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疾病

宮頸疾病

宮頸疾病是指發生在宮頸區域的疾病,包括宮頸炎症、宮頸損傷、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及宮頸癌。宮頸炎症為婦科常見病之一,由於子宮頸管黏膜上皮抗感染能力差,易受病原體感染,包括急性子宮頸炎和慢性子宮頸炎。宮頸癌為常見婦科腫瘤之一,起源於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兩者均與宮頸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有密切關係。多數患者無明顯癥狀,部分患者可有陰道分泌物增多、血性白帶、下腹酸痛及性生活后陰道出血等癥狀。急性子宮頸炎可針對病原體應用抗生素治療;慢性子宮頸炎可採用藥物或微波、激光等物理治療;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及宮頸癌需根據不同分級、分期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急性宮頸炎病原體感染可上行至盆腔感染,從而誘發盆腔炎、盆腔膿腫、不孕不育等。宮頸人乳頭瘤病毒(HPV)持續感染有發展為宮頸癌的可能,特別是HPV16/18型陽性者需積極檢查和治療。除宮頸癌外,宮頸疾病一般經積極治療后,預后較好。宮頸癌患者預后與臨床期別、病理類型等密切相關,有淋巴轉移者預后差。

就診科室


● 婦科或婦產科。

病因


宮頸炎症

● 急性子宮頸炎:感染病原體可為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體等性傳播疾病病原體,多見於性傳播疾病高危人群;也有部分患者病原體不清楚。
● 慢性子宮頸炎:可由急性子宮頸炎遷延而來,也可以為宮頸病原體持續感染所致。

宮頸損傷

● 可由性交、流產、引產、分娩、外傷、感染等引起。

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和宮頸癌

● 與HPV(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多個性伴侶、吸煙、性生活過早、性傳播疾病、經濟狀況低下和免疫抑制等因素有關。

癥狀


● 急性宮頸炎
● ● 主要表現為陰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膿性,外陰瘙癢及灼熱痛,還可見月經間期出血、性交出血等。有些患者合併尿路感染,可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癥狀。
● 慢性宮頸炎
● ● 多數無明顯癥狀,部分患者可出現反覆發作的陰道分泌物增多、呈淡黃色或膿性,性交后陰道出血、月經間期出血,偶有外陰瘙癢不適感。
● 宮頸損傷
● ● 產時損傷或性交損傷患者有明顯的陰道持續性出血癥狀;陳舊性宮頸損傷患者多無自覺癥狀,僅在婦科檢查時發現。
● 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
● ● 一般無特殊癥狀,偶有陰道排液增多,伴或不伴臭味,也可表現為性生活或婦科檢查時宮頸接觸性出血。
● 宮頸癌
● ● 早期宮頸癌無明顯癥狀,晚期宮頸癌患者可出現不同的繼發癥狀,如尿頻、尿急、下肢腫脹、貧血、消瘦等。
● ● 五、需要做哪些檢查確診宮頸疾病?
● 婦科檢查
● ● 觀察宮頸口附著分泌物的顏色、性狀,宮頸管是否膨大,宮頸形態、糜爛面,是否有贅生物、菜花樣腫物、潰瘍或空洞等,觸摸宮旁組織是否受累、增厚。
● 陰道分泌物或宮頸口分泌物培養
● ● 患急性宮頸炎時通過分泌物培養可確定病原體種類,針對病原體用藥治療以提高治療效果。
● 子宮頸細胞學檢查
● ● 是宮頸疾病篩查的基本方法,篩查應在性生活開始3年後或21歲后開始檢測。
● 人乳頭瘤病毒(HPV)檢測
● ● 可用於25歲以上女性宮頸癌初篩檢查,陽性者需進一步檢查子宮頸細胞學檢查;也可聯合細胞學檢查用於25歲以上女性宮頸癌篩查,若兩項檢查結果均為陽性,需進一步做陰道鏡檢查。
● 陰道鏡檢查
● ● 細胞學檢查和HPV檢測兩項檢查結果均為陽性,需進一步做陰道鏡檢查,陰道鏡下陽性發現者必須做子宮頸活組織檢查。
● 子宮頸活組織檢查
● ● 即宮頸活檢,為確診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宮頸癌的可靠方法。
● 影像學檢查
● ● 確診宮頸癌患者根據情況選擇胸部X線或CT平掃、膀胱鏡檢查、直腸鏡檢查或盆腹腔CT檢查等。

診斷


● 醫生根據病史、婦科檢查及檢查結果可以診斷不同的宮頸疾病。

急性宮頸炎

● 癥狀:陰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膿性,外陰瘙癢及灼熱痛,月經間期出血、性交出血、尿路感染癥狀。
● 婦科檢查:用棉拭子擦拭子宮頸管時有子宮頸管內出血,肉眼可見膿性或黏液膿性分泌物。
● 白帶檢查:白細胞增多,陰道清潔度異常。
● 陰道分泌物培養:用於確定病原體種類,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體、支原體感染等。

