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曲

於鵠詩作

《出塞曲》是於鵠的邊塞詩。

作品全文


其一

微雪將軍出,吹笳天未明。
觀兵登古戍,斬將對雙旌。
分陣瞻山勢,潛軍制馬鳴。
如今新史上,已有滅胡名(1)。

其二

單於驕愛獵,放火到軍城。
待月調新弩,防秋置遠營。
空山朱戟影,寒磧鐵衣聲。
逢著降胡說,陰山有伏兵(2)。

註釋


(1)笳:胡笳。漢鼓吹曲樂器。奏凱歌也。古戍:邊疆古老的城堡、營壘。雙旌:唐代節度領刺史者出行時的儀仗。泛指高官之儀仗。分陣:分列戰陣。瞻:觀看。潛軍:秘密出兵。偷襲敵軍。制:制止。制服。滅胡:消滅胡人。
(2)單於:漢時匈奴君長的稱號。待月:對月也。防秋:古代西北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馬肥時南侵。屆時邊軍特加警衛,調兵防守,稱為“防秋”。朱戟:紅柄的戟。指兵器。紅色的木戟,用作官署或貴族家大門前的儀仗。寒磧:冷寂的沙磧。沙磧,砂石地。降胡:投降的胡人。陰山:山脈名。即今橫亘於內蒙古自治區南境、東北接連內興安嶺的陰山山脈。山間缺口自古為南北交通孔道。

作者簡介


於鵠(hú),唐代詩人(約唐代宗大曆年間至唐德宗貞元年間前後在世)。生卒年(?—814?),生平及字型大小不詳。代宗大曆、德宗間中間久居長安,應舉不第,后隱居漢陽。貞元中歷佐山南東道、荊南節度使幕。其詩語言樸實生動,清新可人;題材方面多描寫隱逸生活,宣揚禪心道風的作品。代表作有《巴女謠》、《江南曲》、《題鄰居》、《塞上曲》、《悼孩子》、《長安游》、《惜花 》、《南溪書齋》、《題美人》等,其中以《巴女謠》和《江南曲》兩首詩流傳最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