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body,HBsAb),是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誘導人體產生的種保護性抗體,其對乙型肝炎病毒(HBV)具有定的免疫力。乙型肝炎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傳染病,注射疫苗產生具有保護性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是預防該病的有效措施。

簡介


● 檢驗別稱:乙型肝炎表面抗體、乙肝表面抗體
● 英文名稱: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body
● 英文簡稱:HBsAb
● 標本類型:血清
● 所屬項目:乙肝兩對半,乙肝項
● 相關疾病:乙型肝炎

適合檢查的人群


健康人

● 健康人般沒有進行乙肝疫苗接種時,需要檢查乙肝五項,必要時進行疫苗補種。
● 已經成功接種過乙肝疫苗的健康人,並不代表永遠有抗體,般3~5年需複查次乙肝五項,如果HbsAb檢測值小於10mIU/ml,需要及時接種乙肝疫苗加強針。

出現乙肝癥狀的人群

● 出現噁心、厭油膩、食慾差、全身乏力等肝病癥狀者。

乙肝患者

● 乙肝患者應該每隔半年或者個月進行一次乙肝五項檢查。

標本採集


● 採集方法:靜脈采血。

檢查前

● 是否空腹:否。
● 該項檢驗指標屬乙型肝炎病毒檢查項目,無需空腹,若與肝功能、血糖、血脂等其他生化項目同時檢測,建議空腹。
● 檢查前天,白天宜清淡飲食,忌煙酒。晚上10點以後禁食水,次日早晨空腹檢查。

檢查后

● 抽血后,需在針孔處進行局部按壓3~5分鐘,注意不要揉。
● 若出現暈針癥狀,如頭暈、眼花、乏力等情況時,應立即平卧,並可飲少量糖水,待癥狀緩解后再進行其他檢測。

參考區間


● HBsAb定性(ELISA法):陰性
● HBsAb定量(電化學發光法):0~10 mIU/ml
● (數據來源:胡成進,公衍文。檢驗結果臨床解讀。第2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

臨床意義


● HBsAb是乙型肝炎疾病恢復、預后良好的血清學標誌。

HBsAb陽性

● HBsAb陽性,提示既往感染乙肝病毒現已恢復,且對乙肝病毒有定免疫力;
● 接種乙肝疫苗后,僅出現單項HBsAb陽性;
● 被動性獲得HBsAb,如注射特異性Ig或輸血等。

HBsAb定性試驗

● 用於確定受檢者在被乙肝病毒感染后是否產生HBsAb抗體;
● 被檢者接種乙肝疫苗后確定其體內是否產生了保護性抗體。

HBsAb定量測定

● HBsAb作為預防乙肝病毒感染唯的保護性抗體,定量試驗用於觀察受檢者體內是否有足夠對抗該病毒的保護性抗體。
● 當HBsAb消失或<10 mIU/ml時,則應及時接種乙肝疫苗。

乙肝項綜合分析

● HBsAb屬於乙肝項中的指標之一,其臨床意義應該結合其他指標綜合分析,為了方便理解,現將乙肝項編號如下:
● 第1項:HBsAg;第2項:HBsAb;第3項:HBeAg;第4項:HBeAb;第5項:HBcAb
● 這項指標的陽性組合,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各自分別代表著不同的意義。
● 當第1、3項陽性時,表明正處於潛伏期或者急性乙肝早期(癥狀前期),此時傳染性高。
● 當第1、3、5項陽性時,又稱“大陽”,表明正處於急性或慢性感染,此時傳染性高。
● 當第1、4、5項陽性時,又稱“小陽”,表明正處於乙肝後期或者慢性感染,此時傳染性低。
● 當第2、4、5項陽性時,表明痊癒或者恢復期,有免疫力,此時沒有傳染性。
● 當第2、5項陽性時,表明痊癒或免疫力,此時沒有傳染性。
● 當僅第5項陽性時,表明:①過去感染,但無法檢出HBsAb;②低水平慢性感染;③恢復早期。
● 當僅第2項陽性時,表明疫苗接種或者以前感染過,此時體內有抗體,對乙肝病毒有免疫力。但需要判斷抗體強弱,如果變弱,需及時注射乙肝疫苗。
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與成人相比,兒童能獲得更好的免疫效果,如果接種數年後HBsAb<10 mIU/ml,應加強接種次。當有噁心、厭油膩、食慾差、全身乏力等慢性肝病癥狀時,需要儘快檢查乙肝項。對於經常接觸乙肝患者的人來說,最好每年都去檢查次HBsAb水平,旦水平小於10mIU/ml時,應該及時接種乙肝疫苗加強針。檢驗結果的臨床意義必須由臨床專業醫師結合臨床病史、癥狀、體征以及其他輔助檢查等資料,全面綜合分析判斷。

參考文獻


● [1] 叢玉隆。實用檢驗醫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 [2] 胡成進,公衍文。檢驗結果臨床解讀。第2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
● [3] 張紀雲,龔道遠。全科醫師臨床檢驗速查手冊。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