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塘鎮

觀塘鎮

觀塘鎮,隸屬於四川省廣安市前鋒區,地處廣安區南部,東與代市鎮相連,南與華鎣市永興鎮毗鄰,西與官盛鎮、護安鎮、大龍鄉接壤,北與蘇溪鄉、虎城鄉為鄰。 區域面積49.26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40438人。 

截徠至2020年6月,觀塘鎮下轄2個社區和17個行政村。 

2018年,觀塘鎮有工業企業1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5個

歷史沿革


清朝,屬上明月鄉。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設觀塘鄉。
1958年,鄉改公社。
1967年,更名光明公社。
1971年,更名觀塘公社。
1984年,公社改鄉。
1992年10月,觀塘、三台、石蓮3鄉合併為觀塘鎮。 
2013年2月,劃歸前鋒區管轄。 

歷史


觀塘鎮歷史源遠流長。觀塘鎮常稱“觀音塘”,因傳說中觀音菩薩仙臨此地為百姓救苦救難而得名。2013年2月22日,經國務院批准將原廣安區一分為二,划江而治,設立廣安市前鋒區,觀塘鎮域屬之。

地理環境


四川省廣安市前鋒區觀塘鎮位於前鋒區中西部。東與代市、虎城毗鄰,南同華鎣市的祿市、永興鎮接壤,西與護安鎮為鄰,北隔渠江與大龍鄉相望,幅員面積48.6平方公里。

水文

觀塘鎮境內最大河流為渠江,屬長江二級支流,流經七河、碧峰、石佛、伏岩、涌壩、老井5個村,長約15千米。渠江一級支流驢溪河,流經6個村。

自然災害

觀塘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風、雹等。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2011年9月19日,受災人口1.69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6萬畝,倒塌房屋437間,直接經濟損失967萬元。

地形

該鎮地屬淺丘平壩地形,地勢東低西高。境內鷹嘴岩最高,海拔416米,渠江河畔最低,海拔214米。渠江由北向南流經鎮內5個村,約長15公里。觀塘鎮地處淺丘帶平壩,東部與中部較為平坦,地勢東低西高。境內最高點位於三台寨,海拔438米;最低點位於涌溪河畔,海拔211米。

氣候

觀塘鎮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氣溫17.4℃,1月平均氣溫6℃,極端最低氣溫-3.5℃;7月平均氣溫29℃,極端最高氣溫42℃。最高月均氣溫28.5℃(8月),最低月均氣溫6.3℃(1月)。平均氣溫年較差21.8℃,無霜期年平均31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50小時,年總輻射89.9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極端年最大雨量1500毫米,極端年最少雨量70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9月,8月最多。

