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狂飆

越野狂飆

《越野狂飆》是一部由美國導演史蒂夫·博伊姆 Steve Boyum執導,由達麗爾-漢納 (Daryl Hannah) 、羅伯特-卡拉丹 (Robert Carradine) 、羅伯特-帕特里克 (Robert Patrick) 、亞倫-卡特 (Aaron Carter)的動作片。

劇情介紹


親密手足,超越夢想。
拉斯維加斯,世界著名的賭城,多少人成就夢想以及夢想破滅之地。然而,除了燈紅酒綠的賭場與香飄四處的酒精之外,這裡的摩托車冠軍賽也極大地吸引著欲以此成就夢想的眾多年輕人。激情四溢的卡萊爾兄弟便是此項賽事的眾多擁躉之中的一雙。然而,最近他們卻遇到了相當的麻煩。而困難不僅僅在賽場上,父親的不幸離世令兄弟二人整日與悲痛做伴,面對即將到來的摩托車冠軍賽已是激情不再。
還好,此時有眾多好友給予倆兄弟莫大的支持和幫助。哥倆終於克服了生理和心理上的重重阻力和困難,同心協力在這場名為“Suppercross(超越)”的摩托車比賽中獲得了勝利。但榮譽在手的兄弟倆卻在隨後的生活中產生了種種的分歧:在對待生活以及事業的選擇甚至連倆人溝通的方式上都有著截然不同的走勢。年長的卡萊爾要比弟弟特里普小心謹慎的多。而天分十足的特里普意氣風發、飛揚跋扈,但卻時常出現危險。當哥哥卡萊爾成為了一名受全額贊助的車手后,兄弟二人的矛盾愈加明顯。由於尚得不到他人的資金贊助,特里普只能獨自一人訓練。但急於求成的特里普終究未躲過一場意外事故的降臨,也因此不幸地提前結束了自己摯愛的賽車生涯。此時,至高無上的親情再次將兄弟二人拉到了一起。為了贏得更高的榮譽,兄弟二人團結一心共同為哥哥卡萊爾努力著。最終,卡萊爾與特里普攜手捧起了他們夢想的冠軍獎盃……

幕後花絮


(圖)《越野狂飆》
(圖)《越野狂飆》
傳奇歌手再闖大銀幕。
看到亞倫·卡特這個名字,無數的流行樂迷無不為之尖叫狂呼。這個音樂天才少年近年來逐漸顯現出了對大銀幕的興趣。自去年的觸電之作《胖子阿伯特》 (Fat Albert)之後,卡特便開始放開手腳,大膽地在聚光燈下展示自己的青春與激情。此番出鏡,依然是與眾多的年輕朋友為伍,以青年人向上自信的健康形象示人。
不過年紀輕輕的卡特卻在感情路上經歷豐富。好萊塢緋聞艷女帕里斯·希爾頓就曾與之傳出過緋聞。之後,卡特又結識了好萊塢當紅的小女生林德賽·洛韓。不過二人在短暫“拍托”之後又有分手跡象。可見,我們的這位天才少年的經歷之豐富令我們這些過來人嘆為觀止。不過,亞倫·卡特在電影道路上的前景卻顯得一片光明。今年除了這部《越野狂飆》之外,還有一部愛情喜劇片《I Want Someone to Eat Cheese with》在緊張的後期製作中,預計很快即將與觀眾見面。

影片簡評


(圖)《越野狂飆》
(圖)《越野狂飆》
這個夏天兄弟多
短暫告別了為母復仇四處奔走的“四兄弟”;前面陰森的樹林里,“格林兄弟”也在為即將的登場忙個不休;如今卻在飛速駛來的摩托車上,卡萊爾兄弟向我們招手!
這個夏天有關兄弟的故事特別多,且各有不同。兄弟情、手足誼,人間如此美好的溫情故事,在何時何地都能帶給人們溫暖、溫馨的感受。再加上好萊塢特有的電影外衣的包裝,眾人為之駐足、側目毫不為過。
好萊塢電影庫中歷來不缺少體育題材類電影,什麼橄欖球、棒球、籃球、賽車,這些美國人喜愛的運動也逐漸向世界各國蔓延滋生著。還記得《速度與激情》帶給我們的超炫體驗嗎?還有《阿郎的故事》給我們的濃郁人情味。而此次,“卡萊爾兄弟”共同為摩托車賽車事業拼搏的故事雖沒有多大的新意可言。但融合了好萊塢眾多常備的商業佐料之後,還是值得在“稍縱即逝”的暑假裡欣賞一番。外形打人的俊男靚女,令人熱血沸騰的飛車場面,煽情感人的故事橋段等無不刺激著我們的眼球。

