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寧戰役

1945年發生在江蘇省北部阜寧縣城

1945年4月,新四軍第三師趁日軍從鹽城、阜寧南撤,偽第二方面軍第五軍第四十一師等部忙於交接防務之際,集中11個團,1.4萬餘人,發起阜寧戰役。

戰役介紹


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第3師兼蘇北軍區部隊,在江蘇省北部阜寧縣城對偽軍進行的進攻戰役。
1945年春季,新四軍第3師兼蘇北軍區為執行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的戰略任務,在江蘇省北部對日偽軍發起攻勢作戰。3~4月間,日軍為防止美軍在華中沿海登陸,加強長江下游防務,將阜寧等地的日軍南撤至長江沿岸地區,以偽軍接替蘇北各據點守備。阜寧縣城及城北各據點由剛從河南省開封地區調來的偽第2方面軍第5軍第41師和蘇北屯墾警備第1總隊等部共3400餘人守備。阜寧縣城水陸交通便利,是鹽阜區的軍事要地。第3師兼蘇北軍區針對阜寧地區偽軍失去日軍支撐,忙於交接防務,城內糧草缺乏等情況,決定抓住這一有利戰機,集中第8旅全部、第10旅主力、師屬特務團及阜寧、阜東、射陽、建陽、鹽東等5個縣獨立團共11個團的是力,由參謀長洪學智為前線指揮,發起阜寧戰役,發展春季攻勢的勝利。鑒於偽軍兵力分散,設防較為堅固等特點,確定採取分割包圍、各個擊破的戰法,首先以第8、第10旅主力攻取城北外圍各據點,並以一部位於阜寧縣城東北小顧庄擔任警戒;以師特務團和地方武裝阻擊偽軍北援或南逃,爾後相機攻取阜寧縣城。戰役於4月24日午夜發起。第8旅和第10旅主力迅速向城北外國各據點實施分割包圍,並展開猛烈攻擊。經過激烈戰鬥,至25日中午,第8旅先後攻克頭灶、七灶、掌庄等據點。第10旅主力攻克大顧庄,全殲據守偽軍。當日,偽第5軍軍長王清翰率2個團從阜寧縣城出動,分3路向大、小顧庄馳援。當其進至小顧庄以南地區時,第10旅預伏部隊予以迎頭痛擊,偽軍倉皇回撤。第8旅第22團一部乘勢追擊,從東北角突入城內,佔領北門炮樓等要點。下午,第8、第10旅主力迅速投入巷戰。經約2小時激戰,殲偽軍一部,其殘部退守大浦橋、水龍局、天主教堂等幾處孤立據點,憑堅固守。第3師重新調整部署,繼續展開強攻。至26日上午,困守於大浦橋、水龍局等處偽軍,在第3師進攻部隊的軍事打擊和政治攻勢下,相繼繳械投降。棄城南逃的偽軍1000餘人,沿途又連遭第3師特務團和地方武裝截擊,大部被殲,殘部逃往鹽城,隨後,第3師各部乘勝擴張戰果,收復鹽(城)阜(寧)公路沿線的大施庄、溝安墩、草堰口等據點。此役,第3師兼蘇北軍區部隊共斃傷偽軍339人,俘2073人,攻克阜寧縣城及其外圍據點22處,摧毀碉堡143個,收復國土250平方公里,解放村鎮560餘處,控制了(南)通(贛)榆公路中段。這一勝利,給偽軍以沉重打擊,擴大了蘇北解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