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五屆三次會議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於1980年8月28日-9月12日在北京召開。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一致同意許德珩副主席所作的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增選了何長工、肖克、程子華、楊秀峰、沙千里、包爾漢、周培源、錢昌照為政協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會議概況


會議開幕

8月28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今天下午在人民大會堂開幕。
政協全國委員會主席鄧小平在熱烈的掌聲中致開幕詞。他說,開好這次會議,對於調動全國人民的積極性,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鄧小平指出,為了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現代化的、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強國,需要用極大的努力,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他說,重要的是:在經濟上,要積極發展社會生產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在政治上,要充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發展安定團結、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在組織上,要大量發現、培養和提拔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人才,廣開才路,人盡其才。他希望我國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在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實踐中,作出積極的貢獻。
鄧小平在回顧一年來各級人民政協作了大量的工作之後說,我們相信,人民政協在為發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台灣歸回祖國和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的事業中,必將發揮更重大的作用。
大會由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烏蘭夫主持。政協全國委員會2,055名委員中,有1,712人出席了今天的大會。大會主席台的帷幕上懸掛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會徽,兩邊各有五面紅旗。
下午三時半,大會開幕,軍樂團高奏國歌。

會議閉幕

9月12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今天下午在人民大會堂閉幕。
大會通過的政治決議說,人民政協的工作要進一步開展、活躍起來,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決議號召全國各民族、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一切愛國力量,為實現華國鋒同志提出的各項任務,為完成我國今明兩年的國民經濟計劃和全面進行經濟管理體制的改革,共同奮鬥。
大會增選了何長工、肖克、程子華、楊秀峰、沙千里、包爾漢、周培源、錢昌照為政協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還增選了24名常務委員。大會決定韋國清、彭沖、宋任窮、楊靜仁、班禪額爾德尼·卻吉堅贊不再兼任政協副主席,因為他們已擔任其它領導職務。由於習仲勛、楊尚昆已擔任其它領導職務,他們也不再兼任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和委員的職務。
鑒於1978年3月五屆政協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有些內容有明顯的錯誤,有些內容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大會決定對章程進行修改,並成立由91人組成的章程修改委員會。大會決定鄧小平為章程修改委員會主任委員,劉瀾濤、朱蘊山、史良、胡厥文為副主任委員。
下午3時半,政協全國委員會主席鄧小平宣布大會開始。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烏蘭夫主持大會各項議程的進行。

會議決議


(1980年9月12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一致同意許德珩副主席所作的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
1979年7月全國政協第五屆二次會議以來,政協常務委員會的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會議表示滿意。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今後工作方針和任務是正確的。會議認為全體委員,應該同心同德,充分發揮人民政協的民主協商和監督作用,進一步加強人民政協的工作,檢查和克服工作中的官僚主義,克服前進中的各種阻撓和困難,為爭取完滿實現新時期人民政協的光榮任務而奮鬥。
會議期間委員們提出的對常務委員會工作的批評和建議,對改進人民政協的工作是極為有益的,應在今後工作中認真研究、貫徹實施。
(1980年9月12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1978年3月政協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總的說來,對於鞏固和發展我國革命的愛國的統一戰線,推動各級人民政協的恢復、建立和工作的開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限於當時的歷史條件,這個章程有些內容有明顯的錯誤,有些內容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鑒於這種情況,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決定成立政協章程修改委員會,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路線的指引下,提出章程修改草案並廣泛徵求全體政協委員和政協地方組織的意見,然後提請政協全國委員會全體會議審議、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