文化背景


電影海報
電影海報
在美國,你要是想成為一名夠in的體育粉絲,除了棒球、籃球和橄欖球這些地球人都知道的三大球之外,NASCAR賽車運動與緊隨其後的超級摩托越野大賽(SUPERCROSS)也是必須掌握的,後者(即本片所展現的運動)是一項倍受青年推崇的極限運動,參賽選手界於16~25歲之間,身體素質超棒,通常兼具拳擊手、橄欖球員、足球運動員等職業身份。
緊張刺激的比賽過程吸引了大量觀眾的眼球,比賽現場每場平均觀眾人數都在3萬人以上,去年的15場賽事共吸引了75萬名觀眾到場,ESPN2全賽季轉播的收視用戶已經超過了1000萬戶。因此,越野賽選手的收入可觀,廠商贊助、比賽獎金外加產品代言,新秀的收入每年可達6位數,冠軍明星車手的收入則在300萬~600萬美元之間。與NASCAR類似,本田、川崎、KTM、鈴木、雅馬哈是該項賽事的主要贊助商。想想吧,駕駛著200磅的摩托以每小時50英里的速度凌空飛躍80英尺的距離,這聽起來就足夠刺激。
本片創作意圖的產生源於4年前,當時製片人史蒂夫•奧斯丁在觀賞過一場緊張無比的超級摩托越野大賽后,就深深愛上了這項運動,身為TAG娛樂公司總裁(電影、電視製作公司)的奧斯丁決心為所有該項運動的粉絲們拍攝一部集風馳電掣的速度與超越夢想的激情於一身的運動電影,將所有的精彩瞬間原汁原味地組織在一部影片中。TAG娛樂公司的戰略夥伴——明晰頻道娛樂公司(該公司賽車運動部已經參與轉播超級摩托越野大賽30年之久)對此提供了大力支持,授權TAG可以直接進入拉斯維加斯決賽現場選取任何場景,因此影片的真實性與權威性得到了最大保證。對於美國人而言,賽車運動是最具費厄潑賴精神的,首先美國是個輪子上的國家,幾乎每個成年人都會駕駛,因此人們對於賽車運動有著廣泛的認同感,其次賽車不同於其他運動,對於人的形體、重量沒有什麼特殊要求,人人皆可自由飛馳,同時還可以享受著改裝賽車帶來的DIY樂趣。
本片亦不例外,費厄潑賴精神貴於人人都有機會,製片人史蒂夫•奧斯丁在籌拍的前期就已明了:“本片的主旨在於未入流選手挑戰大腕車手,小人物成就了大夢想”,隨時會有意外出現,而結果在比賽結束之前也永遠是個未知數,但主人公們足夠年輕、足夠技巧、足夠自信、足夠膽量、足夠玩命,一切皆有可能的美國夢再次走向你我,情節搭建的好壞與否並不重要、演員的表演到不到位也可以忽略,關鍵是賽車的場面夠不夠地道。
本片的目標受眾限於賽車粉絲,因此有影評呼籲:如果是賽車粉絲那就看吧!此外,在《殺死比爾》中戴著酷酷眼罩的“女殺手”達里爾•漢娜和“液態金屬人”羅伯特•帕特里克在片中的亮相形同雞肋,本片在概念上已經足夠流行,無需這兩位昔日的酷因子畫蛇添足似的點綴。

製作團隊


導演史蒂夫•伯亞姆本身就是一名摩托越野賽的選手,而且還是著名的特技演員,越戰片《現代啟示錄》中羅伯特•杜瓦爾灑脫的衝浪技藝就是伯亞姆言傳身授的,職業的背景出身讓伯亞姆執導起本片可謂得心應手,他想要觀眾透過車手的視角如實地認識這一火熱的運動現象。
為了配合影片的拍攝,賽道設計公司Dirt Works特意運來了700噸的沙土重新布置了人工賽道,加大了越野難度,更加考驗車手的體力及技術。在拍攝前夕,主演史蒂夫•豪威、邁克•瓦喬觀看了摩托越野賽新秀詹姆斯•斯圖爾特(19歲)、04年冠軍查德•里德(23歲)、11屆冠軍得主瑞奇•卡麥克(25歲)等人的比賽錄像,劇組還為二位主演請了三名特技指導,從駕車姿勢到制動剎車進行了全方位的培訓。經受過培訓與駕車體驗的二位主演對於車手佩服得五體投地,理解了“場上一分鐘,場下十年功”的艱辛,“比賽時車手們唯一可以喘息的機會就是凌空飛躍的時刻,每場比賽,他們都是在死亡與傷害的可能中行走,他們就像是當代的角鬥士”。
影片大部分取景于越野賽的狂熱中心——南加州的“沙漠城市”帕姆爾達爾和蘭卡斯特,最後的比賽高潮場景拍攝於拉斯維加斯的傑克•伯伊德體育場,這裡彙集了6萬名觀眾駐足歡呼,熱情得簡直讓人無法呼吸。