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嬿

北京電影製片廠女演員

張嬿,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1960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學習。1973年分配到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工作,參加過影片《青春之歌》、《戰船台》、《405謀殺案》、《革命軍中馬前卒》、《愛情啊,你姓什麼》、《木屋》、《大海在呼喚》、《普通人家》、《最後一個鏡頭》及電視劇《不平靜的銀杉湖》、《花園街五號》、《南江之花》、《未必都是愛》、《愛新覺羅·浩》等的拍攝並飾主要角色。同時為50餘部國產影片和譯制影片及電視劇配過音,演播過廣播劇。現為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會員。代表作品《愛新覺羅·浩》等。

人物經歷


從小酷愛文藝,當年還在北京鐵路七小上學時就迷戀上了舞蹈,50年代,在北京女中讀二年級時,北影《青春之歌》攝製組物色像秦文的女孩飾演王小燕的妹妹,經校長推薦,相中了她,那一年她才14歲。但當鐵路橋樑設計師的父親堅決反對,母親也希望她將來當一名醫生。60年,北京電影學院第一次在初中畢業生中招收大學生。張嬿從2000多名考生“殺出”,成了第一批15歲的大學生。那時電影廠拍《舞台姐妹》、《英雄兒女》、《小二黑結婚》等片時,導演都選中了她,學院卻不允許在校生外出拍戲,使她錯過了許多機會。直到五年級時,院方才網開一面,同意張嬿利用暑假拍了電影《紅色背簍》。69年,張嬿的戀人張郁強被打成現行反革命分子,罪名是“炮打張春橋”,她毅然與張郁強舉行了婚禮,那幾年兩人背著深重的精神壓力,忍受了各種岐視和磨難。1973年,分配到上影廠,80年代后,夫妻調到北影廠。文革中,張嬿演過《戰船台》、《艷陽天》等片。《艷陽天》有場割麥戲,導演擔心她胳膊細,揮不動鐮刀,想找個替身。誰料她一上場,幹起來不亞於當地的女社員,把在場的人都震服了。79年一部《405謀殺案》成了當年的票房冠軍,張嬿在片頭的那一聲驚叫也被觀眾牢牢記住。隨後她參加了《愛情啊,你姓什麼》、《革命軍中馬前卒》、《木屋》、《大海在呼喚》等片;90年代初在《別哭,媽媽》、《飛越人生》、《慾望的火焰》等片中演過角色。《別哭,媽媽》是兒影片,身為北影演員的張嬿,卻非要爭取這個角色,於藍力排眾議,機遇之門向張嬿打開,出色表演使她在第四屆童牛獎中獲特別獎。她主要的表演成績還是在配音和電視劇上。曾經為50餘部國產影片和譯制影片及電視劇配過音,演過我國最早的電視劇之一的《新郎之死》等十幾部電視劇,飾演記者、編輯、醫生,甚至女阿飛,正反兼能。其中她主演的7集電視劇《愛新覺羅·浩》是她表演出色的一部。也演過廣播劇,如《斯特林堡的一生》、《未必都是寶》、《博風擊雨》等配音就受到同行好評。她的表演以把握角色內心世界準確見長。
張嬿生活照
張嬿生活照

個人生活


丈夫:張郁強,江蘇人,1942年出生,父親張月超曾擔任張治中的秘書。他當年是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學生,畢業后曾任上影、北影、兒影等廠導演。76年底,冤案得到平反昭雪,導演的故事片《月光下的小屋》曾獲第四屆世界兒童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等五項獎。

參演作品

參演電視劇

參演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