人發展到五、六千人。他們積極配合各地工農運動,成為一支革命新軍。民國13年(1924)下半年,張善銘受中共廣東區委推薦,由中共中央派遣,往蘇聯東方大學學習。次年6月初,由蘇聯返廣東擔任廣東區團委書記。第二次東征后,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奉命討伐南路叛逆鄧本殷,他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政治部主任。南伐結束后,他因日夜操勞,患肺病甚重,不能工作,中共廣東區委讓其暫時離開軍隊,到廣州休養治療。8月下旬,他病體稍好,即奉命到海陸豐,協助彭湃領導的中共海陸豐地委工作。不久,他出任海陸豐地委書記。他帶病堅持領導革命鬥爭外,還在海豐縣城舉辦多期黨員骨幹訓練班,為海陸豐地區培養了大批革命幹部。民國16年(1927)“四·一二”事變后,廣州、汕頭共產黨人多被屠殺。4月20日,海豐縣城成立中共東江特委,張善銘任特委書記。在彭湃領導下,與特委成員一起策劃了東江地委武裝起義,建立海陸豐工農民主政權。起義失敗后,他將起義部隊轉移到海(豐)、陸(豐)、惠(陽)、紫(金)四縣邊界,創立東江農村根據地。8月,中共廣東省委在香港成立,張善銘被選任中共廣東省委委員兼東江特派員,並參加了12月11日廣州起義。年底,省委書記張大雷犧牲后,張善銘代理省委書記。民國17年(1928)1月,省委根據南昌起義后朱德所率起義軍二十五師已轉戰粵北的情況,決定張善銘赴北江恢復特委,兼任書記,發動群眾暴動,援助朱德部隊。後來省委鑒於張善銘對海陸豐地區情況較為熟悉,決定復派其為東江特派員,往海陸豐再次組織暴動(時間定於5月3日),恢復海陸豐蘇維埃政權。於是,他自香港乘船到海豐。第二天拂曉,不幸為當地民團抓獲,在汕尾被國民黨殺害。時年2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