慢性宮頸炎

● 癥狀:無明顯癥狀,部分患者可有陰道分泌物增多、呈淡黃色或膿性,性交后陰道出血、月經間期出血,偶有外陰瘙癢不適感。
● 婦科檢查:可見宮頸口分泌物增多,宮頸糜爛面程度不等,宮頸肥大、充血、納氏囊腫、宮頸贅生物、息肉等改變。
● 宮頸細胞學檢查和HPV檢測:多無陽性發現。

宮頸損傷

● 癥狀:流產、引產等產時損傷或性交后出現陰道持續性出血,有時出血量較多伴血塊;陳舊性宮頸損傷患者多無自覺癥狀。
● 婦科檢查:可見宮頸創面活動性出血,血凝塊附著;陳舊性損傷可見瘢痕。

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

● 癥狀:患者一般無特殊癥狀,偶有陰道排液增多,伴或不伴臭味,性生活或婦科檢查時宮頸接觸性出血。
● 婦科檢查:子宮頸可光滑,或僅見局部紅斑、宮頸糜爛表現。
● 其他檢查:可根據子宮頸細胞學和(或)HPV檢測結果進一步行陰道鏡檢查、宮頸活組織檢查。根據分級可分為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和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

宮頸癌

● 癥狀:早期宮頸癌無明顯癥狀,隨著疾病進展可出現陰道排液、不規則陰道出血、宮頸接觸性出血,或經期延長、經量增多、絕經后陰道出血。晚期宮頸癌患者可出現不同的繼發癥狀,如尿頻、尿急、下肢腫脹、貧血、消瘦等。
● 婦科檢查:子宮頸可光滑或有糜爛改變,有些可見宮頸息肉樣、菜花樣贅生物,易出血,表面有潰瘍或空洞表現,可觸及宮旁組織受累、增厚。
● 宮頸活檢:為確診宮頸上皮內病變、宮頸癌的可靠方法。若需了解宮頸管病變情況需做宮頸管搔刮術。

鑒別診斷


● 出現陰道排液、陰道不規則出血、月經改變、性生活后陰道出血等癥狀時,需與月經失調、卵巢腫瘤等鑒別,及時去醫院檢查,行子宮頸細胞學檢查、HPV檢測,必要時行陰道鏡檢查、子宮頸活組織檢查。
● 出現陰道分泌物增多、膿性伴有異味時,需與陰道炎症性疾病相鑒別,進一步檢查白帶常規、陰道分泌物培養等。
● 婦科檢查發現子宮肥大飽滿時,與子宮頸肌瘤相鑒別,可進一步行陰道超聲等檢查。

治療


急性宮頸炎

● 需在醫生指導下正規治療,主要為抗生素治療,根據不同病原體採用不同的藥物治療,藥物應用需足劑量、足療程,以降低複發概率。
● 若檢測病原體為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體,應對其性伴侶進行相應的檢測和治療。

慢性宮頸炎

● 藥物治療:根據糜爛程度、患者癥狀輕重選用陰道置入藥物治療。
● 物理治療:對於宮頸呈糜爛樣改變、接觸性出血、反覆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可採用微波、激光、冷凍等物理治療。因物理治療有引起出血、子宮頸狹窄、不孕、感染等可能,治療后需定期複查、觀察創面癒合情況。
● 對於子宮頸贅生物患者,可行宮頸贅生物摘除術,并行病理檢查。

宮頸損傷

● 輕微損傷可自行癒合,嚴重損傷需手術治療,給予縫合止血;陳舊性損傷,程度不嚴重一般無需處理。

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

● 可進展為宮頸癌,一旦確診,需積極治療和隨訪。
● 根據不同分級進行冷凍、激光、子宮頸錐切術、全子宮切除術等。術后需制訂密切的複查隨訪計劃,動態觀察疾病變化。

宮頸癌

● 根據臨床分期、患者年齡、生育要求、全身情況等綜合制訂個體化治療方案,採用以手術治療和放療為主、化療為輔的綜合治療。

危害


● 急性宮頸炎病原體感染可上行至盆腔感染,從而誘發盆腔炎、盆腔膿腫、不孕不育等。
● 宮頸人乳頭瘤病毒(HPV)持續感染有發展為宮頸癌的可能,特別是HPV16、HPV18型陽性者需積極檢查和治療。

治療后的效果如何


● 除宮頸癌外,一般經積極治療后,預后較好。
● 宮頸癌患者預后與臨床期別、病理類型等密切相關,有淋巴轉移者預后差。

預防


● 生活作息規律,盡量不要熬夜,不要進食生、冷食物,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
● 定期體檢,知曉自身身體狀況。
● 定期進行白帶檢查、宮頸細胞學檢查、HPV檢測,必要時陰道鏡檢查、宮頸活組織檢查。
● 加強女性自身保護意識,避免婚外性接觸、多位性伴侶,性生活採取必要的保護措施,如使用避孕套。
● 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參考文獻


● [1] 謝幸,孔北華,段濤。婦產科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朱 滔,朱筧青,高永良。宮頸癌診治現狀與進展.《 中國腫瘤》,2013,22(12):970-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