經濟


觀塘鎮
觀塘鎮
位於前鋒區中西部,距市區5公里,屬省級試點小城鎮。土地資源豐富,主產水稻、小麥、花椒、玉米、油菜和蔬菜,目前,觀塘花椒享譽省內外。觀塘鎮地理條件優越。廣前路貫境而過,村級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交通、通信十分便捷,全鎮擁有村級公路160餘公里,程式控制電話達8000門,2007年10月,觀塘鎮被廣安市、區列入統籌城鄉發展試驗區。
全鎮耕地面積32041畝,人均0.78畝,屬上沙溪廟組的灰棕紫泥土,主產水稻、小麥和油菜,兼產胡豆、豌豆,副業以養豬、飼蠶為主。
2002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6463萬元,糧食總產量16840噸,生豬出欄2.1萬頭,農民人均純收入2560元,鄉鎮企業總產值1.1億元,財政收入300萬元。
觀塘鎮養蠶位居全區前列。有養蠶大戶200餘戶,常年發種量達2500張以上,年產繭70噸以上。
觀塘鎮按照“公司加農戶,公司連接市場、市場引導生產”的經營模式,已建成22000畝花椒基地,現已進入初果期。
觀塘鎮有年產量2000噸的造紙廠1個,年發電量600萬噸的電站1座,還有磷肥廠、鑄鐵廠、小型油等企業,年產總值超1億元。
南(充)前(鋒)公路橫穿全境。鎮內已實現村村通公路,里程達56公里,交通方便。
觀塘地理條件優越,已由市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升為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城鎮面積已達1.5平方公里,有非農業人口1500人,小城鎮基礎設施齊備,功能完善,環境優美,市場繁榮,是人們投資的好去處。
2011年,觀塘鎮財政總收入175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6萬元,比上年增長4.6%,比1978年增長16倍。
2018年,觀塘鎮有工業企業1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5個。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觀塘鎮轄觀新路1個居民委員會,朝寨、仙鶴、新立、田壩、白雲、仙石、三台、仁和、涌壩、伏岩、西牛、望八、八里、煤坪、白鶴、雙碑、碧峰、七河、九橋、繼光、旗山、河星、望壩、新院、雙岩、京東、驢燕、蓮花、同心、五通、老井、石佛、星月、插柏、新路35個村民委員會;下設4個居民小組、262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觀塘鎮下轄2個社區和1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觀音街5號。
觀新路社區碧峰村白雲村伍通村
朝陽社區九橋村京東村佛岩村
八里村新立村三台村新路村
白鶴村繼光村仁和村西牛村
雙碑村望壩村蓮花村/

人口


2011年末,觀塘鎮轄區總人口401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000人,城鎮化率7.5%。另有流動人口4000人。總人口中,男性20936人,佔52.2%;女性19164人,佔47.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0018人,佔99.8%;有藏、苗、滿、布依、白、土家6個少數民族,共82人,佔0.2%;2011年,人口出生率9.5‰,人口死亡率5.5‰,人口自然增長率4‰。
徠2017年,觀塘鎮常住人口25196人。
截至2018年末,觀塘鎮戶籍人口40438人。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觀塘鎮常住人口22117人。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觀塘鎮有幼兒園7所,在園幼兒135人,專任教師27人;小學7所,在校生2561人,專任教師12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910人,專任教師89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觀塘鎮教育經費達410萬元,比上年增長11%。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觀塘鎮有衛生院3個;病床95張。專業衛生人員94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44萬人次,住院病人1227人次。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6%,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75%。
廣播電視
2002年1月,觀塘鎮開通有線廣播站。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8043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觀塘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92戶,人數282人,支出54.2萬元,比上年增長7.6%,月人均160元,比上年增長8.4%;城市醫療救助3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430人次,共支出1.3萬元,比上年增長4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31戶,人數1873人,支出123.6萬元,比上年增長8.2%,月人均55元,比上年增長7.9%;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25人,支出52.5萬元,比上年增長11.8%;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51人,支出32.5萬元,比上年增長3.7%;農村醫療救助28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873人次,共支出9.4萬元,比上年增長3.3%;農村臨時救濟197人次,支出11.8萬元,比上年增長3.7%。救災支出459.2萬元,比上年增長42%。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9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80萬元,比上年增長0.2%。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觀塘鎮有郵政網點4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48千米,投遞點10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3000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4000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7000件,征訂報紙1800份、期刊2600冊,業務收入11萬元。有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4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30000門,固定電話用戶6300戶,比上年增加31戶,電話用戶普及率69%,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網際網路埠總數5000個,其中已佔用埠總數1200個,寬頻接入用戶1200戶,比上年增加22戶。
能源
2011年,觀塘鎮天然氣管線13000米,天然氣用戶1690戶,燃氣普及率18.7%,月天然氣平均用量5萬立方米。

交通


2011年,觀塘鎮境內有廣(安)前(鋒)高等級公路過境,境內長6千米;鎮級公路2條,總長30千米。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觀塘鎮因鎮人民政府駐觀音塘得名。清初設塘堡,建有觀音廟,故名。

榮譽稱號


2020年7月29日,觀塘鎮被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