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臟

陽臟

指患者為陽盛的體質,通常用藥以清滋為宜。與牡臟同義。

簡介


● 英文名稱:Yang Viscus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基礎理論—臟腑

古籍摘選


● 陽臟者,必平生喜冷畏熱。(《景岳全書》)

名詞解釋


● 五臟之屬陽者,指心、肝而言。

百科解讀


● 五臟為陰,心、肝、脾、肺、腎之間又可再分陰陽,心、肺居於胸腔中,為陽,肝、脾、腎位於腹部為陰。心為陽中之陽,肝為陰中之陽,心、肝又容易化火,故為陽臟。

心臟生理功能

● 心居於胸中,五行屬火,為君火,主要生理功能為主血脈與藏神志。心主血指在全身的血液均為心所主,在血液的生成與運行環節中,心氣與心陽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若心陽或心氣不足,不能推動血行,則會出現瘀血,表現為面色青紫、心胸憋悶、脈澀;心血不足,則會導致面色蒼白、唇甲色淡、脈虛無力等。心主藏神,指心主宰生命活動及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心為君主,主宰生命活動,情緒反應、思維活動等皆與心有關。

肝臟生理功能

● 肝位於腹部,為剛臟,容易化火,主要生理功能為主疏泄和藏血。肝主疏泄是指肝氣以舒暢條達為主,厭惡抑鬱。肝氣可以舒暢精神情志,可以推動氣血運行,可以促進脾胃消化,可以調節生殖機能。肝主藏血是指肝能貯藏血液、調節血量,防止出血。肝藏血為體,主疏泄為用,這種關係被稱為體陰而用陽。肝氣容易化火,肝陽容易上亢,因此肝又被稱為將軍之官。

心肝之間的關係

● 心為火,肝為木,二者屬於相生的關係,肝木能生心火。二者的關係主要體現在血液的運行環節與精神情志的調節方面。心主血、肝藏血,血為陰,可制約陽氣,若血不足,則容易出現陽熱的癥狀表現,如口乾口渴。心、肝二臟多易見火熱有餘,心火偏旺則心煩失眠、口舌生瘡等;肝火偏旺則急躁易怒、目紅耳鳴等。二者常相互影響,心火會帶動肝火,肝火會累及心火。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4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